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導讀:戰爭固然殘酷,但無疑是歷史進程必不可少的推動者之一,但古代戰爭相對笨拙,而且經常會遇到打不下的城池,按照現代的思維來說,他們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不是不想繞,而是繞不了。
01戰爭的目的
在歷史車輪前進的道路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定是古今中外數不勝數的戰爭,戰爭的「戰」字,左佔右戈,顧名思義,就是拿著長矛佔領目的地。所以所有戰爭的結果必然就是佔據佔有某樣事物為勝利。中國歷史中的戰爭以其規模、兵種、技戰法尤顯於世界戰爭之林。
其實中國古代的戰爭是特別難打的,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大地幅員遼闊,人丁興旺,動輒幾十萬大軍參戰,加上城池林立,依險而築,中國古代的攻城戰異常艱險,這在外國人眼中是很難想像的。
02中外差距
在中世紀的歐洲,領主都喜歡建城堡,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建城鎮呢,因為每個領主手底下實在是沒幾個人,一座城堡就把全國軍民都框在裡面了。
看下咱們的鄰居日本,據說霓虹國的戰國時代和咱們的三國時代特別相似,對比一下那個日本的戰爭,雙方參戰人數總和基本在4到10萬左右,所以日本戰國時代又被稱為「村莊對戰」,即使是後來決定日本未來的「關原合戰」,雙方參戰的總兵力相加也不過20萬,咱們周郎赤壁一把火就燒了曹操20多萬呢,實在沒啥可比性。
即便不說三國,就算是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雙方參戰人數加一塊都是百萬級別。
03攻防之間的艱難
回頭看咱們中國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打的那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城一地的得失了。為何說中國的攻城戰特別難打呢。
首先我們從建築學的角度分析,古中國的城市一般分為五級,最大的巨型城,比如北京、南京,城周超過25千米,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繞著操場跑60多圈。最小的微型城,即一般的縣城,城周大概2千米。
但是別小看這2千米的小縣城,想想李雲龍打平安縣城還動用了一個師的兵力,最終還是搬來了義大利炮才解決了問題。
而明朝之前的戰爭沒有重火器,只有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啊,所以古代兵書上說「十而圍之」,沒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別攻城了。
咱們再看一下城池構造,中國古城池一般由女牆、城門、馬牆、角樓、甕城組成,四周挖鑿深塹壕溝,憑山險地利而建,輕易難以攻克,所以古人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說法。
據說古時候築城,驗收的時候會拿釘子敲一下,砸進去了,殺工匠,沒砸進去,殺監工,這一手現實版的矛與盾真是玩死人不償命。
那既然打不了,是不是可以提前繞過去?就好像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一樣。
04繞城的可能性有多少?
對此小編特意請教了古代戰爭方面的專家,專家告知:其實不光我們這麼想,當年魏延也想到了,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城,為啥諸葛亮沒同意呢?太危險了,而且變數也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古代沒有如今四通八通的公路,而路又是行軍打仗的必要條件,因此想要奇襲城池,就要走一些沒有路的山高水險。
2、既然沒有路,也離開了後援,所以糧草軍需供給困難,可以理解為孤軍作戰。
3、有利地形都已經在城建時給佔去了,而且周圍都是敵人的勢力範圍,他們之間可以相互支援配合,一旦奇襲的軍隊被敵人發現,分分鐘就會被圍困,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4、即便是跋山涉水成功了,人困馬乏也是筋疲力盡了,望著那茫茫高的城牆,估計也沒人拿得動刀了吧。即便是發動強行進攻。
5、就算是一切都十分的順利奇襲成功一個城池,但周圍都是敵人的勢力範圍,這和進入敵人的包圍圈沒有什麼區別,最後也是死路一條。
6、德國成功繞過馬奇諾防線,也是通過了阿等森林這種險境,雖然森林裡面有很多的荒地、沼澤以及泥巖地,面對德國的科技,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但對於科技落後的古代來說,這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考驗。
05小結
所以,我們如今思考古人的一些行為時,都是用現行思維去思考,這是因為我們缺乏對古代真實情況的了解。
如同上面說所,我們可以在大腦裡模擬一個古代戰場,然後你繞一下試試就知道了,正常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參考資料:《中國戰爭史》、《日本戰爭史》、《戰爭藝術》、《中國建築史》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