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三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對全世界發動的浩劫,當時日本除了與我國交戰之外,還開闢了太平洋戰線,兩線開戰,與中美進行交鋒。當時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可以說都在拼盡全力為世界大戰的勝利而戰。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當時盟軍對我國進行了支援。而中方和盟軍聯繫的通道就是一條橫穿中國和緬甸的公路,這條公路就此成為了日本人的眼中釘。
1942年夏天,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的日軍迫切希望能夠逆轉戰局,於是另闢蹊徑,將中國和盟軍的這條聯繫通道給切斷,導致中方不能夠接受盟軍的資源。日本此舉就是想斷了盟軍對中方的幫助,能夠快速在亞洲戰場取得勝利。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二話不說就直接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任何代價,開通到中國的路線。
因為當時海陸已經沒有通道,因此只能夠開闢空中航線,於是著名的「鋁谷」——駝峰航線就此誕生。這條航線處於地勢海拔在4500-5500米的山谷之間,在長達800餘公裡的深山峽谷、雪峰冰川間。中美開闢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從1942年到1945年整整3年時間,中國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
在這三年之間內,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飛行員近3000人。我國情況也不容樂觀,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如果說那個時代的中美之間有陰謀,也是政治家的陰謀。中國軍人和美國軍人之間只有兄弟般的戰鬥友誼。一寸山河、一寸血,兩國軍人在這條航線中用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無論中美現在關係如何,那個時代的美國軍人,也同中國軍人一樣,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