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9日,國民黨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12架飛機、2000餘名機組人員,在香港宣布起義,駕機回到祖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兩航起義」。
中午12時,潘國定駕駛的「空中行宮」610號飛機,載著原國民黨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原國民黨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等人,安全降落在北京西郊機場。空軍總司令劉亞樓、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在機場迎接。
1950年7月,潘國定駕駛的610號飛機被命名為「北京」號。毛澤東出席命名典禮,並親筆題寫「北京」二字。
此時的潘國定僅34歲,被譽為「天之驕子」。他不僅是「兩航起義」的重要參與者,還是抗戰時期「駝峰航線」的歷史見證者,更是被稱為「空中禁區」的拉薩航線的開拓者。下面,我們來品讀他的故事。
1.徵服美利堅
潘國定,廣東新會人,1915年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童年時期移居香港,20歲時赴美國留學。潘國定自幼對經商不感興趣,卻喜歡航空事業。
在美國,他先後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寇蒂斯禮特航空工程學院和聖特瑪利亞飛行學院,以工讀自費生身份,學習航空機械工程和飛行技術。他學習非常刻苦,業餘時間還要到餐館、飯店、工廠、碼頭打工,掙錢維持學業。
在美國,種族歧視嚴重,華人留學生地位低。在一次航空博覽會上,一架DC-3型飛機非常漂亮,潘國定想了解這架飛機的有關參數和性能。
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鑽進了飛機,向工作人員請教。傲慢地美國人把潘國定趕了下來,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黃種人要是能架飛機上天,那麼那些黑鬼們也可以上天了!」
潘國定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他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飛行技術,讓美國人看看,中國人才是最棒的。
他在飛行學院畢業後,因為飛行技術優秀,被特技公司聘用為V-8發動機飛行廣告員。潘國定想藉此機會,向美國人展示一名中國飛行員的飛行技術。
他信心滿滿地坐在駕駛室內,暗暗地想:「這次要讓他們看看我潘國定是何許人也?」
潘國定駕機衝向了藍天,飛機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突然,飛機一個快速翻身,繼而直向地面俯衝。眼看飛機就要撞向地面了,突然一個轉身,飛機調頭向上,緊接著又是一個漂亮的跟頭。
太刺激了,飛機有時降到離地面只有30米的超低空位置,以近乎瘋狂的姿態,做著各種驚險動作。高超的特技飛行,讓觀眾的心一直懸著。表演結束,潘國定精心設計了一個漂亮的三點著陸動作,飛機輕巧地停在了跑道上。這時,場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潘國定昂首走出機艙,在美國人讚嘆的目光裡,高高舉起了自己的右拳。
2.飛越「駝峰」
經過美國4年零7個月的歷練,潘國定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1939年底,潘國定回國,在中國航空公司上班,先後擔任C-46、C-47等型號飛機正副駕駛員。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中國通往國外的海陸空通道被日本人全部切斷。為支援中國戰場抗戰,美國急需開通中國的路線。1942年5月,中國航空公司和美國空軍第十航空隊聯合開闢「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由中國的重慶、敘府、瀘州、昆明等地起飛,經過中、緬、印邊界,到達印度阿薩姆邦的加爾各答。該航線要飛越高黎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這些山脈高度一般在4000—6000米。由於山脈連綿起伏,故把這條航線被命名為「駝峰」航線。
當時,飛機飛行高度只能達到5000米左右,因此在駝峰航線飛行,飛機經常要在山峰間穿越。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多變,如果遇到雷暴或者飛機結冰,既不能爬過雲頂,又不能繞行或者低空飛行,只能鋌而走險,一直往前飛。
途中沒有備降機場,如果遇到機械失靈,飛機上的人員只能選擇跳傘。可是,下面都是原始森林,就算是跳傘能夠安全著陸,跳下去後也是兇多吉少。
途中只設立了一座導航臺,在丁高薩甘。由於大山阻隔,飛機與導航臺距離稍遠一點,就無法收到導航信號。因此,飛機經常無法收到導航信號,很容易導致迷航。如果遇到日本零式戰鬥機在中途攔截,運輸機沒有任何防禦措施,只能低空飛行躲避。
因此「駝峰」航線與大西洋航線、阿拉斯加航線,被稱為世界上最難飛的三條航線。而「駝峰」航線是這三條航線中最難飛行的。據統計,在「駝峰」航線飛行的飛行員年死亡率高達20%。
抗戰中後期,中國國內所需戰略物資和生活用品,主要靠「駝峰」航線運進國內,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為「中國的空中生命線」。當時,在「駝峰」航線上,潘國定駕機飛行了500個來回,每次都充滿艱險,每次又都安然無恙。
3.開拓「空中禁區」
「兩航起義」後,潘國定駕駛著「北京」號飛機,開闢了北京—天津—武漢—廣州的航線。
1956年5月,國家計劃開闢北京—成都—拉薩航線。當時技術條件落後,拉薩機場是臨時修建的,海拔在4300米,沿線山險水惡,氣候變化異常,飛行難度比當年的「駝峰」航線還要大。在我國歷史上,只有一位叫韓林的人曾駕駛戰鬥機,從青海玉樹飛到拉薩。用民航飛機從成都飛往拉薩,還沒有人嘗試過。
抗日戰爭期間,美國人曾嘗試開闢這條航線,用巨額美金鼓勵飛行員飛往拉薩,但有的撞上大山,有的在雲層中迷航,沒有一個人能飛進拉薩。因此,這條航線被國際上稱為「空中禁區」。
潘國定毅然擔負起這個艱巨的任務。作為「北京」號機長,潘國定提前收集了大量關於這條航線的地理氣候資料,根據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幹擾,如結冰、顛簸、逆風等情況,反覆進行技術實驗,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
5月28日,潘國定駕駛「北京」號,載著6名機組人員,兩名攝影師、幾名森林勘察員和記者,從四川西部一個機場起飛,開啟了一次偉大的徵服之旅。
飛機飛行10分鐘後,潘國定把飛機拉到6000米高度,飛機以160公裡時速向前飛行。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最怕遇到雲層包圍。為擺脫雲層困擾,潘國定把飛機拉到7000米高度,但四周雲層毅然很多,他只能憑藉經驗和儀表,摸索著向前飛行。
突然,飛機右發動機發出轟鳴聲。潘國定立即警覺起來,他發現螺旋槳的轉速在急劇下降,進氣壓力也驟然下降。他判斷應該是汽化器結了冰。他冷靜地打開汽化器加溫,20秒後,各項參數恢復正常,飛機故障解除。
雲層開始消散,從機窗向下望去,康藏公路宛如一條白帶依稀可見,金沙江出現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映入眼帘。
正當人們歡慶鼓舞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快速前進,暴風雨即將到來。」
幾分鐘之後,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來了。潘國定沉著地駕駛著飛機,在暴風雨中穿行。好在時間不長,暴風雨過去後,潘國定把飛機降落到臨時機場。這裡海拔4000米,當他走出飛機時,一陣頭暈、噁心、呼吸困難。這是高原反應,他和同伴又立即返回了機艙。
飛機再次起飛,這裡海拔約6000米,潘國定小心翼翼地駕駛著「北京號」,飛過此次航行的最後一個障礙—唐古拉山,進入西藏地區。
一個開闊的山谷地帶出現了,拉薩機場映入眼帘。潘國定抑制著內心的激動,把飛機穩穩地停在了拉薩機場。
他走出機艙,向大家揮手致意。他太高興了,自己飛越「世界屋脊」的夢想終於實現了,「空中禁區」,再見了!
文革期間,這位曾徵服「世界屋脊」的英雄潘國定受到迫害,被關押4年零7個月。粉碎四人幫後,潘國定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為中國航空學會理事。
潘國定,一位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一位真正的愛國者,真正的飛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