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仗,遇到久攻難下的城池,為何不繞過去?專家:你繞下試試

2020-12-16 武品文史

文|武品文史

導讀:戰爭固然殘酷,但無疑是歷史進程必不可少的推動者之一,但古代戰爭相對笨拙,而且經常會遇到打不下的城池,按照現代的思維來說,他們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不是不想繞,而是繞不了。

01戰爭的目的

在歷史車輪前進的道路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定是古今中外數不勝數的戰爭,戰爭的「戰」字,左佔右戈,顧名思義,就是拿著長矛佔領目的地。所以所有戰爭的結果必然就是佔據佔有某樣事物為勝利。中國歷史中的戰爭以其規模、兵種、技戰法尤顯於世界戰爭之林。

其實中國古代的戰爭是特別難打的,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大地幅員遼闊,人丁興旺,動輒幾十萬大軍參戰,加上城池林立,依險而築,中國古代的攻城戰異常艱險,這在外國人眼中是很難想像的。

02中外差距

在中世紀的歐洲,領主都喜歡建城堡,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建城鎮呢,因為每個領主手底下實在是沒幾個人,一座城堡就把全國軍民都框在裡面了。

看下咱們的鄰居日本,據說霓虹國的戰國時代和咱們的三國時代特別相似,對比一下那個日本的戰爭,雙方參戰人數總和基本在4到10萬左右,所以日本戰國時代又被稱為「村莊對戰」,即使是後來決定日本未來的「關原合戰」,雙方參戰的總兵力相加也不過20萬,咱們周郎赤壁一把火就燒了曹操20多萬呢,實在沒啥可比性。

即便不說三國,就算是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雙方參戰人數加一塊都是百萬級別。

03攻防之間的艱難

回頭看咱們中國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打的那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城一地的得失了。為何說中國的攻城戰特別難打呢。

首先我們從建築學的角度分析,古中國的城市一般分為五級,最大的巨型城,比如北京、南京,城周超過25千米,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繞著操場跑60多圈。最小的微型城,即一般的縣城,城周大概2千米。

但是別小看這2千米的小縣城,想想李雲龍打平安縣城還動用了一個師的兵力,最終還是搬來了義大利炮才解決了問題。

而明朝之前的戰爭沒有重火器,只有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啊,所以古代兵書上說「十而圍之」,沒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別攻城了。

咱們再看一下城池構造,中國古城池一般由女牆、城門、馬牆、角樓、甕城組成,四周挖鑿深塹壕溝,憑山險地利而建,輕易難以攻克,所以古人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說法。

據說古時候築城,驗收的時候會拿釘子敲一下,砸進去了,殺工匠,沒砸進去,殺監工,這一手現實版的矛與盾真是玩死人不償命。

那既然打不了,是不是可以提前繞過去?就好像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一樣。

04繞城的可能性有多少?

對此小編特意請教了古代戰爭方面的專家,專家告知:其實不光我們這麼想,當年魏延也想到了,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城,為啥諸葛亮沒同意呢?太危險了,而且變數也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古代沒有如今四通八通的公路,而路又是行軍打仗的必要條件,因此想要奇襲城池,就要走一些沒有路的山高水險。

2、既然沒有路,也離開了後援,所以糧草軍需供給困難,可以理解為孤軍作戰。

3、有利地形都已經在城建時給佔去了,而且周圍都是敵人的勢力範圍,他們之間可以相互支援配合,一旦奇襲的軍隊被敵人發現,分分鐘就會被圍困,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4、即便是跋山涉水成功了,人困馬乏也是筋疲力盡了,望著那茫茫高的城牆,估計也沒人拿得動刀了吧。即便是發動強行進攻。

5、就算是一切都十分的順利奇襲成功一個城池,但周圍都是敵人的勢力範圍,這和進入敵人的包圍圈沒有什麼區別,最後也是死路一條。

6、德國成功繞過馬奇諾防線,也是通過了阿等森林這種險境,雖然森林裡面有很多的荒地、沼澤以及泥巖地,面對德國的科技,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但對於科技落後的古代來說,這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考驗。

05小結

所以,我們如今思考古人的一些行為時,都是用現行思維去思考,這是因為我們缺乏對古代真實情況的了解。

如同上面說所,我們可以在大腦裡模擬一個古代戰場,然後你繞一下試試就知道了,正常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參考資料:《中國戰爭史》、《日本戰爭史》、《戰爭藝術》、《中國建築史》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專家:想死你就儘管繞
    由於我國古代很多都是有古城牆的,所以古代戰爭很多都是圍繞一城一池來攻擊的,這個城池奪取了就去下一個城池,然而我們也知道攻城的代價是很大的,比如兵法云:「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在古代只有兵力佔據上風的時候才能攻城,那麼當時想要繞過這些城池可以嗎?還別說,可以,比如滅蜀漢之戰鄧艾就是繞過了劍閣率大軍自陰平渡口直插成都,也成為了兵家經典案例。
  • 古人打仗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過城池直搗黃龍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在中國五千年有史可依的一千六百多次戰爭中,有一個戰爭共同點讓我非常感興趣,那就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敵我雙方一定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是更香嗎?城池:繞過去試試?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香嗎?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攻城之戰,除非是藉助某些天時地利人和,不然,就只能依靠天災人禍方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如果這些條件都沒有,那麼沒辦法,只能採用強攻的手段。那麼繞過去行不行呢?
  • 為何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那能不能繞過城池直接攻打敵軍後方呢
    先來說說為什麼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 因為攻城,首先面對的是敵人堅固的城池和一系列的防禦工事,古代城池的布局一般是這樣的:城池的四周一般都有護城河,護城河上有橋與城池大門連接,如果遇到戰爭,橋就會被拆除,敵軍突破了護城河之後,就是堅固的城牆,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磚,但城牆都是用夯土堆砌,幹了之後也是非常堅固的。
  • 古代戰爭中哪些城池再難也要打下來,不能繞過去?
    那麼問題來了,兵法講究以正合,以奇勝。堅城那麼難打,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大部分城池並不是非打不可,繞過去也無不可。但有下面這幾類城池,不管仗怎麼打,都是避不開的。一是政治中心型城市。這類城市大多是首都、副都,例如長安、洛陽、建康、開封等等。不管什麼情況下,要奪取戰爭的勝利,都城是必須要攻下的。
  • 蒙恬30萬人攻不下齊國邊城,為何王賁5萬人便拿下齊國都城臨淄
    蒙恬30萬人難克齊國邊城,王賁5萬人拿下臨淄,還讓齊王乖乖投降齊國,是東方六國之中最後一個被秦國消滅的國家,可是滅齊之戰沒有那麼輕鬆,秦國一共出動了35萬大軍,打了好幾個月,方才拿下齊國。在滅齊之戰中,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蒙恬帶領30萬秦軍精銳卻攻不下齊國一座城,而王賁帶著不足5萬人則拿下齊國都城臨淄,還迫使齊王建投降。
  • 古代發生戰爭,攻打「兵家必爭之地」狀況慘烈,為何不繞過去呢?
    回看我國的古代戰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諸侯們,都會去爭奪荊州、襄陽等這樣一些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我國那麼大,城市星羅棋布,為什麼不先去捏其它軟柿子呢?或者說,當遇到「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這些軍事家為什麼不耍個小心機,繞個道先打別的城市呢?
  • 古代攻城的時候為什麼不繞一下?而是苦苦死攻?
    有些人說:「那座城既然久攻不下,為什麼不繞個彎?」遠古諸侯國,有城池之多寡,其實質就是國家實力之強。在古代,國家間為了兼併城池,經常發生摩擦,問題是通過談判、協商、交易等方式無法解決,只好訴諸武力。暴力性的攻佔不僅耗費人力物力,而且容易造成己方內部防守空虛,敵方力量有可乘之機。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對此,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在此基礎上,樂毅率軍在齊國攻下了70餘座城池,只有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沒能攻破。
  • 戰國時期,能橫掃齊國72城的樂毅,為何卻3年攻不下即墨?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攻齊,兩年時間攻陷齊國全境,其中樂毅用了六個月,攻克齊國七十餘城,僅剩莒城和即墨兩座城池未下。此後三年時間,樂毅對這兩座城池先強攻,後懷柔,都無法攻克。
  • 三國志11:江夏難守易攻?那你是沒有沒有嘗試過這些城池!
    主要還是因為江夏的地理位置實在是有些沒搞懂,首先是江夏這座城池除了上面不會來敵,左右海上都會遭到敵人的攻擊,海上更為嚴重可以不上岸直接攻擊城池而我們卻那他們沒什麼辦法,江夏比較貧瘠建築用地只有11塊特別是和壽春廬江接壤的建築用地及其不規則,這讓不少強迫症患者氣死了,再也不能五圍一江夏的經濟建築我從來就沒看到過到三級的,敵人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在海上把你建築用地都放火燒掉
  •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入關劫掠,為何搶完就跑?
    在皇太極時期,後金還沒有正式入主中原,卻屢次繞過山海關,突破長城防線攻入京畿腹地,大肆在京師附近、河北、山東等地攻城略地、劫掠一番又返回遼東。清軍為何不佔領攻下的城池,而是搶完又跑了呢?從1629年開始到1642年,這之間13年時間,清軍四次入關劫掠,攻克88城,掠走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各種物資,擄走幾十萬人口,為後金(清)後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 太原城久攻不下,趙匡胤面對禁軍竟然說了一句話:我不要太原城了
    公元969年,大宋第二次出兵北漢,這一次大宋軍隊由大宋第一名將趙匡胤親自率領,在趙匡胤的率領之下,大宋禁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北宋的都城太原城下,太原城是一座名城,這座城由戰國時期趙鞅建造,經過了上千年各代主人的經營,太原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因為久攻不下,鄭成功只得下令圍城,將熱蘭遮城團團圍住,圍城主要拼的就是補給和消耗,鄭成功孤注一擲收復臺灣,並沒有給自己留過多退路,而大陸上已經是清兵的天下,臺灣島上當時的農業並不發達,所以鄭成功的後援補給成了問題。但是荷蘭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困守在熱攔遮城堅守不出,糧草也成了他們的一個難題。
  • 攻不下的釣魚城
    1234年,蒙古帝國發起了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45年間,這個以屠城聞名的強大帝國三次攻下成都,卻遲遲拿不下合州(今合川區)。1235年,窩闊臺的次子闊端領著大軍入蜀,四川守軍毫無還手之力,數十城接連失守。僅瀘州、合州二地暫時保全。
  • 趙匡胤勢力那麼強大,竟然連個太原城都攻不下,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估計沒有人會不知道!他是宋朝第一個皇帝,而且在歷史上的功績也非常豐厚。雖然他這個皇帝當得有點蹊蹺,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確實適合當皇帝。因為自從他當上皇帝之後,天下在他的治理下還是挺和諧的。當然了,我們也不否認他曾經犯過一些足以讓人痛罵的大錯,但是如果跟他一生的功績相提並論的話,那這些過錯就不值一提了。可是大家知道嗎?就是這樣一個皇帝,曾經竟然連一座小的城池都攻打不下來。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為什麼古代軍隊在攻破城池後還要選擇屠城
    屠城不僅會引起民憤,而且還會失去民心,那麼,古代軍隊在攻破城池後,還要選擇屠城呢? 首先攻城戰是對攻方十分不利的戰鬥。 因為對方有城池作為依託,如果是易守難攻的地形,再加上一名出色的善守將軍,攻方必定是頭破血流,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 古代守城城門是最薄弱的一環,為何守城方不將其封死呢?
    在古代的攻城戰中,一旦城門被攻破,整個城池就完了。既然城門是城池防禦中最薄弱的一環,為何古人不將城門給封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