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戰聖沙蒙194毫米自行火炮,二戰諾曼第戰役中還打過盟軍

2020-12-23 一頭小汪汪

法國作為歐洲傳統的陸軍大國,個別軍官早在一戰前就已經認識到了自行火炮的發展趨勢,一名叫勒瓦瓦修爾的軍官在1903年就提出了一種採用履帶式拖拉機底盤的小口逕自行火炮概念。在一戰時期,法國成功的發展出多款履帶式自行火炮,而聖沙蒙194毫米自行火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到二戰中還有它的身影。

與坦克一樣,自行火炮之所以加快進程出現,其直接的原因就是一戰的實戰需求。一戰進入塹壕戰之後,炮戰就成為雙方日常消耗對手實力的重要手段。按照法軍的構想,在正面戰場上,對面的德軍每一門火炮,法軍都要對應布置一門火炮予以反制,這就是反炮兵作戰。

法軍這種想法實際上就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想法雖好但難以實現,數量有限的火炮要有限供應給重要位置的大軍,達到相應的部署密集度,而那些次要地區的戰線分配到的火炮不僅數量少,而且口徑小。更麻煩的是許多次要戰場並不適合大口徑榴彈炮的行軍。

與此同時,早期的履帶式車輛在泥濘的戰場通過優秀的能力,這些裝備可以載人,配備武器裝備

法國軍隊的m1897式75毫米炮是優秀的,但是,反炮兵作戰時開始擔任彈道不飛的重任,又經歷了小威力於是斯奈德公司研製出一種帶式平臺大口逕自行火炮,可在前線靈活機動作戰,是聖沙門氏194毫米自行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先進的自行火炮

聖沙蒙式194毫米自行火炮,平臺的擴大版的霍爾特,一臺拖拉機底盤15噸的後面有一輛汽油機提供動力,高速前進的節點戰時期是什麼,只能基本滿足機動的需求

駕駛員,底盤前端裝上底盤頭部的袖口,一個油壓控制在一個小控制臺,操作員背後,一臺小型起落機主要吊運彈藥和發射

早期引入一門155毫米口徑炮測試發現,底盤承載能力更強的火集散站的一門的海軍「大規模菲律賓的普口徑的194毫米榴彈炮」,其實如果真實口徑為190毫米,另4 mm膛線槽的尺寸,包括法國人,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命名的後期在炮口換裝更短的280毫米榴彈炮,打擊力提高

早期直接炮底盤稍稍靠上的位置部署,炮管的平的成員一樣,高是方便,滿足了,但是達不到仰角無法發揮出最高的最大射程,後期通過磋商解決了這個問題,位置是重心上升,1項龜速前進的自行火炮來說也太好了

不帶炮彈的自行火炮本身不是基本,同樣的平臺的彈藥車改裝的彈藥直接在碼放平臺上,可以輸送約60發炮彈和相應的發射藥作戰時,一輛車的彈藥加上一輛自行火炮,補充的彈藥足夠轉幾個圈

施耐德自行火炮和彈藥車

雖然這種自行火炮比較原始,但已經定型以後,比起自行火炮所需要的一切元素,它的綜合實力還是首屈一指的

施耐德自行火炮和彈藥車

佔位置的數量不足,因此這些聖沙蒙194毫米自行火炮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表現出了有效的作戰能力,但戰後法國軍隊服役

這些聖沙蒙的自行火炮被法國軍隊保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法國的戰爭中,德國被沒收,這樣的裝備無法適應新的戰爭,德國的諾曼第安置了線固定防禦炮後,一些著名的諾曼第戰役殺傷還給了聯軍

聖沙蒙是194毫米自行火炮,太粗糙的戰鬥室連一張輕武機器的鋼板也不能忍受,但是它的確戰時代最好的大口逕自走炮,對20年代的同類武器發展起到了參考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的97式120毫米短管榴彈炮試圖魔改97式坦克扭轉戰局
    說到二戰時期的自行火炮,實際上世界上第一個在實戰中使用自行火炮的國家是法國,早在一戰時期法國就設計出了聖沙蒙自行194毫米自行火炮,該型火炮參加一戰時期的大大小戰役,從一戰開始,德國也開始對重型火炮進行重點研製最終在二戰初期,誕生種類繁多的自行火炮和軌道炮,比如德國的600毫米Karl
  • 二戰1944年諾曼第戰役的法國坦克擋住了盟軍三天三夜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戰役率先抵達前線德軍裝甲部隊,並不是德國第21裝甲師,而是第716步兵師和352步兵師中坦克殲擊營部隊,這些法國坦克之前隸屬於德軍第21裝甲師,後來第21裝甲師組建之後,就轉化為了二線裝備,被隆美爾將軍編入到前線的步兵師中到坦克殲擊營裡面充數,其中也表現出了當時隆美爾的
  • 一戰法國奇葩坦克,拖拉機底盤配義大利炮,不像坦克更像自行火炮
    尤其是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由於其首次採用了戰艦上廣泛使用的旋轉炮塔,開創了坦克設計的偉大先河而被載入坦克發展史冊。也因為「雷諾」FT-17坦克的成功,一直到到1940年德軍發動法國戰役入侵法國時,法軍還裝備著大量的「雷諾」FT-17坦克,數量足有1560輛之多。
  • 1944年諾曼第戰役的頭三天德軍炮灰部隊的戰場奇蹟
    諾曼第戰役是盟軍二戰期間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海陸空立體化戰役,其中海軍的組成部分整體上由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組成的聯合特混艦隊,空軍戰機出動規模達到第一批量投入戰場規模在五千架左右,兵力規模第一批次諾曼盟軍登錄部隊多達20萬人,而對比德軍在1944年部署在西線的主力部隊其一線作戰步兵師不足四個
  • 二戰德軍神秘四號坦克殲擊車西線諾曼第戰役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坦克殲擊車,德國和蘇聯殲擊車對比英國和美國的坦克殲擊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蘇聯和德國坦克殲擊車都統一都沒有炮塔,而是直接把主炮安裝在了底盤上面,然後在增加的附加的裝甲提高防護力,起初德國就把三號坦克的底盤改成突擊炮,突擊炮東線戰場早期殲擊車的名稱,包括蘇聯SU系列突擊炮和自行火炮期初設計都是為了掩護步兵進行戰場進攻而設計的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武器,二戰德國SPG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在二戰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機動重火力支援武器,德國最早意識到這類裝備在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二戰初期就積極研發,除了野牛系列自行火炮等著名的型號外,德國當時還有一款十分小眾的SPG自行火炮。SPG自行火炮來自敦刻爾克的禮物法蘭西戰役期間,英軍裝備了較多輕便靈活的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在戰鬥中表現並不好
  • 二戰德軍使用最廣泛的超級火炮---K5列車炮
    列車炮也叫鐵道炮,一戰期間是其發展的高峰,優點是可以使火炮口徑巨型化,移動打擊敵方的遠程目標。K5列車炮是二戰期間德國設計最成功的列車炮,全稱是K5(E)型280mm利奧波德列車炮,實際口徑283毫米,重達218噸,只能依託鐵道行動。
  • 二戰德國Pak 97/38火炮,來自法國上一個世紀的「禮物」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性炮架火炮,該炮出現之時簡直就是劃時代之作,無論是射速還是射程都達到一個新高度,在一戰中配合機槍防守陣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不過這款火炮到二戰時期已經不再先進,至少在軍工科技高度發達的歐洲已經不再先進,雖然射速夠快,但是持續射擊精度和拖曳行軍速度已經不足。
  • 二戰盟軍的市場花園行動進攻戰役最遙遠的橋
    遙遠的橋1944年7月25日:「我們盡了我們最大努力,只因那座橋太過遙遠。」1944年盟軍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成功攻下卡昂後,又在法萊斯戰役重創了德軍10個精銳裝甲師。盟軍在西線取得了一場又一勝利後,開始呈現出樂觀的情緒。這也難怪,美軍的巴頓將軍是代表美國來摘桃子的!收復了法國一座有一座的城市。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二戰後法國首款大口逕自行火炮,需要乘員下車作戰的F3自行火炮
    二戰中讓法國痛心疾首的事,莫過於開著美式坦克解放巴黎了,作為昔日的歐洲陸軍大國,幾年前其坦克大軍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現在淪落到乞求別人的援助。二戰尚未結束,法國就積極恢復坦克工業,開啟了坦克、自行火炮等一系列裝甲武器的研製項目。
  • 仰角炮平群敵,平射轟碎工事,美軍可靠的'牧師'式自行火炮
    火炮歷來被稱為戰爭之神,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需要火炮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不過,當坦克出現在戰場之後,戰爭雙方的機動性都大幅度提升,傳統的拖拽式火炮顯然不能勝任新的戰場機動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火炮也必須裝載在坦克底盤上,使之成為自行火炮。在二戰中有無數的自行火炮,但如果論及最優秀的自行火炮,那必然是美國的M7'牧師'自行火炮。
  • 拖拉機底盤配義大利炮,法國一戰聖沙蒙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雖然不是第一個研發出坦克的國家,但他們的雷諾FT-17絕對是最成功的一型,它的可旋轉炮塔設計也影響了為了一桿裝甲車的發展路徑。今兒不談FT-17,而是和大家聊聊法國另外一款重型坦克-聖沙蒙。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
  • 諾曼第登陸,為啥盟軍在奧馬哈灘頭傷亡最嚴重?守軍並非王牌軍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在經歷了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後,沒有國家想再次被捲入戰爭的紛擾中,和平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在二戰中,有許多國家都受到了戰火的侵擾,產生了嚴重的傷亡,同時,二戰時也發生過許多場慘烈的戰役,諾曼第登陸就是其中之一。
  • 都能載人、重機槍開炮,自行火炮為什麼不能代替坦克?這裡告訴你答案
    對於新軍迷而言,坦克和自行火炮確實是難以區分的兩種裝備,尤其是自行火炮中,還有一種叫做自行突擊炮的裝備,或者自行反坦克炮的戰車,這些履帶式戰車確實是新軍迷很難區分的裝備,不過他們依然有各自明顯的特點。
  • 德國專屬的88毫米口徑,上打飛機下打坦克,盟軍被打出心理陰影
    其實88毫米這個口徑還算比較特殊的,因為在其他國家中,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的武器配備當中,88毫米這個口徑的確很少見,幾乎可以說是德國自己專有的一個特殊口徑。
  • 二戰1944年6月6日諾曼第暴風雨來臨之前抉擇隆美爾神話的終結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毫無預兆的情況突然打響了諾曼第登陸戰役,諾曼第登陸戰役是二戰時期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兩棲登陸作戰行動,也是二戰中西線盟軍一次決定性戰役,諾曼第戰役的打響也意味盟軍在西線戰場的全方面開闢,東線的蘇軍的部隊就不用在孤軍奮戰了,諾曼第戰役和義大利戰役是有本質上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