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專家:想死你就儘管繞

2020-12-22 小閔學歷史

兵法韜略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寶藏,自春秋末年以來,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兵家的那些軍事大家開始「不講武德」了,在春秋時期,至少兩方打仗還是要講禮儀的,先等兩方把陣型擺好,然後再單挑,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打,這也是春秋時代的特色。

然而自從孫子說出那句話之後,中國古代的兵法就開始偏了,當然也更加精彩了,在這裡你可以見識到各種層出不窮的兵法,比如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圍魏救趙」,這就是典型的陽謀,還有白起的「伊闕之戰」的避實就虛,可以說這一系列戰爭都很精彩。

由於我國古代很多都是有古城牆的,所以古代戰爭很多都是圍繞一城一池來攻擊的,這個城池奪取了就去下一個城池,然而我們也知道攻城的代價是很大的,比如兵法云:「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在古代只有兵力佔據上風的時候才能攻城,那麼當時想要繞過這些城池可以嗎?還別說,可以,比如滅蜀漢之戰鄧艾就是繞過了劍閣率大軍自陰平渡口直插成都,也成為了兵家經典案例。

然而這樣子的方式在歷史上總歸曇花一現,很多軍事大家都是熱衷於一城一池的較量,比如諸葛亮,一生行穩,那麼這就提出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很多軍事大家都喜歡攻城而不是出奇蹟繞過這座城池呢?

風險太大,後方不穩,腹背受敵

其實這個最典型的就屬於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洪都保衛戰了,當時陳友諒將近率領了60萬大軍攻打洪都,可是洪都城當時只有3萬人,一開始陳友諒以為這是彈丸小城可以瞬間擊破。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打臉,陳友諒猛攻三個月,遲遲攻不下城池,而這就讓陳友諒打退了堂鼓,本來陳友諒是想繞過洪都也繞不成了,為何?城裡情況不明,能頂得住六十萬大軍的瘋狂進攻,那麼城裡的士兵還會少嗎?

我想此刻陳友諒心理應該嘀咕的是「城裡究竟有多少人吧」?所以這個時候他假設貿然的繞過洪都城,那麼在這之後直面朱元璋的大軍時還要時時考慮一下後方,因為在後方還有一支不知道多少人的軍隊隨時威脅著他。

當他和朱元璋正面對敵時,假設這支軍隊冷不丁地打他一下,那可夠陳友諒受得,到時可能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

所以繞過城池很多時候往往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等於是直接就把你的後背交給了敵人,他從你背後捅你刀子的時候可就危險了,所以但凡古代軍事大家都會求穩,險中求勝雖然可以取得奇蹟,但也往往會萬劫不復,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孫吳韓白」。

不過陳友諒血戰洪都確實是一個昏招,當然如果他站在如今的上帝視角來看的話,當他得知洪都城僅僅只有3萬人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

後勤補給往哪送?糧道隨時被切斷

還有一個不敢繞過城池的原因就是後勤補給,我們中國兵家說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古代打仗還是現代打仗,糧草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旦糧草被燒或者糧道被斷,整個大軍就會萬劫不復,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失了街亭就立即撤兵的原因。

的確,你的大軍可以繞過這個城池,可是你的糧草輜重繞的過去嗎?古時候打仗很多時候都是要靠人力拉車的,而且除了糧草之外,還有攻城器械以及搭帳篷的各種輜重都是統一而行的。

的確,你的大軍靠的都是腳板子,隨時隨地可以繞過這座城池,但是你的糧草器械怎麼繞過去?沒有這些東西你拿啥去和對面的敵軍硬拼,而一旦這些東西落入敵人的手裡或者糧草器械一旦被燒,那麼到時候自己就會不戰自亂。

我們可以看到「七國之亂」就是典型的案例,周亞夫不管前方被圍攻的梁王,直接領兵繞道吳楚聯軍後方捅了吳楚聯軍一刀,直接就把吳楚聯軍打懵了,糧食被燒了,糧道被切了,而吳軍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一下子就亂了,本來士氣高漲的士兵一下子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因為士兵吃不飽去拿什麼打仗,手裡面沒有攻城器械和武器又拿什麼去和敵人拼命,所以繞過城池是很簡單的,可是繞過城池你要想想各種後遺症。

的確,歷史上有鄧艾偷渡陰平,可是鄧艾此戰有多少的運氣成分在裡頭,歷史上不是每個人都有鄧艾這般的運氣和僥倖的。

所以攻城略地在古代始終是正道,因為你想出奇蹟的話需要十足的控場和運氣,一旦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麼你就可能面臨滿盤皆輸,甚至可能死的更快。

相關焦點

  • 古人打仗,遇到久攻難下的城池,為何不繞過去?專家:你繞下試試
    文|武品文史導讀:戰爭固然殘酷,但無疑是歷史進程必不可少的推動者之一,但古代戰爭相對笨拙,而且經常會遇到打不下的城池,按照現代的思維來說,他們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不是不想繞,而是繞不了。其實中國古代的戰爭是特別難打的,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大地幅員遼闊,人丁興旺,動輒幾十萬大軍參戰,加上城池林立,依險而築,中國古代的攻城戰異常艱險,這在外國人眼中是很難想像的。
  • 古人打仗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過城池直搗黃龍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在中國五千年有史可依的一千六百多次戰爭中,有一個戰爭共同點讓我非常感興趣,那就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敵我雙方一定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是更香嗎?城池:繞過去試試?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香嗎?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攻城之戰,除非是藉助某些天時地利人和,不然,就只能依靠天災人禍方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如果這些條件都沒有,那麼沒辦法,只能採用強攻的手段。那麼繞過去行不行呢?
  • 為何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那能不能繞過城池直接攻打敵軍後方呢
    先來說說為什麼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 古代常用的攻城武器有投石車、雲梯、樓車等等,攻城必須得有,如果沒有攻城武器,你是無法攻城的,所以你的軍隊還得有相當數量的工匠能造出攻城武器,如果你是一幫農民起義軍,就很難攻下城池,再說了,即使有攻城武器,城池也不是這麼好攻的,因為你需要集中五倍以上的守城部隊,才能攻城,因為攻城需要的人數遠遠超過守城的。
  • 古代戰爭中哪些城池再難也要打下來,不能繞過去?
    堅城那麼難打,為啥不繞過去呢?其實,大部分城池並不是非打不可,繞過去也無不可。但有下面這幾類城池,不管仗怎麼打,都是避不開的。一是政治中心型城市。這類城市大多是首都、副都,例如長安、洛陽、建康、開封等等。不管什麼情況下,要奪取戰爭的勝利,都城是必須要攻下的。
  • 古代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著走不行嗎?
    授權自 朝文社(ailishi777)在你死我活的中國古代戰爭史裡,打得最慘烈的戰鬥,往往都是「城池爭奪戰」。比如戰國年間的晉陽之戰、邯鄲之戰,兩漢年間的昆陽大戰、唐朝年間的睢陽大戰、南宋末年的襄陽爭奪戰、明清年間的松錦大戰,都是千軍萬馬為爭奪一座城池展開廝殺,留下觸目驚心的傷亡。
  • 古代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著走不行嗎?
    比如戰國年間的晉陽之戰、邯鄲之戰,兩漢年間的昆陽大戰、唐朝年間的睢陽大戰、南宋末年的襄陽爭奪戰、明清年間的松錦大戰,都是千軍萬馬為爭奪一座城池展開廝殺,留下觸目驚心的傷亡。當然,除了「城池爭奪戰」外,古代戰爭史上以「繞城」為方式的「大迂迴妙筆」,也是屢見不鮮。
  • 為什麼古代軍隊在攻破城池後還要選擇屠城
    在古代每個軍隊為贏得勝利,會發生戰爭,只要是有戰爭就會有人死亡,甚至還會發生屠城的悲劇。屠城不僅會引起民憤,而且還會失去民心,那麼,古代軍隊在攻破城池後,還要選擇屠城呢? 首先攻城戰是對攻方十分不利的戰鬥。
  • 古代攻城的時候為什麼不繞一下?而是苦苦死攻?
    在古代戰爭中,攻城戰是最艱苦的一場戰役。在攻城戰中,一方要想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獲勝,就必須至少增加十倍的兵力。在影片中我們也能看到,在攻城戰中,守城者會不斷的擊打滾石,木塊,並將熱油倒入地面。另外,使用塞門刀車、八牛弩、狼牙拍、投射器等守城武器,也會給攻城者帶來巨大的傷亡。前面的衝鋒陷陣士兵,基本上是灰燼。
  • 古代發生戰爭,攻打「兵家必爭之地」狀況慘烈,為何不繞過去呢?
    回看我國的古代戰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諸侯們,都會去爭奪荊州、襄陽等這樣一些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我國那麼大,城市星羅棋布,為什麼不先去捏其它軟柿子呢?或者說,當遇到「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這些軍事家為什麼不耍個小心機,繞個道先打別的城市呢?
  • 古代打仗掛免戰牌,這是什麼套路,它真的能夠起作用嗎?
    對於這種奇葩的戰爭規則我們一直都非常好奇,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拿下城池,他為什麼因為一個免戰牌就選擇的休兵罷戰,難道古人都這麼死板嗎?其實在歷史上卻不是這樣的,所謂的懸掛免戰牌和電視劇演的完全不一樣。其實關於免戰牌這一說法最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人們非常講究禮法和戰陣。他不像現在打仗,古代打仗有點類似於貴族之間的決鬥。
  • 古代打仗時,為啥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不怕對方使詐嗎?
    導語:古代打仗時,為啥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不怕對方使詐嗎?戰爭是十分殘酷的,交戰的敵我雙方打的你死我活,非有一方徹底敗下來,決出勝負,否則是不會輕易結束的。古代打仗真的有一方掛免戰牌,戰爭就會被暫時中止嗎?如果對方偏要繼續打會怎麼樣呢?免戰牌在中國古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上是真有免戰牌這樣的事物。它最早出現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諸侯都是貴族,皆為周天子屬下,奉行所謂的君子之道,也即是打仗還沒有上升到兵不厭詐的地步,諸侯之間往往打的有來有往,不會一言不發地搞偷襲,因此免戰牌就此應運而生。
  • 古代打仗為什麼要把箭頭插一下糞便?
    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東西都是在古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就算是非常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坐便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也已經被發明出來了。值得一說的是當時我們國家因為技術先進,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遙遙領先。從史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我們國家科技發達的史料描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
  • 古代打仗時,士兵想家了怎麼辦?最後一種讓人羞恥
    在古代,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技術的,現在的士兵們打仗還能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向家中報平安,聊天等,但是在古代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可別小看了士兵對家人的思念,古人出來當兵打仗為了什麼?一就是保家衛國,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國家;二就是立下戰功,升官發財或者是賺些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 古代打仗攻城被安排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是怎麼想的?
    連孫武都認為攻城是最不得已的情況才去做的,因為死傷太慘重,經常死傷三分之一的部隊都攻不下城池。很多人好奇一個事情,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可以說是最危險不過的了,基本就是十死無生。那麼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古代軍隊攻城時,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還敢爬呢?
  • 古代城池的那些事
    所以在古代,城池對於一座城市的防禦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子·度地》記載,「內為之城,外為之廓。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縱觀古代攻城戰,城池的作用不言而喻。城池一般是指城牆和護城河,但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護城河,尤其是戰事頻繁的北方地區,每當冬天天氣寒冷導致水面結冰時,護城河也就失去了意義。
  • 古代軍人是怎麼解決需求的,他們用的辦法,女人都會受到傷害
    在古代,發生最多的是就是打仗了,那些大人物不是在忙著搶皇位就是忙著擴大自己國家的版圖。像涿鹿之戰,赤壁之戰和楚漢之爭之類有名的戰役有名的戰役都不知道發生有多少起了,也不在知道在這些戰場上一共死了多少人。不過小編相信,那些在戰場上死的人一定也能繞個地球幾圈。
  • 古代最有意思的是,一個仿照的免戰牌救了一個城的士兵
    在古代有許許多多神奇東西產生,比如說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這些神奇的物品在現代社會中給人看來就僅僅是可笑的象徵。而且在現代出現這些玩意也就只能在電影裡或者是古裝劇裡出現,作用就是給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提醒在古代出現過這種玩意,並且這些東西在古時候作用還是很大的。
  • 繞佛為什麼是順時針右繞?
    很簡單,當你念佛的時候,就預示著你要成佛。念佛是一種緣,發願往生是一種緣,相信是一種緣,信願行都具足了,就預示著要成佛。並且是,時間還是一種緣,當你這個現世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也預示著這個果報要現前。這就叫緣起法,也叫因緣法。佛教的一些事相,就是因緣的顯現,因緣的具足和合,他才顯現一些事相。繞佛為什麼右繞?右繞,在古代印度,他是一種非常高的禮數,非常高的禮儀。
  • 為什麼要向右繞?
    繞佛是什麼意思?繞佛是一種佛教禮儀,原為古代印度禮節之一,釋迦牟尼在世時即有此禮儀,此後繞佛應用於修持上和法會行道中。右繞,在古代印度,是一種非常高的禮數,非常高的禮儀。緣起也很重要,比方說,佛的髮髻是右旋的,佛的毫毛是右旋的,白毫光是右旋的,就是胸前的萬字也是右旋的,這是一種緣起。所以,佛弟子在繞佛的時候都是右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