擺得下一張平坦的書桌,安放下一張舒適的小床,擁有一個整潔空間、一方私密天地是許多貧困家庭孩子的願望。目前,山東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中,8-14歲的孩子有100312名,涉及85540個家庭。
今年6月起,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聯、山東省青基會全面啟動「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兩個多月時間內,全國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社會組織踴躍捐款、主動認領,一間間「希望小屋」在山東各地陸續建成。伴隨著「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轉變,一顆顆愛的種子也在受助孩子心中慢慢生根發芽。
上萬個家庭的逐夢空間
自「希望小屋」項目啟動以來,山東各級團組織協作聯動,經前期實地調研、廣泛募資捐款,目前,全省累計募集資金折合約5900萬元,濟寧、威海、日照、濱州等市已完成今年計劃建設籌資任務。
團濱州市委專門成立「希望小屋」工作專班,對接市扶貧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在組織鄉鎮團委、社區團總支和志願者隊伍紮實摸底調研3122戶的基礎上,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728個「希望小屋」。
團沂南縣委將縣級統籌、鄉鎮自籌和團屬青年社會組織三方力量緊緊擰成一股繩,在聯合縣慈善總會實施「希望小屋」項目的同時,募捐資金58.8萬元,由鄉村好青年、第一書記、愛心人士認領自籌的小屋達48個。
守護一份「希望」,共建一間「小屋」。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希望小屋」975個、在建1153個,惠及2128個建檔立卡貧困兒童。受助孩子真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懷關愛,心態發生了積極變化。
濟南的小鑫學習成績優異,10年前發生的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母親,父親也落下殘疾。在「希望小屋」和愛心媽媽的幫助下,現在的小鑫變得更樂觀,對未來學業目標也更明確。
濰坊的小潔父親殘疾、母親離家,性格敏感內向。小屋項目啟動後,團濰坊市委邀請她參加「足球種子計劃」公益項目,小潔慢慢敞開了心扉,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臨沂的雙胞胎小蓉、小棟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性格十分內向。小屋建成後,愛心媽媽針對他們的喜好,協調音樂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現在姐弟倆都變得開朗活潑起來。
越來越多的受助孩子在「希望小屋」裡快樂成長,追逐夢想。
涓涓細流匯人間大愛
「希望小屋」匯集著社會各界對貧困兒童的關愛。
各級團組織能夠穩步推進「希望小屋」項目得益於多渠道融資、社會化募集,同時,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籌建「希望小屋」的創新做法和感人故事又帶動了越來越多的愛心匯聚。
全省各高校團委獨闢蹊徑,在「希望小屋」籌建過程中彰顯了自身的優勢。
山東建築大學團委、聊城大學團委面向校友會廣泛宣傳,發動愛心企業、優秀校友獻愛心,與地方團組織、地方公益組織加強合作,分別認捐小屋56個、28個。
濱州醫學院動員學校專職團幹部、黨員志願服務隊等群體,帶頭積極參與資金募捐,加強與市、縣團委合作共建。青島科技大學團委則專門組建心理援助、學業指導、精準幫扶等志願服務團隊10餘支。
此外,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加入「希望小屋」的公益之路,用真誠、善良與愛心詮釋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山東港口集團開展志願服務行動的同時,配套啟動「10元關愛行動」,動員團員青年、青年工作者、團幹部、愛心職工每人自願捐贈10元用於小屋建設,並計劃利用3年時間建設約300個「希望小屋」,目前已有111個小屋被認領。
山東省農信聯社積極發揮各級團委作用,通過動員團員青年捐款、單位出資等方式推進「希望小屋」建設,全省農商銀行計劃捐建「希望小屋」266個,投入資金超27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共青團創新提出「組織化+社會化」工作方法,讓基層社會組織成為「希望小屋」的「蓄水池」和「施工隊」。
山東省青基會聯動16地市、136個區縣的170多家青年社會組織入駐騰訊公益等社會化公益平臺,上線開通「希望小屋」公益項目,充分調動青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
平邑陽光公益志願者協會與團縣委密切配合,走訪摸排全縣354名孤貧兒童,確定150個適建「希望小屋」名單,目前40個「希望小屋」已率先建成。
此外,山東省青基會在支付寶公益開通了「益起捐」和「消費捐」項目,更好調動愛心企業的積極性。濟寧通過「益起捐」籌集各類資金120萬餘元;煙臺率先帶動喜旺集團、振華量販等商家加入「消費捐」,每月可捐贈兩個小屋……
發揮社會組織和網際網路的力量,讓「希望小屋」真正做到廣泛參與、全民公益。而更多愛心人士對「希望小屋」的點滴奉獻同樣折射出平凡中的真情。
山東某省直機關90後幹部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員。工作之餘,他主動利用幾個周末跑遍濟南3個社區,逐一入戶拜訪,宣傳推介「希望小屋」項目,用「最笨的辦法」籌建了30個小屋。一位捐款的業主由衷地讚嘆道:「共青團做了大善事。」
志願服務入駐,讓「希望小屋」延續希望
建成「希望小屋」僅是開始,如何做好後續服務,讓小屋裡的孩子健康成長是社會各界需要持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希望小屋』是關愛貧困家庭孩子成長的民心工程,是凝聚社會愛心的公益品牌。全省各級團組織要切實發揮主導作用,全情全力投入到這項陽光事業中。我們將把志願者後續服務作為項目的『下半場』抓緊抓實,實現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成長轉變。」團山東省委書記劉天東說。
今年4月初,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聯開始組建團隊進行項目標準化體系建設,以泗水縣微公益協會試點建設各項小屋指標數據為基礎,制定了《「希望小屋」兒童關愛行動項目執行手冊》,為服務對象、工作目標、項目執行、籌款、志願者跟進等制定了詳細標準,這為「希望小屋」硬環境標準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同時,濟寧泗水微公益協會作為先驅,探索了如何搭建「軟環境」,延伸啟動了「微愛媽媽」陪伴成長活動。「微愛媽媽」每月登門陪伴孩子兩次,幫助孩子們化解成長問題,協會還組織志願者不定期回訪、暗訪,從個人衛生、家具維護、禮儀、學習成績等方面量化打分,並在小屋回訪表和記分牌上記錄回訪情況和孩子們的得分。
「如果連續3個月都是表揚的話,我們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微小的心願,通過這個機制,激勵孩子保持下去。」泗水微公益協會執行秘書長田樹森說。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發揮「希望小屋」作用的關鍵一招兒。而社會專業力量的積極介入、跟蹤服務,為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希望小屋」真正成為延續希望的愛的空間。
(文中受助兒童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