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武器,二戰德國SPG自行火炮

2020-12-12 丹書戰史

自行火炮在二戰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機動重火力支援武器,德國最早意識到這類裝備在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二戰初期就積極研發,除了野牛系列自行火炮等著名的型號外,德國當時還有一款十分小眾的SPG自行火炮。

SPG自行火炮

來自敦刻爾克的禮物

法蘭西戰役期間,英軍裝備了較多輕便靈活的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在戰鬥中表現並不好,它們那不足10毫米厚的裝甲不僅難以抵禦反坦克武器的攻擊,而且戰術運用也有很大的缺陷。

當英軍被圍困到敦克爾地區後,遠徵軍並不打算把重武器輕易的丟給德國人,至少他們對癱瘓的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進行了系統性的破壞。

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

當德軍佔領敦刻爾克之後,一向精明的德國人還是成功搜集到了足夠多的維克斯輕型坦克殘骸,並且在把可用的零部件拆解後,成功的組裝了一批可用的底盤。這些輕型坦克大部分都被用於佔領區的維穩和訓練。

SPG自行火炮

法蘭西戰役中,德軍裝備的野牛自行火炮表現優異,堅定了德國繼續研究相關武器裝備的決心。不過擺在德國面前的問題是,德軍缺乏足夠的裝甲底盤用於改裝工作,於是大量繳獲的坦克底盤被用來進行改裝。

SPG自行火炮

有6輛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在阿爾凱特的坦克工廠接受了改裝,這些坦克取消了上層建築,在坦克的後部設置了一個頂部開放式戰鬥室,因為車體只有2.5米長,因此這個戰鬥室看起來很大。戰鬥室的正面和兩邊用11~22毫米不等的鋼裝甲加以保護,僅能抵擋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

它的主炮為一門105毫米le.F.H.16榴彈炮,該炮為德國一戰時大量使用的榴彈炮,性能不及德軍二戰時廣泛使用的Le.FH 18型,不過兩者彈藥可用通用。前者身管倍徑更小,並且沒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初速度只有395米每秒,最大射程只有9225米,德軍雖然配備了反坦克彈藥,但是僅能對輕型坦克造成威脅,最大只能穿透約52毫米的鋼裝甲。

SPG自行火炮

炮車上沒有輔助輕武器,成員需要自帶輕武器自衛,對於自行火炮來說,如果敵人都已經抵近到身邊了,那麼情況已經萬分緊急,使用輕武器也不過是最後的掙扎。

因為車體實在是太輕,為了提高射擊穩定性,炮車尾部還有一個可向上摺疊收起的簡易駐鋤,開炮時放下穩定車體。

SPG自行火炮

因為缺少零部件,德國也只改裝了這6輛SPG。原本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重量也不過1.5噸,這樣的小身板用來改裝自行火炮實在是勉強,僅是le.F.H.16榴彈炮的重量就在1噸以上,以如此輕型底盤承受這樣的壓力,也實在難為維克斯輕型坦克了。

北線作戰

這6輛SPG自行火炮服役後,隸屬於德軍227步兵師,被分成2個排,先在諾曼第附近駐紮,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後,該部前往北線戰場,參與到列寧格勒的包圍戰中。

SPG自行火炮

事實證明維克斯輕型坦克的底盤很可靠,經過鐵路運輸抵達戰場後,依靠自身動力輾轉數千公裡,這6輛SPG仍然保持著戰鬥力。

在包圍戰初期,它們因為射程短不適合投入到進攻作戰中,因此它們被用來執行防守作戰,在蘇軍可能發起的裝甲反攻路線上守株待兔,用高爆彈封鎖行軍道路,起到了很大作用,曾和T-40輕型坦克交過手,但是德軍也發現SPG在面對蘇軍的KV-1時簡直就是撓痒痒,甚至有報告稱一輛T-40被命中了16發但無一擊穿裝甲,估計都是HE彈藥命中。

SPG自行火炮

在1942年時,這6輛SPG先後被毀,摧毀它們的主要是蘇軍的坦克,有一輛是被地雷炸毀,還有一輛是被蘇軍步兵逼近,用反坦克步槍幹掉了。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法國首款大口逕自行火炮,需要乘員下車作戰的F3自行火炮
    二戰中讓法國痛心疾首的事,莫過於開著美式坦克解放巴黎了,作為昔日的歐洲陸軍大國,幾年前其坦克大軍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現在淪落到乞求別人的援助。二戰尚未結束,法國就積極恢復坦克工業,開啟了坦克、自行火炮等一系列裝甲武器的研製項目。
  • 二戰德軍的野牛、黃蜂、蟋蟀再到野蜂,現代自行火炮的開山之作
    二戰期間 德國自行榴彈炮的發展軌跡 射程4700米,最大仰角75度。這種武器依據仰角和射速可以作為重步兵炮或者重迫擊炮來使用。乘員4人(車長,兩名炮手和駕駛員),全重16噸。這款武器因為發動機過熱和機動性不佳的緣故名聲不佳。
  • 自行火炮界的小不點,二戰前美國T1自行榴彈炮
    二戰前的美國在裝甲武器的設計研發上比世界同期先進水平落後不少,一方面是軍事思想保守,另一方面則是技術上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實戰需求,發展就非常的緩慢了。不過緩慢不等於不發展,二戰前的美國在各類型裝甲武器上都有涉獵,包括自行火炮,T1自行榴彈炮就是1930年出現的一款小不點。
  • 二戰時期火力最強口徑最大防空火炮德國柏林之塔
    說到二戰時期防空高射炮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於城市防空,通常負責的作戰範圍只局限於本土的防空作戰,而即使參加真正意義上的實戰,通常情況也只是負責二線防空警戒任務而已,這二戰初期基本如此,但德國的防空火炮卻與眾不同,德國裝甲師單位和裝甲集團軍的組建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早,因此對輕型高射炮單位,進行改裝實現機械化防空作戰
  • 蜇人的蜜蜂——二戰德軍「野蜂」自行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除了爆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裝甲對戰之外,也爆發過數次大規模的炮兵對決。為了能夠在炮兵裝備上壓制對方,除了傳統的牽引式火炮之外,蘇聯和納粹德國都裝備了各種數量龐大且性能不俗的自行火炮。而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德軍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
  • 二戰德國Pak 97/38火炮,來自法國上一個世紀的「禮物」
    二戰德國火炮型號齊全,涵蓋了所有的作戰用途,但是德國火炮製造精良,即便是克虜伯等公司全力以赴,產量也跟不上軍隊的需求,無奈之下德國將不少繳獲的他國火炮充入軍中,Pak 97/38就是這樣一款法國火炮。Pak 97/38火炮雖然接受了這些改裝,但是火炮本身性能沒有變化,雖然被稱為反坦克炮,但是它發射穿甲彈的作用效果一般,僅有97毫米的最大穿甲深度,發射破甲彈時這一數值也只有大約100
  • 阿根廷魔改的十字軍自行火炮,老式裝備拼湊的「國產」武器
    阿根廷的裝甲武器國產之路起步很艱難,在二戰前幾乎沒有像樣的坦克工業,二戰中開始模仿M4設計製造了DL43美洲虎中型坦克,不過這款坦克跟標準的M4可差得很遠,只進行了少量的生產。二戰後阿根廷的國際局勢緩解,部分武器禁令被取消,終於可以在國際上購買一些更靠譜的裝甲武器,其中英國就出售了200餘輛坦克給阿根廷。
  • 洛林155 50自行火炮,二戰後法國的裝甲振興之作
    二戰後法國一直致力於裝甲武器的研發,尤其是重型坦克,畢竟這關係到法國的軍事地位,然而法國畢竟因為二戰造成了技術斷層,中間丟失的四年已經足以顛覆法國原本的技術累積,因此戰後法國的坦克研發之路走得異常艱難,這種局面也直接對其他履帶式裝甲武器研製造成了困擾。
  • 法國一戰聖沙蒙194毫米自行火炮,二戰諾曼第戰役中還打過盟軍
    在一戰時期,法國成功的發展出多款履帶式自行火炮,而聖沙蒙194毫米自行火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到二戰中還有它的身影。與坦克一樣,自行火炮之所以加快進程出現,其直接的原因就是一戰的實戰需求。一戰進入塹壕戰之後,炮戰就成為雙方日常消耗對手實力的重要手段。按照法軍的構想,在正面戰場上,對面的德軍每一門火炮,法軍都要對應布置一門火炮予以反制,這就是反炮兵作戰。
  • 二戰系列之德國火炮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系列之德國火炮】,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火炮,發明於中國,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藥)、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 二戰威力最大的火炮,一炮洞穿十米厚混凝土防禦工事
    斯塔夫列車炮是二戰期間最恐怖的火炮,火炮在一戰和二戰中都被稱為戰爭鐵錘,是最主要的殺傷武器之一。古斯塔夫這個名字看上去是一個人,但是這個人並不有名,但是這門大炮的命名卻有其他的特殊意義,不過古斯塔夫列車炮被設計出來,並不是隨便就能用的。
  • 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火炮,發明於中國,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藥)、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由於M7自行火炮的環形機槍塔特別像一個講道壇,所以英國人就送給了M7自行火炮一個「牧師」的稱號。而其實在二戰期間,美軍在戰術上更加側重於各種火力配置齊全的一線平推,在美軍將領的心中如何在減少己方傷亡的前提下取得戰事的勝利才是重中之重。
  • 二戰SU-152自行火炮,沒想到它居然還是一個龐大的裝甲家族
    二戰時,蘇聯以KV-1S底盤為基礎研製了SU-152自行火炮,這種安裝152毫米口徑榴彈炮的自行火炮,在戰場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動物殺手」,它既是坦克殲擊車,也是突擊炮,更是自行榴彈炮。不過1943年秋季左右的測試效果並不好,自行火炮出現了眾多問題,在經過回廠改進後於當年年底開始量產。與當時其他蘇式坦克一樣,ISU-152在後續的發展中出現了多個子型號,成為一個較為豐富的裝甲支脈。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自行火炮、卡車炮、突擊炮、自走炮、坦克殲擊車,到底有啥不同?
    火炮是現代戰場上最重要的武器裝備之一,因其用途廣泛,功能繁多,所以出現了很多名稱。比如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卡車炮、突擊炮、坦克殲擊車、自走炮、自行榴彈炮等,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這些名稱大有學問,對應著不同的用途,歸屬於不同兵種。只有搞清楚用途,才能知道這些名字背後的含義。
  • 新中國第一代國產自行火炮,敞篷的70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70式自行火炮經過50年代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些工業體系,具備一定的裝甲武器生產研發能力。到6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計劃自研履帶式自行火炮,以滿足我國不斷發展的坦克部隊對該類型武器裝備的需求。對於自行火炮這種武器,我國當時只有蘇系裝備的使用經驗,也缺乏和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交流,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從簡單的型號入手。
  • 蘇聯步兵的戰地炮火支援,用各型坦克底盤改裝的SU76自行火炮
    二戰前的坦克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很多坦克可能服役還沒有五年就要退役了。這些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武器也是真金白銀造出來的,如果就這麼簡單退役拆除,那可真的就是敗家子的行為了。而蘇聯則更是勤儉持家的典範,蘇軍當時對待這些退役武器,一般是先把炮塔拆下來,裝到邊境的築壘地帶上,充作要塞的永備火力點。
  • 二戰英國復仇女神自行火炮,說不清它的定位,什麼活都幹
    這是一種技術先進的輕型坦克,不過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因為各種原因的困擾,它在二戰中只參加了部分特殊的戰鬥,不過以它的底盤為基礎研發的復仇女神自行火炮,倒是一款很有趣的衍生車輛。復仇女神自行火炮在1944年下半年才開始測試工作,這是一種很不常見的武器,因為A17本身就是一款很緊湊的坦克,長度只有4.11米,跟現在緊湊型的家用SUV差不多,要想在如此緊湊的底盤上安裝更大口徑的火炮實在有點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