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鵬
針對日前「2022年藝術課程進中考」「體育在中考中的比重將與語數外同等地位」等消息,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體育已納入中考,美育進中考也已在8個省份試點,體育中考將逐年增加分值,美育進中考試點範圍也將逐漸擴大,但沒有2022年這一時間表,2022年的目標是要開足開齊開好體育美育課程。
前不久發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這次的音樂美術入中考,其實是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進一步回應。也就是說,要倡導「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不能老是吟唱著「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應試教育,要把快樂還給孩子,要把幸福還給孩子,要把輕鬆還給孩子。說到底一句話,童年就應該是屬於孩子的,童年就應該是樂聲飄蕩的,就應該是如畫絢麗的。
不難看出,音樂美術入中考是善意的。但是,面對音樂美術入中考的規定,孩子的家長也十分擔心,甚至有牴觸的情緒。原本是一件好事情,何以卻遭遇了家長的質疑!把美育納入中考,與把體育納入中考一樣,都遭遇「應試體育」「應試美育」的質疑。主要原因在於,家長認為這樣的考試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如今的升學考試,內容越來越多,難道越來越大。從以往的「只靠語數外」,到如今的「副科也得考」,再到今後的「音樂美術入成績」「體育健身入成績」,顯然所考的內容越來越多了,而孩子們能承擔多少「必須的考試」!還有家長擔心的是,美術,音樂,體育,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本來就是「天生缺陷」,有的孩子沒有美術的天分,沒有音樂的天分,沒有體育的天分,而他們也已經努力了,也已經盡心了,用「一個標準」衡量,是不是教條!家長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發展美術是對的,發展音樂是對的,發展體育也是對的,我們就是需要告別「重視主科輕視副科」的應試教育。但是,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科負擔減下來」,要給體育、音樂、美術學習的時間。還需要考慮遊戲規則,不能是「考倒學生」,而是要讓各地教育部門、學校重視美育,要保障學校音樂美術教師配備、場地建設,按國家規定開齊相關課程,不再任由其他學科教學擠佔美育課程和活動的時間。應重視過程評價,只要學生積極參與美育課以及藝術活動,就該獲得美育滿分,個體素養不同,不能用「應試教育的標準」衡量音樂美術和體育的成績。比如不能讓「五音不全的孩子」與「樂感很好的孩子」比誰唱歌好聽,畢竟這不是「唱歌比賽」。
音樂美術入中考,「好聲音」切莫「有雜音」。別成「原來的負擔」沒減輕,「新來的負擔」又加劇。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需要趕緊登場,別變成了逼著負擔已經很重的孩子,成為「音樂家」和「歌唱家」。考評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