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的《局中人》已播出二分之一,爭議卻越來越多。
這部諜戰戲,雖說是與潘粵明的雙雄戲,但張一山戲份卻更重,有大量的對白和內心戲,各種鏡頭懟臉的變現手法下,張一山以前就被詬病用力過猛的問題如今就又被大家熱議。
網上不少聲音稱張一山在劇中完全就是小孩裝大人,動不動就大喊大叫和瞪眼,痕跡太重,而且幾乎每個場景中都能清晰的看到張一山狠咬的後槽牙。
張一山,演這部《局中人》,你咬壞了幾顆後槽牙?
張一山與楊紫這對「姐弟」,一路從童星走過來,真的不容易。
有多少童星在長大過程之中被人遺忘?曹駿、謝孟偉、謝苗,哪一個小時候不是風雲人物?結果長大了之後卻默默無聞。謝苗、謝孟偉如今依靠網大為生,曹俊也只能演個配角打打醬油,這就是現實。
楊紫與張一山都經歷過這樣的低谷,一個是與媽媽被人把行李扔到大街上,一個是無人問津。好在他們挺過來了,而且還更火了。
作為童星,最難跨越的一點就是,怎樣讓觀眾不再拿你當小孩。
當年《家有兒女》太過深入人心,即使是當年與劇中的他們相差沒幾歲的我們,可看向他們時心裡依舊還是他們小時候的樣子。
可對於他們來說,這點足以摧毀他們所有的努力。
使楊紫真正獲得更好資源的,應該就是《戰長沙》了,《戰長沙》讓楊紫收割了一批「演技派」的讚美,在行業內有了口碑,證明了她與小時候的區別。
隨後,楊紫接了《歡樂頌》《北京女子圖鑑》《大嫁風尚》等都市愛情戲,這些戲對於楊紫來說,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大眾「她已長大」的念頭。
最關鍵的一點是,使楊紫踏上大火之路第一步的《歡樂頌》,飾演的是成年人,戲火就導致大家印象足夠深刻,大家討論的都是劇中成年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自然就下意識的將會將楊紫還是小孩的想法拋出腦後。
可張一山不一樣。張一山長大之後,大範圍面積引起巨大轟動的劇也就是《餘罪》和《春風十裡不如你》了,收視率極高,掀起全民收視熱潮。
然而,這兩部戲都是學生戲。
前文說過,戲火就導致大家印象足夠深刻,這兩部學生戲的大火在無形之中加深了大家對張一山與學生這個詞的劃等號,而且這兩部戲他演的非常好,這頂小孩帽子就更摘不下了。
所以,當大背頭、皮手套、長披風的張一山出現在《局中人》裡,跟一群高官交談時,總會被大家吐槽為跟班。
張一山這麼多年來,只有一個爭議,那就是演戲時用力過猛。
首先要注意,用力過猛並不是說張一山演得不好,只能說演的還不夠好,不夠自然與流暢。網上都在詬病《餘罪》和《春風十裡不如你》中張一山總是在面無表情與歇斯底裡瞪眼睛間左右橫跳,但這也只是討論。
因為這兩部是學生戲,而且劇中人物經歷的起伏很大,作為一個學生,有那麼激烈的反應也並無不妥,角色的特性會代謝掉一部分演員的弊端,這就是為什麼會挑戲也是演員必修課之一的道理。
可到了《局中人》,那種優勢就蕩然無存。
首先,張一山演的是個軍官,還是我黨地下潛伏人員,這樣的角色特性就造就了這樣的角色必須是多副面孔,這才能在敵後左右逢源下拿到想要的情報。
換言之,這是個非常成熟的角色,這個成熟指的是內心成熟。
可張一山在劇中演的還是那一套,表現他內心複雜情緒和煩惱的外在體現就是他無時無刻不在緊咬的後槽牙,腮幫上的三條槓非常明顯。這些表情上的東西遠鏡頭還沒什麼,可偏偏這部戲裡到處都是直接懟臉的鏡頭,沒法不讓觀眾注意到。
小說中沈放表面上是紈絝子弟,這就要放,可張一山的表演卻缺少那種舉重若輕與收放。
在面對時刻都在試探自己的敵方上司時,張一山與其直接對視、目光銳利的鏡頭太多,這樣直接對視一個時刻對自己都提防和想控制自己的人真的能活的那麼好?
張一山的每句對白都好想要將對戲的每一個人吃掉一樣,幾乎每句話的結尾都是氣聲,有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不舒服感,聽多了這種感觸會更深。
平時不明顯,可一旦對戲的是潘粵明那樣的老演員時,與對面自然的臺詞對比之下,張一山這邊的就顯得太過刻意。
我從來不否認張一山的演技,我還是那句話,用力過猛不是演技不好,只是他現在還沒有更自如的運用自己所學的、所悟的,這需要過程。
張一山在《殺虎口》中那段無聲的哭戲讓我對他一直期望很大,這部《局中人》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我來說仍不算是失望,畢竟從有形到無形是需要事件的,他現在才28歲,等得起。
不過,張一山,後槽牙還是少咬,對牙不好,真的。
(原創作者:熱心市民張鐵錘;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