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日曆銷售遇冷 私人定製日曆漸成主流

2020-12-26 德州新聞網


掛曆、檯曆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曾經的歲末年初,掛曆不僅是家家戶戶的「準年貨」,更被當成互贈親友的佳品。但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子萬年曆逐漸取代了傳統日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2021年近在眼前,我們是否還能尋找到傳統日曆的身影,他們又隨著歲月的變遷發生了哪些改變?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傳統日曆逐漸「失寵」

在德州國際商貿城,記者只在幾家店鋪中見到了傳統日曆的身影。這些日曆依舊是老樣子,保持著多年來以財神、福娃、山水為主的畫面,款式雖然老舊,但現在的印刷工藝越來越先進,附加內容和形式都較以前豐富了許多,價格也從幾元到30多元不等。

林先生從事小商品批發已經10多年了,如今仍保持著銷售日曆的習慣。回想起當年傳統掛曆銷售火爆的情景,林先生仍然記憶猶新。「10年前,傳統紙質日曆的銷量還是挺不錯的,現在是大不如前了,只有少數老年人還會來買。」雖然感到惋惜,但林先生表示,傳統日曆是一種文化,只要他還幹,只要還有人買,他就會一直賣下去。

林先生還表示,由於很少有年輕人來自己的店裡購物,所以那些造型精緻、款式新穎的檯曆他們並不敢銷售。想要購買,市民要在網上選購,或者去校門口的文具店、商場裡的精品店。此外,每到年底很多企業都會大批量定製印有宣傳頁的檯曆、日曆免費贈送給消費者,這也是傳統日曆「失寵」的原因之一。

每天撕日曆見證「幸福」

市民楊先生花了8元錢購買了一本「日日撕」,他告訴記者,自己保持買日曆的習慣已經近50年了。從上班有了自己的房子開始,每年他都會購買這種掛在牆上的小型掛曆。雖然智慧型手機裡也有萬年曆,但這個習慣一直沒有變。「年輕時抱著女兒過一天撕一張,後來抱著外孫撕,現在重孫來了也要撕。」楊先生說,撕日曆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更像是一種傳承,是一個家庭成長和進步的見證。儘管孩子們撕日曆重在「撕」的快樂,但在他眼裡卻是一種幸福。

隨著時代的變遷,楊先生從單位宿舍住進平房小院,又搬入了樓房。儘管住所發生變化,但掛日曆的位置卻一直沒變。「我們家的日曆一直掛在屋門左側,每天都能看到,這樣孩子們來了也方便找。」楊先生說。

網上私人定製成「時尚」

「免費定製、免費設計、免費印文字……」打開網購平臺搜索「檯曆」,從事私人定製掛曆、檯曆業務的商家不在少數。便宜的幾塊錢就可以搞定,造型精緻,用料講究的也只需十幾元,而且大批量定製還可以再打折。「網上定製檯曆,需要買家自己上傳圖案,由我們設計排版,內容可以選擇寶寶照片、結婚照、全家福、壽星照等圖案。」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網上定製檯曆非常簡單。買家只需要選好模板,上傳照片即可,其餘工作都由專業設計人員負責,很快就能完成製作。

市民陳女士是日曆的忠實粉絲,每年12月份,她都會購買新的檯曆,並把第二年所有家人的生日、紀念日標註出來。「以前我都是從精品店裡買,現在我喜歡從網上定製,並且選擇一家三口的照片。」陳女士表示,定製檯曆不像普通檯曆,即使過完了年,也不會被丟棄,甚至會作為紀念品保存下來。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楊 攝影 李琪

相關焦點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種版本成「日曆家族」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買本日曆 記住日子留下情懷
    說起傳統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但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後,電子日曆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掛曆、檯曆,仿佛將它們逼進了歷史角落。如今,2021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市場上是否難尋掛曆、檯曆的身影?如今還會有購買這些東西的消費群體嗎?12月8日,記者來到濰坊商品城,了解日曆市場的改變,傾聽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對傳統日曆的情感。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故宮日曆》適合人群:日曆書小白、傳統文化愛好者、長輩定價:76元《故宮日曆》絕對算得上日曆界的「超級網紅」,如果你是個日曆書小白,想買一本來凸顯文藝氣息,那這本日曆書則是一個穩妥的選擇。據《故宮日曆》編輯王冠良介紹,《故宮日曆》2017版去年普通版共銷售了51萬,加上定製、英文等其它版本,大概實現了57萬的銷售量。《故宮日曆》從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發行,因其賞用兼宜的特點廣受大眾歡迎,風靡一時。
  • 2017,日曆也瘋狂
    自《故宮日曆》打開市場後,2017年將至,《生肖日曆》《單向歷》《西洋鏡日曆》《親愛的日曆》《傳家日曆》《紅樓夢日曆》《給孩子的日曆》《每日讀詩日曆》等不勝枚舉的主題日曆迅速「搶灘」文創市場。不僅僅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中信出版社等大型出版機構發力,叫得上名字的出版社都在出自己的年曆。2017年的年曆市場,文藝日曆漸成爆款。
  • 文創日曆成「爆款」!2019年來了,你的新年曆買了嗎?
    說起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日常用品,但是自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電子日曆逐步取代了傳統掛曆、檯曆。但在今年,新的紙質日曆正崛起,西西弗2019惜福日曆賣斷貨,《豆瓣電影生活工作日曆》不到一周的時間被搶光,丁香醫生日曆、果殼日曆、單向街日曆,甚至微博網紅寵物的萌寵日曆等以單本50元~100元的零售價,創造了不菲的戰績。近日故宮出版社稱,《故宮日曆》《單向歷》等熱門產品都被盜版。默默無聞紙質日曆,是要翻起什麼浪花?
  •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原標題:   新入行 新產品  大學出版社也加入日曆書大戰  雖然在種類上呈下滑趨勢,但仍然有許多出版社在今年入局,比如全國連鎖的西西弗書店今年推出了《惜福日曆》。據了解,這本日曆耗費了其團隊6個月的時間精心打造,靈感來源於傳統老黃曆。整本日曆由365個問題組成,重在加強讀者與日曆的「互動感」。
  • 如何做一本賺錢的日曆。
    1、儀式感相比於電子產品上冷冰冰的數字,一頁頁撕扯臺式的日曆。既體現了與過去告別勇氣,又充滿著開啟新一天的希望,這種觸感的體驗會讓我們活的更真實。2、更直觀以傳統的萬年曆為例,我媽媽之所以會一直用。所以你在設計一款日曆的時候,要麼高端、要麼小清晰、要麼文藝風。總之,要能激發起購買的用戶,在收到貨或者某一天,能拿起手機拍照發個朋友圈。2、內容有用傳統日曆中的吉兇宜忌對一些人來說,是有用的。而當下一些毒雞湯日曆,對另一些人來說,也是有用的。
  • 2017年日曆登場 《故宮日曆》成「網紅」酷似「紅磚頭」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如何做一本賺錢的日曆?
    儀式感相比於電子產品上冷冰冰的數字,一頁頁撕扯臺式的日曆。既體現了與過去告別勇氣,又充滿著開啟新一天的希望,這種觸感的體驗會讓我們活得更真實。2. 更直觀以傳統的萬年曆為例,我媽媽之所以會一直用。所以你在設計一款日曆的時候,要麼高端、要麼小清晰、要麼文藝風。總之,要能激發起購買的用戶,在收到貨或者某一天,能拿起手機拍照發個朋友圈。2. 內容有用傳統日曆中的吉兇宜忌對一些人來說,是有用的。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 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 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日曆
    日曆、農曆、黃曆、陰曆、萬年曆一目了然!愛尚日曆是一款集日曆(萬年曆,月曆),黃曆(陰曆,農曆),節氣變換,事項提醒,星座查詢等各種功能為一體的日曆軟體。安裝體積小,運行速度快,用戶評價好。讓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現代生活更完美的結合,愛尚日曆讓您的生活每天過的不一樣的精彩!
  • 走近日曆書——看得見傳統,留得住美麗(深觀察)
    來源:海外網圖片依次為:2021年《故宮日曆》《豆瓣電影日曆》《敦煌日曆》《物種日曆》從傳統舊式日曆到如今功能多樣、款式豐富的日曆書,日曆書市場逐年火熱起來。今年,在日曆書的銷售排行榜中,既有《故宮日曆》《豆瓣電影日曆》《物種日曆》等「老牌強隊」的身影,也有《敦煌日曆》《頤和園日曆》《天壇祈年曆》等後起之秀。一本好的日曆書是如何設計出來?
  • 關於日曆、年曆卡和掛曆的記憶
    由於臺式日曆的紙張略為厚實,因此不少知識分子家庭捨不得隨手撕去,而是當做了家庭日常記事的手帳,甚至成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備忘錄。我家是近郊的土著,住在上海本地的絞圈房子裡,用的是那種掛在牆上的可撕日曆。以前的日曆並不是直接掛在牆上的,而是用一塊差不多A4紙大小硬質的馬糞紙作背板。
  • 北京2021年日曆印刷報價
    北京2021年日曆印刷報價 2021年日曆可撕記事賀卡365天台歷明信片日曆ins簡約迷你桌面擺件2021年可撕記事365天明信片日曆 2020鼠大號簡約掛曆日曆空格子記事檯曆商務計劃本月曆掛牆送20192020鼠大號簡約空格子記事商務日曆 銷售。
  • 【揭陽老字號】竹溪樓日曆:一本「揭陽造」的日曆
    ,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揭陽製造」的傳統日曆。惠來縣隆江鎮竹溪樓日曆館。竹溪樓日曆由惠來竹溪樓日曆館編印,該日曆館由惠來隆江鎮竹湖村人林繼華創辦。現在林志賢將竹溪樓日曆館擇、編知識傳承其子林堅群、林堅炳。該日曆館歷經四代傳承,距今已達百年歷史。  竹溪樓日曆館秉承先師傳授,歷經家族三代傳承(包括先師共四代)編撰精心編印的日曆、農曆通書,集天文、地理、節季、時段測算知識於一體,文化價值高,學識深奧,專業性強,是十分深奧獨家秘傳的技能學識。
  • 為了情懷,日曆成了2017年最先火起來的生意
    如今,商場如戰場,不是說你的產品功能多,價格便宜,大家就乖乖買單了,情懷就成了一劑潤滑油。紐百倫請了李宗盛來講匠人精神,小米請了梁朝偉來談男人不止一面,魅族天天用民謠來轟炸你的耳朵,還有越來越多的餐廳把吃飯這門生意做成了音樂廳,都是情懷在使詐。2017年還沒到,就有無數商人打起了你錢包的主意。這一次,提前引爆市場的竟是日曆。
  • 2021絕美日曆設計出爐!又想騙我剁手了!
    仿佛回到了小學好玩又有趣的手工課堂上《2021色譜日曆》想快速的了解中國傳統顏色?看這本色譜日曆吧簡約典雅的包裝設計加上清新的配色似傳統又非典型性的傳統風格內容頁更是精緻度爆表悠悠五千年的中國色從而挑出的384種中國傳統色每一頁都有一種傳統色搭配一句古詩文中國的文化與審美躍然紙上這本日曆給日復一日枯燥的生活增添美妙的色彩
  • 新版日曆一輪生肖的收尾之作,福牛賀新歲 豐年禾黍香
    也是在這樣多災多難的一年,一代傳承者在搶運文物之際,故宮前輩馮華先生編纂出一本官方定製的小冊子——民國版《故宮日曆》。如此全面、系統、便捷的方式,不僅加深了讀者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也實現了大眾「將故宮帶回家」的願望,在不經意間,就將文化與藝術融入我們的生活。正因如此,《故宮日曆》也成為傳統文化和古代藝術的宣傳普及讀本,更成為博物院對外交流中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 永不過期,秒秒測智能日曆評測:辦公人士還有意外驚喜
    在這個誰也不缺日曆的時代,秒秒測智能日曆作為一種全新的日曆展現載體並且生存至今,必然是有一些可取之處。據傳秒秒測智能日曆除了擁有日曆功能外還內置有番茄工作法,為了一探究竟,這幾天我也入手了一臺擺在辦公桌上。
  • 文創日曆還能火多久?
    力推文創日曆的品牌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十幾家飆升到如今的上百家,其中既有故宮、豆瓣、果殼這樣的老玩家,也有想要通過日曆撬動文化周邊產品的新面孔。那麼,日曆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顏值超高,玩法多樣日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相傳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由木板刻畫的老黃曆,是後來紙質日曆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