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10時左右,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系2017級博士研究生卓某從該校仙林校區學生公寓19棟跳下身亡。
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事發後學校保衛處、後勤集團和涉事院系等部門進行了調查和處置。校方調查後認為不存在導師與學生之間爭搶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導師耿某某對卓同學的跳樓死亡負有責任。南京市仙林派出所還在調查中,校方和家屬都還沒有接到警方最後的通知,卓同學真實死因尚不清楚,但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殺。
9月19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一名女博士生從宿舍樓跳樓身亡。21日10時左右,她的同學自發在墜樓地點擺上鮮花與蠟燭並鞠躬表達哀思。本刊記者/李想俁 拍攝
網傳論文一作被導師搶走並不存在
南大博士研究生周寧(化名)是卓同學的好友。對於網傳導師耿某某搶佔卓同學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周寧表示,該篇論文是在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某次會議後發表的。論文題目是耿某某給卓同學的,撰寫工作主要由卓同學完成。耿某某曾對論文提出過修改意見,具體修改也由卓同學完成,但耿某某是文章的第一作者。
經中國知網檢索,該篇論文題為《環境問題研究的反思:環境心理學的視角》,於2018年2月發表在《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收稿時間為2017年12月28日。
另據中國社會科學網報導,2017年10月21至22日,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社會科學處等4家單位主辦的「2017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耿某某圍繞「環境問題的心理學視角:近十年國內環境心理學研究述評」這一主題進行了匯報。
有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告訴記者,學術會議的約稿,一般由導師署名第一作者。此外,2017年9月,卓同學剛剛開始博士階段的學習,很難在入學一個多月後的學術會議上,就作為原創者撰寫論文並投稿。
校方稱其不存在無法畢業的壓力
作為卓某密友,周寧稱,由於卓同學與導師耿某某關係較差,她的一些研究想法也被打壓。博士生通常在二年級上學期進行的中期考核,但卓某被導師延期一年,與下一級博士生一起進行考核。而一般情況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幾乎不會出現被延期的情況,因此這件事對卓同學造成了很大壓力。
不過,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取的信息顯示,卓同學的博士中期考核結果為「通過」。
與卓同學同一個課題組的同學趙正(化名)則表示,卓同學在博士一年級時確實與導師發生過摩擦,但後來就和解了,導師沒有進行過打壓。此外,卓同學在投的另一篇英文論文就是用導師的項目資助完成的。
卓某同課題組的另一名同學劉菲(化名)向記者展示了今年9月10日,卓同學在課題組內祝導師耿某節日快樂的截圖。在她看來,卓同學性格開朗,有真性情,平常與課題組同學較好,不存在網傳被導師孤立的情況。
9月19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一名女博士生從宿舍樓跳樓身亡。21日10時左右,她的同學自發在墜樓地點擺上鮮花與蠟燭並鞠躬表達哀思。本刊記者/李想俁 拍攝
周寧解釋說,由於社會學院沒有心理學博士點,所以此前心理系學生只能在社會學系進行答辯。由於社會學系的老師對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的認同度不高,所以心理系的學生參與社會學系答辯非常不利,經常被刁難,因而產生很大心理壓力。但自2017級後,社會學院主動要求導師自主選擇學生答辯所在的系別,並鼓勵心理學方向的學生就在本系答辯。心理系的其他教師也都選擇讓學生在本系參加答辯。但導師耿某某出於個人原因,仍強制要求其組內所有學生在社會學系答辯。
據了解,南京大學2020級之前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博士四年級屬於延期畢業。周寧告訴記者,延期畢業對學生意味著國家補助停發,在校住宿也可能得不到保障,這對卓同學造成了較大心理壓力。
但有學者表示,國外高校人文社科方向的博士花費6至10年才能畢業的情況並不少見。即使在國內,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也較為普遍。
前述南大宣傳部負責人25日也回應稱,從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卓同學不存在太大的學習壓力,乃至無法畢業的問題。學院老師們都覺得她是「不錯的孩子。」
周寧則透露,耿某某與她的第一位博士關係也很差,曾多次公開爭吵。第二位、第三位博士生也都延畢一年多。而跳樓的卓同學則是耿的第四位博士生。
為求證上述說法,記者多次嘗試撥打導師耿某某的辦公電話,均無人接聽。9月22日,記者來到耿某某位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辦公室,但同樣無人應門。
生前曾接觸「身心靈」課程
卓某生前的一篇自述文章很能體現其個人性格,「我被調劑到了一所二本學校—濱州醫學院,在這裡我初遇心理學,起初我並不看好它……四年本科結束後,我決定考研,去找尋我內心的心理學。
……回溯過往,我因心理學走進心靈探索,開始慢慢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研究和探索自己,逐步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此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工具都在帶領我探索自己。而這也回歸到最初的概念—自我實現。隨著探索的加深,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我堅信終有一天會從此岸走上彼岸,而其間你是坐船而過還是遊泳而過都僅僅是方法不同而已。」
周寧告訴記者,卓同學出身山東農村家庭,生前參加過一個名叫李思坤的人開設的「身心靈」課程。
對此,她解釋說,因為卓同學在和博導發生衝突後出現了心理問題,她生前也曾表達過退學的想法,但最終不了了之。卓同學可能無法跟其他人有深入交流,無法被人理解,所以才選擇從其他途徑尋求幫助。
而劉菲則透露說,社會學院已經掌握了卓同學2017年入學前就接受過心理治療的證據。校方尚未就此細節作出回應。
劉菲還回憶說,她也看到卓某在朋友圈轉發過許多關於李思坤課程的內容,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在2018年3月。
「@李思坤」的微博簡介為天際鳳凰創辦人、身心靈導師、天生療愈師、靈魂手術&神聖幾何療愈系統創始人。該介紹現已刪除。但在天際鳳凰的網站上,仍有相關介紹。該網站顯示,李思坤的課程包括聖啟天生療愈師、觀音心茶、聖王瑜伽,這三類課程被稱為「三套馬車」。其中天生療愈師課程的療愈工作坊名為「生命劇場」。
天際鳳凰工作人員給記者發來的課程價格表顯示,天生療愈師課程一階段為19800元,二階段21800元,三階段23800元,每階段6天,上課地點為雲南大理。
李思坤則在電話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卓同學曾到大理參加過她的幾次課程,主要以觀音心茶為主,內容主要是禪茶方向的禪修。在她的印象中,卓同學在課上比較沉默寡言,和老師比較有距離感,私交比較少。在課程中,卓同學曾幾次向她吐露過讀博的壓力問題,對學習比較抗拒,不願意完成學業。李思坤表示,她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卓同學了,從記者口中得知卓同學的死訊,她表示很震驚。
據了解,在轉型心靈導師之前,李思坤曾任廣州某報的記者、編輯,以及某雜誌的編輯部主任,並出版過書籍《愛的功課:李思坤的身心靈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