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推動AI批量化落地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誰會成為「AI四小龍」第一股?答案近日愈加清晰。

12月3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從科技)等三家科創板上市申請。此次公開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這距離其在8月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僅僅過去了3個月時間。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註冊地位於廣州南沙,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如今走得快速且穩健。

成立五年至今,雲從科技逐漸甩掉「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標籤,創造性地提出人機協同戰略,並前瞻性地布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無疑擁有了迎接價值重估的底氣。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率先為AI找到落地場景

近年來,人工智慧受資本熱捧,行業企業估值也一路水漲船高,但當潮水退去,AI落地難、盈利困難等也引發關注。

關鍵是找到最大的市場蛋糕。根據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的市場規模分別佔34.9%、24.8%、21%。過去五年,雲從科技不囿於計算機視覺技術,相繼開拓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技術,可謂是踏準了時代的節奏。

雲從科技早已跨出金融、安防邊界,布局企業數位化轉型業務的重要抓手,並展示出良好的商業落地前景。

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雲從科技在今年9、10月中標國家海關總署、中山醫院南沙分院智能化項目,中標金額分別為1247.8萬元與3.12億元。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11.34億元和80734.72萬元。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收入22096.19萬元。

招股書披露,經過調整後的虧損淨額,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淨虧損10631.63萬元、18067.52萬元、170801.61萬元,而2020年上半年,該淨虧損達到28620.22萬元,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該公司雖然處於虧損階段,但其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可以說,雲從科技的商業化路徑一直都在「小步快跑」。

從單點技術向人機協同突破

當經歷單點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期後,客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AI服務?

雲從科技堅定認為,識別只是完成感知層面的應用,目的是要理解人到幫助人。因此要人工智慧的大腦——認知和決策,真正形成AI閉環,在人機互動方向積累了豐厚的商業落地經驗。

「場景單靠人做不好,單靠AI也做不好,必須發揮人與AI各自的長處,實現人機協同。」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如是說。

人機協同泛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語音、動作等方式與機器進行交流,融合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共同完成特定工作的過程,包含「人機互動、人機融合和人機共創」三個依次演進的層次,是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演進的技術必然。

由於深度學習的原理,人工智慧目前只能無限趨近100%,但永遠無法真正達到100%,舉例來說,教一個孩子認識蘋果,大概三個就夠了。但深度學習要想認識蘋果,不同顏色、大小,甚至被咬掉了一口的蘋果,需要大量且精準的「蘋果」AI數據進行訓練,識別率能達到98%已屬效果非常不錯。

人機協同的出現,是彌補人工智慧缺陷的關鍵一環。不同於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是以人為中心,智能需要和人協同工作,人工智慧與人需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完美。

相比於理性而冰冷的計算機,人類在處理抽象化、情緒化、非邏輯性的問題上似乎有著不可逾越的優勢,人類只是在大量重複、海量計算和海量記憶上遜於計算機,而通過人機協同,將這些問題交給計算機,就能很好地彌補人類的短板。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將成為主要盈利點

確定了人機協同的方向,雲從推出了作業系統這一承載平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批量化實現AI應用落地才是未來的道路。

在今年的烏鎮峰會上,雲從發布了首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該系統是運行在通用作業系統或雲作業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算法和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接口的底層軟體系統。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是這一生態的中樞,所有硬體、軟體、應用包括晶片都「長」在這一作業系統上。這不僅有利於快速、大量地複製成功經驗,降低人工智慧應用門檻、提升人類與機器智能進行協作的效率和體驗,還有利於雲從建立自己的生態閉環。

以海關監管為例,其面臨的挑戰也是多元的,例如,檢查數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許多繁瑣、重複的流程檢查過程複雜,對不同領域專家有很強的需求和依賴,但專家資源非常有限;大量的數據、業務信息分散在各個系統裡,孤島化、碎片化,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打通。

「海關的工作非常複雜,涵蓋了人、貨以及活體動物的各種問題,如果只是依靠人工智慧的單點技術是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的,而系統性、整合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恰恰是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最核心的優勢。」

如今在南沙港區,依託雲從科技打造的「智慧海關」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不僅實現了「AR+AI」的遠程視頻監控作業,更系統化地提升了監管效率,打造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運輸工具和艙單申報上線率均達100%,口岸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通過全鏈條遠程監管,查驗時間由原來的平均4個小時縮短到15分鐘以內。

作業系統的企業本質上應該是一個軟體公司,不管是微軟還是Google,其業務均表現出極強的可擴展性。「就好比蘋果的生態體系,手機自有的應用也就幾十個,我們可以藉助合作夥伴的力量,上架不同的應用。」雲從科技南區總經理劉毅鵬說。

事實上,從雲從科技兩大主營業務來看,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構成了主要收入來源,而前者的重要性日趨上升。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雲從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佔比從72%降至53%,而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則從2017年的27%升至46%。

在兩大業務比重一升一降背後,也是雲從開始從人工智慧單點技術突破落地,走向生態系統構建。

經過多元化業務布局,目前雲從科技客戶遍布金融、治理、出行、商業四大行業,產品全面面向2G、2B兩大通用市場。預計到2022年可及市場空間超過4800億,在AI技術的大力驅動下,未來5-10年有望突破萬億。

■高端訪談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

AI將向人腦智慧延伸

南方日報:如何理解「人機協同」?

周曦:這幾年比較火的深度學習,都是依靠數據來解決問題,比如,GPT-3(著名人工智慧科研公司OpenAI開發的文字生成人工智慧)的網絡層數非常多,基本上你隨便問它總是能給你做一些有道理或者搞笑的回答,但它總有一些實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比如,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最頂級的金融人才一起修訂了巴塞爾協議,以避免全球性危機,但如果交給GPT-3,要學習一百次一千次它才能總結,相比之下,人類頂級的醫生即使在面對患者第一次遇到病狀,他也會給它一條指導方法,如果全世界有5個10個人有同樣的情況,一定有一套很完善的方法,這都是目前AI所不能企及的。

人工智慧有兩條發展路徑,一種是工具化,即原本由人來做的事情讓機器來替代,比如汽車、飛機的出現,另一種則是雲從所設想,在神經網絡上置入專家知識,人工智慧也按照人的思維邏輯層層遞進,變成了人的良師益友乃至好朋友,走出一條人機協同的路徑。

南方日報:未來人工智慧還將帶給我們哪些新的機遇?

周曦: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是一個效率提升的過程,也是對人的延展,早期工業革命時期,農耕可以不用鋤頭,產線實現了自動化,這是對人的四肢延伸,而現在,人工智慧將朝向對人的大腦和思維進行延伸。

人工智慧需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比如為什麼要去搶學區房,說明好的老師不夠,怎麼將最好的老師知識結構化,用人工智慧去輔助90%的基層教師,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再比如為什麼大家都要去三甲醫院,二甲一甲醫院怎麼辦呢?做人工智慧不應該拋掉人的智慧來做,而是要延展人的智慧。頂級的教師、醫生也會分身乏術,那麼我們可以「複製」更多的優秀教師、醫生,這是人工智慧想要發展的方向。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特別推薦科技成果: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戰略布局下,從單點技術走向融合作業系統,推出了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毅然成為行業引領者。   人機協同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問世,正是在AI浪潮和雲從戰略布局下的共同選擇。   全球首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是運行在通用作業系統或雲作業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算法和
  • 打造國產「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衝刺上市的雲從科技在布希麼局?
    但是 AI 行業的作業系統以 toB 業務為主,每個客戶需求千差萬別,由於極強的專業性特徵導致市場很難被壟斷,未來整體 AI 世界作業系統在可見的維度內(5-10 年),會有多個作業系統並行蓬勃發展,發展趨勢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融合。這便是雲從科技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誕生的意義。
  • 「AI國家隊」雲從披露招股書:上半年淨虧2.86億,主推人機協同操作...
    雲從的兩大主營業務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具體而言,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一方面包括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客戶需求提供的多種人機協同應用產品和整體作業系統,服務於客戶單點業務效能提升和整體業務升級;另一方面也包括通用服務平臺「輕舟平臺」,能開放引入生態夥伴共同開發AI應用及配套SaaS服務。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衝刺IPO,招股書透露出怎樣的「秘密」
    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但是在雲從巨額投入下也誕生了眾多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例如剛剛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亮相的全球首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是運行在通用作業系統或雲作業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算法和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接口的底層軟體系統。
  • AI時代「作業系統」的山之巔,百度飛槳的夢想城
    我們清楚,在AI時代,深度學習平臺處於承上啟下的核心位置,相當於「智能時代的作業系統」,開源框架的繁榮極大地驅動了深度學習的落地。百度CTO王海峰也認為,開源開放是驅動技術創新和加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在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發展浪潮中,產業界已經成為驅動開源開放的重要力量,而成熟的開源開放技術生態與開放平臺,也正在推動社會各界加快融合發展。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立即購買console.bce.baidu.com/ai/?_=1599192116031&fromai=1#/ai/face/buyPackage/index~apiId=225&status=13.
  • openEuler理事會成立,開啟作業系統創新發展新徵程
    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專家從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商業驗證、生態共建、開源共享等多個方面,深度探討作業系統產業生態發展的新進展、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生態。在峰會上,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正式宣布成立,發布開源軟體供應鏈點亮計劃發布,並啟動「智能基座」openEuler作業系統合作等產業活動,協同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推動作業系統產業生態繁榮發展。
  • 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正式宣布成立 推進中國作業系統生態發展
    在峰會上,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正式宣布成立、發布了開源軟體供應鏈點亮計劃發布,並啟動"智能基座"openEuler作業系統合作等產業活動,協同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推動作業系統產業生態繁榮發展。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強調,華為將堅持研發投入,聚焦內核等關鍵技術創新,堅持生態建設和人才培養,堅持社區"共建、共享、共治",讓openEuler成為最具活力的開源社區和協同創新平臺,推動作業系統產業生態的繁榮與發展。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以持續提升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實力及產品能力,具體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升級研發,提升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力;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趨勢,建設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機協同開放平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旨在面向以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能商業等縱深核心高端行業商業化落地應用。
  • 北京強化「兩區」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開放
    在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閆立剛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持續推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加快探索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國際商務服務、高端產業三個片區和河北自貿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北京區域)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開放,強化「兩區」政策聯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 率先應用QNX安全作業系統,智加科技攜手黑莓推進自動駕駛重卡落地
    作為首家應用黑莓 QNX 作業系統的自動駕駛重卡研發企業,智加科技助力一汽解放研發的新一代量產產品將於 2021 年推出。未來兩年內,智加也將在美國部署數千輛自動駕駛重卡。QNX OS for Safety 基於QNX Neutrino實時作業系統(RTOS)打造,具備卓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被廣泛應用於在醫療器械、工業控制、軌道交通、機器人、智能電網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等關鍵系統領域。
  • 「考拉悠然科技」以自研AI作業系統賦能智慧城市場景落地
    除了提供人臉識別、人體識別、圖像識別以及行為分析等核心AI服務能力外,OSMAGIC碼極客還提供了流媒體管理、分布式計算和存儲、負載均衡、消息中間件等基礎服務,滿足私有化和網際網路場景下的視頻分析、圖像識別等AI應用需求,覆蓋需求產生到應用落地的完整流程。
  • 大唐高鴻與RoboSense達成戰略合作,助推車路協同商用規模化落地
    協議約定,雙方將共享技術優勢和實施經驗,共同推動包括智能網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的商業應用及大規模落地,攜手為我國「交通強國」戰略籤標智慧交通新標杆。大唐高鴻副總經理趙德勝、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邱純潮出席籤約儀式並代表雙方企業籤約。
  • 雲從科技對話波士頓動力 周曦:人機協同是人工智慧的未來
    周曦反覆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人類智慧,雲從要做的,是讓人機協同把人類智慧延展出去。這也促使雲從早已從視覺識別企業,轉型成為擁有完整的 「感知——認知——決策」技術閉環、為各個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全面智能解決方案的先行者。
  •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協同中信書店落地首家企業書屋
    兩牆面落地的圖書櫃內,整齊排列著人文類、社科類、金融類的「中信選書」,圖書角內書香四溢。  談起贈書的初衷,吳傑說:「中信銀行和復深藍公司今年開始深入合作,合作之初我們就了解到公司內部非常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8月下旬,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錢學洪率隊來企業拜訪時,就提出為企業贈書、共建中信圖書館的想法。支行立即落實,迅速聯繫中信書店採購圖書。
  • 佳都科技王媛:在協同創新中共建AI產業生態
    「人工智慧、5G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智能軌道交通、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城市交通、企業數位化升級等領域落地,催生出一系列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我們加強對前瞻性技術趨勢的研判,以行業客戶需求為中心不斷引進新技術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我們依託區域經營平臺打通各地市場資源,提高客戶粘性,推動AI產品方案的規模落地,來形成市場和品牌上的競爭優勢。」王媛說。王媛表示,佳都科技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作業系統凸顯戰略差異報告期內,雲從科技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單點技術為突破,通過不斷研發並優化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適配性強的AIoT設備,推動人工智慧在特定場景的初步應用,並逐步形成人工智慧綜合解決方案以實現對更廣泛業務鏈條的AI賦能。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擬募資37.5億元加碼人工智慧業務
    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以持續提升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實力及產品能力,具體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升級研發,提升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力;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趨勢,建設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機協同開放平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旨在面向以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能商業等縱深核心高端行業商業化落地應用。
  • 「考拉悠然科技」以自研AI作業系統賦能智慧城市場景落地
    除了提供人臉識別、人體識別、圖像識別以及行為分析等核心AI服務能力外,OSMAGIC碼極客還提供了流媒體管理、分布式計算和存儲、負載均衡、消息中間件等基礎服務,滿足私有化和網際網路場景下的視頻分析、圖像識別等AI應用需求,覆蓋需求產生到應用落地的完整流程。
  • 牽手車隊管理平臺Bestmile,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公司Renovo正擴張其...
    計算機有計算機的作業系統,手機有手機的作業系統,你有沒有想過,自動駕駛技術也可以有「作業系統」?位於矽谷的Renovo所打造的的AWare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作業系統。有別於汽車作業系統,AWare更像是一個數據融合層,在將傳感器的信息融合之後,提供給各種自動駕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