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7日訊 「我長大後要當一名老師,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在得知無棣團縣委要給自己建「希望小屋」的消息後,無棣縣柳堡鎮四教房村的女孩娜娜喜出望外,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說出了存在心中很久的夢想。前段時間,她喜遷新居。「希望小屋」對娜娜而言,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生活學習空間,更為她實現夢想插上了一雙會飛的翅膀。
為了讓更多的困境兒童都能擁有這樣一雙翅膀,今年6月,共青團山東省委、省青聯、省青基會聯合發起「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針對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境的8歲至14歲貧困兒童,通過對原有住房隔斷打造等形式,重新規劃、設計、裝修,並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以此改善孩子生活與學習環境。小屋建成後,配套提供愛心志願者結對跟蹤服務,開展親情陪伴、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心願達成等志願服務,為促進貧困家庭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實實在在的幫扶,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每一次「喬遷」,都是「希望」的開始
在母親眼裡,今年13歲的娜娜承擔了太多與年齡不符的東西。比如,她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要幫父母照顧身體殘疾的姐姐。也正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娜娜比其他孩子更努力。前幾天,濱州團市委副書記唐全來到娜娜的「希望小屋」,見到這個勤奮好學的孩子正在練習寫字。「以後當老師要寫板書,所以我一定要練得一手好字。」看著娜娜臉上洋溢的笑容和踏實好學的勁頭,他甚感欣慰。
作為目前已完成全年建設籌資任務的市級團委,濱州團市委從6月起就成立了「希望小屋」工作專班,對接濱州市扶貧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在組織鄉鎮團委、社區團總支和志願者隊伍紮實摸底調研312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礎上,計劃用三年時間在濱州打造728個「希望小屋」,截至8月24日,已有147處小屋建設完成,95處正在建設中。
在臨沂,沂南團縣委立足實際,將縣級統籌、鄉鎮自籌和團屬青年社會組織「三方力量」緊緊擰成了一股繩,在聯合縣慈善總會共同實施「希望小屋」項目的同時,發動企業、銀行、青聯委員單位募捐資金58.8萬元,各鄉鎮團委在黨政部門支持下勇挑重擔,由鄉村好青年、第一書記、愛心人士認領自籌的小屋就達48個,沂南義工協會還通過騰訊公益「希望小屋築夢計劃」承建、籌建了小屋18個,通過拓展社會捐贈渠道,不斷提升社會化募捐水平,沂南縣今年將建設小屋73個,提前完成三年建設任務。
全省各高校團委也獨闢蹊徑,在「希望小屋」籌建過程中彰顯了自身的優勢。截至目前,山東大學已募集資金30萬元;山東建築大學已募集資金7.2萬元,認捐小屋56個,已建成24個;聊城大學已認捐小屋28個;濱州醫學院已累計認捐小屋28個。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是全省「希望小屋」建設路途上溫暖堅定的力量。8月19日,山東省十強產業協會助力脫貧攻堅「希望小屋」推介會在濟南召開。會上,省精品旅遊促進會等十強產業協會和愛心企業現場認捐「希望小屋」280個。
山東港口集團董事長籤批開展「山港關愛·伴成長」志願服務行動,同時配套啟動「10元關愛行動」,動員團員青年、青年工作者、團幹部、愛心職工每人自願捐贈10元錢,用於小屋建設,並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建設約300個「希望小屋」,目前已有111個小屋被認領,真正把愛心傳遞到每一位需要的孩子身邊;省農信聯社積極發揮各級團委作用,通過動員團員青年捐款、單位出資等方式,推進「希望小屋」建設,全省農商銀行計劃捐建「希望小屋」266個,投入資金超過275萬元。
省青基會聯動16地市、136個區縣的170多家青年社會組織入駐騰訊公益等社會化公益平臺,上線開通「希望小屋」公益項目,充分調動青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抱團募集」;在支付寶公益開通了「益起捐」和「消費捐」項目,更好地調動了愛心企業的積極性。濟寧通過「益起捐」籌集各類資金120餘萬元,煙臺率先帶動喜旺集團、振華量販等商家加入「消費捐」,每月可捐贈2間小屋……
在各地團委、高校團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不斷努力下,一個個「希望小屋」在全省各地陸續建成,不斷有孩子享受著自己的「喬遷之喜」,而每一次「喬遷」,都有一顆飽含愛與希望的種子在慢慢生根發芽。
每一次「幫扶」,都是「陽光」的照耀
「希望小屋」的建成只是第一步,項目還配套提供愛心志願者結對跟蹤陪伴,幫助解決成長和學習中的困難問題,促進良好習慣養成和自立能力的提高。當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源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與關愛後,心態和行為也會發生積極的變化。
「在前期走訪第一次見到娜娜時,她不愛說話,也不愛笑,與她交流時要麼搖頭要麼點頭。小屋建成後,我作為她的結對志願者,平均一周就來看她一次,給她輔導功課、說她開心的事情和遇到的問題,慢慢地,她變得開朗了,話多了,也愛笑了。」無棣縣柳堡鎮團委書記杜志勇見證了娜娜的變化。
和娜娜一樣,東營廣饒縣的青青也曾不愛說話,小屋建成後,與她結對的志願者經常陪她讀書、學習,不經意間,青青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和志願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菏澤牡丹區的小雪,性格內向,不夠自信,小屋建成後,結對志願者不僅給她輔導功課,還給她買了一些名人傳記的書籍,用他們的故事來鼓勵開導她,現在她不僅和志願者說學校裡的事,還一起交流那些名人故事,整個人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在全省,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孩子,在「希望小屋」裡,健康快樂地成長。
濟寧市泗水縣微公益協會志願者協會會長孫建濤說:「這樣一間溫暖小屋,改變的不僅是他們現在所處的生活環境,還讓他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好,成了一個心中有愛、學會感恩的孩子。」
「有個孩子告訴我,自從有了自己的小屋後,他越來越愛學習了,以後他要考上名牌大學,以此來回報那些幫助他的人,還給我說『謝謝』。我聽後瞬間紅了眼眶,我們的辛苦能夠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希望,能夠改變他們乃至一個家庭的未來,頓時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這麼有意義、有價值。」唐全說,對於這些孩子,每一次「志願幫扶」,都是往他們心中照進了「一縷陽光」,幫扶的次數越多,他們內心的「陽光」就會越多。
每一個小屋,都是夢想的放飛
100312名,這是山東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8至14歲孩子的人數,涉及85540個家庭。在這些家庭中,有的孩子長期生活在條件簡陋、設施缺乏的環境中;有的孩子甚至連一張像樣的書桌都沒有;有的女孩十多歲了還沒有獨立居住的空間;有的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長期缺乏關愛……而這些孩子同樣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甚至還要承受更多。「希望小屋」對於他們而言,就如同黑夜裡的點點星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亦讓這個家庭迎來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曙光。
據了解,「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在全省建設不少於10000個「希望小屋」。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希望小屋」975個,在建1153個,惠及2128個建檔立卡貧困兒童,累計募集資金折合約6000萬元。
「脫貧攻堅的徵程中,孩子是我們最大的牽掛。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孩子也不能掉隊。追逐夢想的途中,愛是給孩子最好的賦能。」團省委書記劉天東指出,「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是山東共青團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全省各級團組織要切實發揮主導作用,全力投入到這項陽光事業中,確保最困難的孩子得到幫扶,確保嚴格質量標準不打折扣,確保後期跟進管理不斷檔,確保每一筆募集款物收支清晰。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亞楠 通訊員 劉文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