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揭開八百壯士背後的抗戰之謎,這才是中國軍人

2020-12-14 仁青讀歷史

自一戰前後,整個世界才算基本有了民族國家的概念。在此之前,將領是為皇帝效命、為君主效命、為諸侯效命,要不馬革裹屍,要不衣錦還鄉。戰士打仗,為的是報效朝廷,為的是封妻蔭子。

但一戰之後,整個世界有了國家、疆域、民族等這些基本的意識形態,士兵作戰便有了真正的精神支柱。但這種東西一旦極端化之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就變成了軍國主義、納粹主義、國家恐怖主義等這些慘無人道的戰爭工具。

抗戰時期,我國到底死了多少人?是2000萬?3000萬?真的有人說得清楚嗎?而淞滬會戰和八百壯士,無疑是當時最鼓舞國人的一部抗戰史。

·八百壯士的真真假假

當謝晉元被授命死守四行倉庫時,他就已經完全明白自己的歷史使命。

在戰爭中,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果實這很正常。在圍棋中,有一種棋子叫棄子,在戰爭中,有種部隊專門負責斷後或前鋒。

八百壯士,原本414人,為了迷惑敵人,統一對外聲稱八百人。

而就是這八百人,不但創造了一段振奮人心的血淚史,更創造了至今仍在眾說紛紜的歷史之謎。這400多人用僅有的一點物資,在斷水、斷電、斷供的情況下,在一座倉庫上死死堅守了3個月之久。

在此期間,有冒著槍林擋雨為八百壯士送旗的小女孩楊慧敏,有冒死為戰士偷運物資的上海市民,也有從中紀錄和斡旋的國內外記者。

但八百壯士和謝晉元的下場,卻一直成為了國人心中的一塊難以磨滅的痛。

但八百壯士背後,卻有著75萬這樣的死士。

·一寸山河一寸血

提到淞滬會戰,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蔣英的父親,錢學森的嶽父蔣百裡先生。

在這位留學世界各國的大戰略家的指導下,他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長遠戰略布局。蔣百裡提出,中日對局各有所長,我們雖然在武器和工業上暫時還不如日方,但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和廣袤的戰略縱深。

只要我軍能主動出擊打消掉日軍狂妄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隨後我們就能使用遊擊戰術和複雜的地形死死拖死對方。

而中國的人口、綜合資源,以及國際聲譽都遠遠優於日方。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我軍從全國各地調集了當時最精銳的75萬大軍。

這時,無論是那個派系的,他們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堅守上海三個月。當時日本的戰略目標是從北往南打,這不僅符合中國的北高南低的俯衝地勢,也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在滿洲的工業基礎。

但蔣百裡指出,我軍只有在上海主動出擊,才最符合我國當時的戰略利益。

在上海主動找日本人打,這不但能展示中華民族的對日抗戰之決心,更能將英法等西方列強牽涉其中。為了打破日本人狂傲的野心,中國軍隊必須在上海堅守三個月。

一個上海你們就打了三個月,還說什麼三個月消滅中國?但這樣的代價是,30萬我軍精銳和幾乎所有的戰略物資全部都犧牲在了上海。

在完成了這一戰略目標之後,原本想留下一個師的兵力和日本人死扛到底。

最後考慮犧牲太大,就制定了八百壯士的留守計劃。

·揭開抗戰的歷史之謎

參與淞滬會戰的75萬戰士實際上到底死了多少,這一直是一個歷史之謎。

整個會戰,由於中方早就做好了準備,而日本根本沒想到中方會在上海和日本決一死戰,所以日本方面不但很被動,而且準備不足。

在戰略上,中方集結了75萬大軍以必死之心全面壓向了日本陣地。

而日本錯誤地估計了中國的抗戰決心,採用的是添油戰術,加上彈藥補給不足,日方在整個會戰中死亡大約10萬人。

在整個淞滬會戰中,最多時每天犧牲的人數以萬計。一個師一個師的上去就沒了,其中,桂系的6個師幾乎全軍覆沒。

這些軍隊,那可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而且全部都是指揮官帶頭衝殺。

有人說,雖然在抗戰中我軍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但由於陣亡的將軍太多了,這在後來的戰事中吃了大虧。

「兄弟們,跟著我,衝啊!」這是當時軍官最常用的口號,可以說在我國戰爭史上,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在整個淞滬會戰中,陣亡中將1名,少將14名,師長4名,旅團長28名,營長44名……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這些人才是真正可以稱之為標榜史冊的中國軍人。

八百也好,75萬也罷,這在戰爭中僅僅只是一個數字。

但就是這一組組數字,以及在22次中日大會戰中,有多少人能記住那些將領的名字?甚至連會戰的名字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和400多萬官兵傷亡,2000多萬平民傷亡這組數字相比,八百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而每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組合起來,那就是一部真正的抗戰血淚史,是真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真實的歷史,永遠不會被人給忘記,只是暫時的封存!

相關焦點

  • 臺抗戰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將登陸央視
    原標題:臺抗戰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將登陸央視   4月6日下午,臺灣著名抗戰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總編導陳君天先生親臨嶽陽新牆河拍攝草鞋嶺抗日戰爭遺址。   草鞋嶺作為新牆河北岸突出的前沿警戒陣地,在抗戰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嶽陽市軍事志》、《嶽陽百年大事記》、抗戰時期第九戰區的《抗戰畫史》都曾提到在抗日戰爭湘北各次會戰中,草鞋嶺發生過多次激烈的戰鬥,頑強地抵抗了日寇的屢次進攻。   下午,陳君天導演一行冒雨參觀了戰壕以及中日和平友好學校等遺址並取景。據稱,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預計今年10月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
  • 中視豐德引《一寸山河一寸血》 造《民族抗戰》
    由中視豐德出資購買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大陸版權,由陳君天導演與大陸創作團隊,共同編輯、完成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版《民族抗戰》,並計劃於2015年10月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這次由中視豐德買斷版權後,將進行第6次創作和修改,按照雙方約定第6次修改版暫定《民族抗戰》,專用於大陸播出,版權歸中視豐德所有。  修改後的第6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又名《民族抗戰》,將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的大格局下,思考「個人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全民族」、「大格局」和「國共合作」,將成為《一寸山河一寸血》再創作的關鍵詞和立足點。
  • 抗戰·民族記憶|「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四行倉庫就是我們的埋骨之處!」王燮範的父親目睹了這場慷慨激昂的動員。全體官兵怒吼:「誓與四行倉庫共存亡!」浴血奮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面是殘暴的侵略,一面是英勇的抵抗。10月27日清晨,第一股日軍開始向四行倉庫進攻。
  • 一寸山河一寸血,日軍實力強悍
    一寸山河一寸血,日軍實力強悍近些年來,在抗日方面的電視劇越來越多,而抗日的神劇更是叢出不窮,動不動就可以表演一個什麼手撕鬼子,甚至還有什麼八百裡開外槍斃一個鬼子的驚人語錄,更別提什麼飛天遁地各種抗日的手段。
  • 不忘國恥丨淞滬會戰 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滬會戰 一寸山河一寸血文/文匯報記者 付鑫鑫「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的《滿江紅》,是四川抗戰老兵張文治最喜歡哼唱的一首歌。無數像張文治一樣的熱血青年,或暫停學業、或遠離妻子、或告別父母,跟隨軍隊,快馬加鞭奔赴抗戰一線,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拋頭顱灑熱血。如果沒有淞滬會戰,他們也許能繼續讀書,在家共享天倫之樂……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淞滬會戰中,中方共計70餘萬兵力投入戰鬥,時間持續近4個月,最終,傷亡約30萬人,真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 10萬中國遠徵軍「不能忘卻」
    「就像是時間的『腳印』,那段歷史上的人和事從未離我們遠去。」滇西抗戰紀念館館長楊素紅說。  雲南騰衝,緊挨著緬甸。這裡是歷史上滇西抗戰最為激烈的戰地之一;今年6月,這裡迎回了部分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  1942年初,日本侵略者侵犯滇西。
  • 一寸山河、一寸血,向駝峰航線的中美軍人致敬
    而中方和盟軍聯繫的通道就是一條橫穿中國和緬甸的公路,這條公路就此成為了日本人的眼中釘。1942年夏天,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的日軍迫切希望能夠逆轉戰局,於是另闢蹊徑,將中國和盟軍的這條聯繫通道給切斷,導致中方不能夠接受盟軍的資源。日本此舉就是想斷了盟軍對中方的幫助,能夠快速在亞洲戰場取得勝利。
  • 一寸山河一寸血之「寸門虎將」,兒子拔劍自刎,父親絕食7日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抗擊日本的侵華戰爭之中,我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雖然現在已無從可考,但我們不會忘記,例如父子兩代四位烈士,被譽為滿門忠烈的「寸門虎將」。
  • 1944,松山,一寸山河一寸血,歷史上真實的「我的團長我的團」
    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松山,龍陵,臘勐這幾個地名,對於我來說曾經只是一個個冰冷的陌生地名,沒有想到會在他們之上附著什麼情感。手中這本《1944松山戰役筆記》讓我對這些地名肅然起敬,這已不再是冰冷陌生的名詞,而是蘊含著太多複雜的情結在其中。
  • 探訪桂林保衛戰八百壯士殉難處:青山埋忠骨 血鑄山河浩氣存
    中新社桂林9月4日電 題:探訪桂林保衛戰八百壯士殉難處:青山埋忠骨 血鑄山河浩氣存中新社記者 楊陳秋日正午,位於廣西桂林市七星景區內普陀山腰的博望坪,三將軍殉職紀念塔和八百壯士墓屹立在一派蔥蘢之中,莊嚴肅穆。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文 | 李嘯天《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救市之作,大家對《八佰》的期望值甚高。據電影場的反映來看,至今表現都還不錯。不過,迅速就有資深影迷來與1975年上映的臺灣版《八百壯士》進行比較,作為林青霞的成名作,兩部《八佰》自然有得一比。
  • 一寸山河一寸金 萬裡金甌萬裡血
    東北抗聯的抗戰史,不但揭開了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也書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章。當1931年「九一八事變」及其後東北各界人們奮起抵抗日本侵略時,美國還在作壁上觀。而我們的北邊近鄰蘇聯更是與日本眉來眼去,甚至竟將中蘇合辦的中長鐵路私自賤價賣給日本。正因為如此,數萬東北抗聯的抗戰幾乎是在孤立無援情形下的決死之戰。更令人心生敬意的是,東北抗聯的對手是素稱天下無敵、正處於上升時期的關東軍。
  • 14年抗戰,國軍陣亡師級以上將領206人,悲壯的豈止「八佰」
    14年抗戰,國軍陣亡師級以上將領206人,悲壯的豈止「八佰」14年抗戰,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人員損失,就高達3500萬以上。整個中國都為戰火波及,焦土一片,哀鴻遍野。真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 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絕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至此淞滬會戰一觸即發。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 八百壯士在重圍中執戈為國
    著名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哲嗣謝繼民(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親聯中心副會長)所著《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一書,近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該書的出版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廣泛關注,該書讓後人藉此洞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和中華兒女浴血抗戰的光輝業績,深受海峽兩岸同胞們的歡迎。
  •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熱土一抔魂
    他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革命烈士陵園中心,坐落在縣城梅山鎮的一個山崗上,是陵園的標志性建築。塔高24米,寓意著金寨地區1924年建立黨組織。
  • 《八佰》裡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相,撤到租界的壯士最後命運如何?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一段時間了,豆瓣評分7.7分,在國產電影當中算是比較優秀的。相關的影評和劇情分析比比皆是,我就不湊熱鬧了,今天我只給大家講講《八佰》背後的故事,一起走進那個國破山河碎,壯士孤軍浴血,保家衛國的時代。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的故事。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聽聽看↑↑↑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我們了解到了那段悲壯的抗戰歷史,電影中呈現的有關謝晉元團長的許多細節都是真實存在的,今天慧說趣事帶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 電影《八佰》:生難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但是,他們活過!
    但終究實力懸殊,再加上決策有誤,10月下旬,中國軍隊漸漸落於下風。10月26日,大場陣地陷落,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面臨著被日軍合圍的危險,不得不放棄閘北、江灣一線,向滬西撤退。八百壯士的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想必大家多多少少也有點了解了,我這裡稍微說一下:1937年8月13日,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全面爆發。這也是全面抗戰後,中國軍隊和日軍進行的一次大型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