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捌佰》讓我們看到了上海四行倉庫的一支中國孤軍以寡敵眾,死守不退,英勇抗擊日寇的故事。而它也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戰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同時也是規模最大,過程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滬會戰始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投入的兵力共約一百萬。日軍投入八個師團兩個旅團約二十餘萬人。中國軍隊投入148個師及62個旅共八十餘萬。
最終以日軍死傷四萬餘人,中國軍隊死傷三十餘萬而結束。雙方皆損失慘重。這場戰鬥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同時標誌著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
淞滬會戰有多慘烈,從下面幾次戰鬥可見一斑。
寶山保衛戰(戰至最後一人)
第18軍98師292旅583團三營營長姚子青奉命堅守寶山。
以600人抗擊海陸空協同作戰的2500日軍七天七夜。九月五日下午,九十八師師部收到姚子青的最後一封電報:敵兵艦三十餘艘排列城東門江門,飛機十餘架轟炸各城門,戰車向我城門衝擊,職決遵命死守。
次日,日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城門發起進攻,並向城中投放硫磺彈。
鏖戰至中午,城內建築基本被夷平,姚子青全營僅剩二十餘人,仍利用街巷掩護進行巷戰、肉搏戰。戰爭持續至七日凌晨,姚子青和僅剩的幾位戰士已經精疲力盡,子彈打光了就進行白刃戰,刀砍卷了就用拳頭牙齒。
最後三營全體戰士殺身成仁,唯有提前突圍出去報信的士兵魏建臣一人生還。
就像電報中所說:守城第一日,日軍兵臨城下,十萬火急
守城第二日,敵眾我寡,一步生死
守城第三日,兵來將擋,視死如歸
守城第四日,斃敵二百餘人,日軍暫退
守城第五日,數日激戰,傷亡近半
守城第六日,仲賢殉國,尚存百餘兄弟
守城第七日,誓與寶山共存亡
真可謂「血肉頭顱爭飛舞,一寸髮膚一寸土」。
羅店戰鬥
這場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的戰鬥中,中國軍隊第十八軍11師,67師,98師和七十四軍51師與日軍第十一師團激戰一個月,日軍在飛機、艦炮、坦克的掩護下,將羅店炸成焦土,並佔領陣地。
而中國軍隊在夜晚摸上陣地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奪回陣地,羅店陣地幾天內反覆易手十三次,據統計,僅98師傷亡人數就達5000人,軍官陣亡200餘人。
中國軍隊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三萬餘人,殲滅日軍一萬餘人。整個羅店屍山血海,慘不忍睹。
在羅店失守後,日軍進攻重點轉向劉行,陳誠親自到劉行指揮,在日軍強大的火力進攻下,他本來的決策是轉移陣地,逐層抗擊。
但蔣介石下令死守劉行。胡宗南到劉行附近增援的第一軍激戰一周後損失一半,連第一軍這樣的中央軍王牌都被打殘了。可見其他部隊的傷亡情況。
由於上海地勢低洼,中國士兵難以構建有效的防禦陣地,只能憑藉身體抵抗日軍一波一波火炮的衝擊,幾乎都是成建制的被消滅。日軍巡洋艦200mm火炮一炮的威力可以覆蓋大半個足球場。
馮玉祥後來回憶:我們的部隊一個師一個師的投入戰鬥,不到五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不到三小時就死了三分之二.......打到最後,只能用戰友的屍體搭建工事......土地都被獻血浸透了。
而陳誠事後反思,還是國軍的一字長蛇陣防禦體系導致的,處處想防守,結果處處是弱點。
葛家牌樓戰鬥
堅守陣地的是湘軍19師57旅113團,鏖戰一周後,全團傷亡過半,陣地被日軍炮火幾乎夷平。
剩餘官兵轉入彈坑繼續戰鬥。10.17日中午,113團團長秦慶武、副團長張季麟先後戰死,全團1400人全部壯烈犧牲,僅11名重傷員與三營長鍾雄飛倖存。
據居民回憶,焦黑的戰壕中到處都是殘肢斷臂,及敵我雙方白刃戰中刺入對方胸膛至死屹立不倒的屍體。展現了中華兒女以血肉之軀捍衛祖國的決心。
松江保衛戰
11月5日,日軍第十軍突然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後方。
而此前守備在此的三個師被蔣介石臨時調往北方,僅剩的一個師根本抵抗不了日軍的火力,日軍成功登陸,直插中國軍隊後背。
蔣介石電令陳誠做出反應,陳誠無奈拿出東北軍吳克仁的67軍增援松江。掩護上海守軍撤退。
但日軍第十師團人數整整有十萬之多。67軍抵抗三天便宣告失守,全軍覆沒。包括軍長吳克仁將軍在內的5位將軍犧牲。吳克仁也成為淞滬會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當晚,蔣介石無奈下令全面撤退的命令,宣告淞滬會戰失敗。
由於命令太過倉促,大撤退變成了大潰敗。擠在公路上的士兵被日軍飛機狂轟濫炸,撤退中的傷亡人數佔到了戰役總傷亡的三分之一。
自此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的結局出乎雙方的意料,蔣介石本想打一場「假仗」來爭取國際調停,減輕華北壓力。
日軍是沒想到會遭遇如此激烈的抵抗,而傷亡人數也是日軍不能接受的。也正是因為淞滬會戰阻止了不可一世的日軍進攻的步伐,為聯合抗戰爭取了時間。
淞滬會戰持續三個月,中國軍隊陣亡將士30萬,軍長1人,師長、副師長4人,團長28人,營長44人。因為武器上巨大的差距,很多部隊被艦炮成建制的殲滅了。代價是慘重的,但它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
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國民政府11月13日發布從上海撤退聲明有這樣一段話:「……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就是對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最好的詮釋!#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