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石排塘尾古村風採

2020-12-26 騰訊網

12月19日,由東莞展覽館組織的「行走東莞」之「古村覓綜」活動再次走進石排塘尾古村,數十位市民一起踩著麻石小巷,走讀古村,了解東莞民俗和傳說。

本期主辦方邀請到石排塘尾古村落本地人李志堅,講述他眼中塘尾的建築構造特色和歷史文化、宗族淵源、古村活化等內容,帶領市民們深入感受塘尾古村落的魅力。李志堅從小生活在塘尾古村落,是塘尾康王寶誕非遺傳承人、第三代主持人,現為塘尾古村落村長及塘尾古村落文化創意辦公室主任。

塘尾古村落於宋代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李氏家族聚落。古村落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圍前三口魚塘一大二小,分別代表蟹殼與兩隻蟹鉗,圍面兩口古井代表兩隻蟹眼,仿生喻意一隻巨蟹守護後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畝良田。

村落中現保存有明清時期民居268座,其中祠堂21座,古井15眼,書室19座,圍門4座,譙樓17座,水塘6口,其中以清代晚期的建築保存最為完好,具有濃鬱的嶺南地方特色及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是研究嶺南古建築特別是廣府建築的重要實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為了活化古村,為古村注入更多新鮮信息,古村不僅進行了周邊景觀的升級打造,同時還積極引進多位藝術家,形成了塘尾藝術家聯盟,讓這座古村落在古色古香中別具一番風味。

據了解,今年7月以來,乘著「石排鎮鄉村振興三年戰略」的東風,在石排鎮、塘尾村兩級的推動下,塘尾古村落已經進駐了中國民族畫家劉立群,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歡來等,開設了多個工作室。

本次活動過程中,市民除了擁有專人進行深度文旅導賞,介紹塘尾古村的歷史和文化外,還走訪駐村藝術家,參觀他們的藝術工作室,賞析他們以塘尾古村為主題創作的各類繪畫作品,聆聽他們心中的「塘尾古村」和藝術創作心得,讓市民們感受古村與藝術相交融的魅力。

文字:沈漢炎

攝影:沈漢炎

編輯:符德明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石排書寫鄉村振興好文章 打造「興業 村美 民富」新畫卷
    原標題:石排書寫鄉村振興好文章 打造「興業 村美 民富」新畫卷   去旅遊吧!來東莞石排,近年來,來石排遊玩打卡,蔚然成風。
  • 古村行記|泰順嶺北冬意濃,村尾五古正當紅
    總想尋覓一處山野鄉村,遠處梯田蜿蜒、四周山林環抱,古居、古樹、古橋還有那靜坐在門前慈祥的老人家,一切都那麼的祥和、自然。藍天白雲間,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位於泰順嶺北的村尾古村,是嶺北的中心村,憑藉原汁原味的古村風貌和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先後被評選為 「溫州市十大最美村莊」、「浙江省美麗鄉村」和首屆「浙江最美村莊」等稱號。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夏有青山翠竹,秋有梯田相襯,冬有紅葉渲染,白雪飄落,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 江西興國縣東韶古村,贛州歷史悠久的客家古村落,荷花塘旁古韻濃
    古村現代生活中稀有的存在,古村是歷史文化的縮影。古村落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有機結合體,是在特定歷史中形成並保存至今的傳統鄉村聚居地。古村落作為農耕文明演繹變遷的見證,不僅是祖先饋贈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中華大地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流傳的血脈以及給我們留下美好記憶的精神家園。
  • 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書法高級研修班培訓基地在石排揭牌
    為踐行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助力創建「塘尾人才智庫」,11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書法高級研修班培訓基地在石排塘尾古村落揭牌。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教授賴炎泉、塘尾村黨工委書記李煜華等人員為培訓基地揭牌。
  • 一個用石頭壘起的村莊——江西新乾燥石古村
    距離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城40餘公裡的七琴鎮燥石村坐落於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一個鮮為人知卻有歷史悠久的高山小村,東臨樂安、豐城,北靠樟樹,它是七琴轄區範圍內最偏遠的鄉村,也是江西最偏遠的山區之一。村莊因怪石林立,平地稀少而得名燥石,怪石由億萬年前小火山噴口積水,熔巖奔流凝結而形成。雖然燥石村以石出眾,但卻不似北方突兀的石山,這裡的石頭皆隱映在濃翠之間頗為壯觀,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棟棟青石黛瓦的民居,已有著300多年的歷史。
  • 蝦病告急,這裡8000畝排塘,五成空塘不敢投苗!有苗場排苗...
    近日,農財寶典記者了解到,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江門大鰲的對蝦發病嚴重,甚至大量排塘,很多業者認為是虹彩病毒所致。多發於剛投苗20來天上罾前後的蝦,紅體、遊塘後就大量死亡,一般是靠邊死,剛死的蝦呈粉紅色或暗紅色,有些空腸空胃。▲攜興水產檢出虹彩病毒的病蝦「往年也有,不過今年特別嚴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發病都是以大鰲為中心,向睦州、三江等地區輻射。
  • 湖南郴州板梁古村,穿越千年古村,同伴渾水摸魚想逃票慘遭打臉
    大家好,我是安心,雨中走過了高椅嶺,天氣依舊灰暗昏沉,正轉冷的時候,我們是哆嗦著走到了板梁古村,早前做攻略的時候,光看圖片就已經被它那古樸清幽而折服。下車寒風蕭蕭,灰暗的天地,灰暗的古村,還沒走幾步,有個阿叔跳出來,攔截我們要買票,一個人四十大塊,正準備掏錢,旁邊一傻愣小夥問阿叔:「那邊魚貫而入的人是幹嘛的啊,為什麼人家不要買票」。阿叔回頭看看,回答到:「人家是來喝喜酒的」!噢,原來那個張燈結彩的祠堂在辦喜事。愣頭小夥又對阿叔說:「那我們也喝喜酒啊」。
  • 尋訪吉安市吉州區釣源古村
    風火馬頭牆、青石門窗、黛瓦白簷頭、假重簷、天井等都盡顯廬陵建築風採。屋內外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繪和鎦金字畫,如鎦金圖《訪賢才於渭濱》和《求富亦求壽考》,人物笑容可掬,服飾鮮活,車鑾華蓋、灘石樹木、山水雲霓都完整生動。陳列於各家的朱紅色鎏金雕花架子大床,分別雕飾了麒麟送子、喜鵲登梅、八仙過海、竹節梅花等吉祥圖案。
  • 撫州這個「千煙之廈」的古村,綴滿99口池塘,被讚譽「文武世家」
    在江西省撫州市有一個開村於五代十國的千年古村,歷史上被稱為「文武世家」,因為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該村可謂英才輩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個文武全能的古村就是蒲塘村。古村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邊是一望無垠的大田畈,這裡山川靈奧,自成天地,水村山廓,風景秀美。村裡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街道巷弄,鋪著青石板或鵝卵石,造型各異的建築鱗次櫛比,雕梁畫棟、鬥拱層疊、飛簷騰空,一派古樸莊嚴的氣象。
  • 探訪:珠海鬥門排山村,感受嶺南古村風韻,一起去看看
    排山村,位於廣東珠海市鬥門鎮黃楊大道側。 如果對珠海古村熟悉的人還會想到另外一個古村,那就是乾務鎮網山村。同樣是在珠海,都是極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黃泥牆,村前的這座夯土碉樓,在網山村也有一座。仁山譚公祠。
  • 誰能破譯全州鎮大貴古村唐家灣這塊匾額的秘密?
    大貴村委會旁的古水井聽當地人講,大貴古村歷史上曾有48村,有些自然村的歷史也許非常久遠了。不過,我沒能對這些村落的歷史進行考究。過東門大橋沿繞山、青龍村委老鴉嶺翻山進入大貴小盆地的第一個村落名唐家灣(門牌是唐家灣,但行政區劃圖與百度電子地圖為唐家彎)。
  • 社區及公屋探索 – 深水埗石硤尾
    探訪深水埗和石硤尾,發掘多元社區的又一例子。活動特色:1)認識深水埗的龍蛇混雜與市井生活2)親身體驗老區的吵嚷與秩序3)考察街市、唐樓、公屋4)認識香港公屋的發源歷史時間:約2-3小時地點:深水埗、石硤尾人數:10-30人
  • 田頭古村 ——一個廣東清末土客械鬥聯和土地置換的歷史印記
    (攝影:鄧裕達)4.2 /2016年,田頭古村的航拍。8.1 現存水塹界址石「圍牆水塹連內外壆基共闊弍丈七尺」。 村落形制呈半月彎狀,東面有大小黃狗背扶山作屏障,僅留一條石徑柵門供村民出入樵耕,靠近大黃狗山的東面山凹設局辦理鄉村事務;北面小黃狗山咀設北閘,營房防禦,閘內有文明塔,天主堂,月角塘,閘外立有北帝廟,過欖核橋通衝金,松子嶺;西面大黃狗山腳設西閘
  • 山東有座古村,花費5億建造,鋪6000個石磨盤被譽「北方小江南」
    提到水鄉古鎮,很多人馬上想到江浙一帶的江南水鄉,事實上,水鄉不僅在南方,在山東的一些古城和村莊也有,白牆瓦小橋的風景,不比江南遜色,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於武聖孫子故裡——惠民縣魏集鎮的魏集古村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山東有座古村,花費5億建造,鋪6000個石磨盤被譽「北方小江南」。
  • 小長假到韶關自駕遊 為心靈尋覓一段自由
    在舒適的旅途上,靜靜感受丹霞地貌的每一番景致,凱旋門、將軍寨、田螺峰、觀音石、牛鼻灣、茶壺峰、巴寨、姐妹峰、拇指峰…自駕遊不需要有太多的拘束,可以打開車窗,任由山風吹進來,讓它吹人鬢角,掠人額發,灌滿了行人的胸膛,讓那些在辦公室空調裡冷卻的血液,一點一滴地暖和起來。也可以在野外找一處可以停車的地方,下車休息。路邊的泥土上,粘滿了落葉和行人的足跡,南飛候鳥的奇異歌聲,從這棵樹梢向那顆樹梢流淌。
  • 【文學欣賞】聲聲琵琶引 尋夢古村情
    尋夢張壩董少文雲煙緲緲繞巒岫,遙望古村招客留。石級苔青山徑曲,溪流水綠竹林幽。幾聲野雉消煩暑,一葉楓箋寫素秋。欲問菩提何處夢,悠悠舊磨寄鄉愁。(五)四稜臥石四稜磬石憑天降,穩臥村莊伴菩提。細把流年雕鏤刻,青山懷裡聽琴溪。
  • 三水區西南街道江根村:800年古村今成打卡勝地
    近年來,西南街道著力構建「一山一島一古鎮一園區」鄉村振興空間形態,讓這個位於三江匯流交匯處、飽涵儒雅風骨的古村重新煥發活力,走出深閨,人氣大漲,成為遊客的打卡勝地。而隨著昆都山思賢滘片區完成首期提升,村中人居環境的大變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圖景正一步步變為可見可感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