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節,我們講到如何突破詩歌大意中講到內容時,有一個蘊含作者情感的關鍵點,就是意象。
什麼是意象呢?意象的定義是,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其實簡單來講,意象就是一個物象,只是這個物象它寄寓了人的主觀情感。
舉個例子,蠟燭,它除了是蠟燭本身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象徵著某些領域的奉獻精神。梅蘭竹菊,除了本身意思之外,我們更熟悉的就是它們是高潔傲岸的品質。
這些都是意象,約定俗成,在歲月的流逝中,在詩歌的意境裡,它們擁有人的主觀情感寄託,於是,就成了意象,在它們身上能夠看出作者的某些情感,從而幫助我們理解詩歌,懂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給大家做了一個分類,雖然總結的東西有點多,但主要的還是日常常見的,詩歌中比較高頻出現的。
像"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中"草"的意象,就是"生命力頑強,生生不息"。
讀"梧桐更兼細雨"就可以感知到李清照晚年那種"悲涼、悽苦"。
這些情感詞都沒有直接在詩詞中寫到,但這些物象都有這些意思,我們從這些物象中就可以推知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