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三輩同學進老墳」。可見古人對同學關係之間的重視程度!那時同學之間的感情是純潔的,也是真摯的,只有純潔的東西才會久遠,而且愈久愈醇,如美酒一般!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至市場經濟前夕,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親,關係好的同學之間,親如兄弟、姐妹;關係一般的同學至少也講究一些給同學之間的應有的「面子」。無論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問問題還是比較熱情地給解答!甚至有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長期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學習進步!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那個時期同學之間還是比較好處的!
後來到了高中,出現了城鄉差別,可能是城裡的學生和鄉下的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樣,這兩類同學可能開始會出現隔閡,時間久了會磨合好些,至少三年高中以後還知道是同學關係,見面也會很熱乎!
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極分化逐步嚴重,社會在無形之中形成了幾個「階層」。人們的觀點產生很大的變化,慢慢地人們「利益化」逐漸嚴重起來,特別是受大多家長「精緻利己主義」的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那麼純潔了,逐漸向「利益化」的方向發展,或多或少的把這種思想傳授給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同學之間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純真了。
特別是高中這種關係特別明顯,家庭條件優越的看不起家庭一般的同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看不起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好的同學在班裡優越感特別明顯,你是老師眼中的「寵兒」、同學心目中的「大佬」!所以他們也心安理得的享用這些。對成績差的同學問問題不屑一顧,恐怕給同學講問題,影響自己的學習,一般會冷漠的回答說:「不會」,更有甚者理都不理!
成績優秀的同學之間,則會互相排擠,相互競爭,完全失去了「同窗」之概念!他們可能是受了家長的教育,看看同學之間以後會不會有利用價值?也算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吧!這種現象的的確確的存在,也不是個別現象。現在有的高中三年同學根本沒有說過一句話,甚至連名也叫不出!所以我們常說現在的社會變得冷漠了,沒有以前有人情味了,這種現象也慢慢地蔓延到了學校!
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是進步,而是倒退!這些學生以後到社會上怎麼能有協作精神?有團隊精神呢?鄭重呼籲同學之間還是恢復到以前的那種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