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豆瓣打分8.1分,就幾乎是年度華語最佳!上映不到兩天就拿下了1億的票房!
賀歲檔,甚至是整個2020年最後一部票房爆款,竟然是之前誰也沒想到的港片——《拆彈專家2》!
一周前王晶看了此片後就興奮得發微博甚至爆了粗口!
各路大小號也紛紛在點映後交口稱讚。
說《拆彈專家2》是年度華語最佳,有過度誇獎之嫌,但要說是這個賀歲檔的王炸之作,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反對。
說「沒想到」一點不奇怪。
畢竟當前口味越來越高的內地觀眾對於時下香港的商業製作,大多並不滿意。
連勞模劉德華一個月前監製兼主演的《熱血合唱團》,口碑和票房都糟糕得成為其影視作品的新低。
因此當《拆彈專家2》做活動,劉德華走進薇婭工作室開始直播賣票時,很多網友開始賣酸:看來劉德華是真不行了,都流落到直播賣票的程度了。
可是現在哪部電影營銷時不直播賣票呢?但網友不管這個。你以前是天王,現在跌到「塵埃」裡放下姿態就不行。
你認為不行就不行吧,香港人是很實際的,劉德華也不例外。
只要有工開就好,只要喊聲「Action」,那個拼命的勞模華仔就回來了。
儘管他已經59歲了,但是跳樓、跳車、撞車,全部都親自上陣。
尤其是從高架橋上跳到行駛中的客車上,翻滾,那一刻會忽然讓人想起了《警察故事》裡30歲的成龍。
真是活該劉德華紅了將近40年!
這是劉德華和劉青雲18年的再度合作。
兩人合作的電影不多,但《暗戰》和《嚦咕嚦咕新年財》都是針鋒相對的經典雙雄對決,《拆彈專家2》中兩位影帝間的碰撞是很多港片影迷的期待。
這部闊別三年的續集,已經遠遠超越了前作。
無論是情節設計,還是爆炸場面上。
電影開篇1分鐘,就直接開「炸」!而且炸的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空港——香港國際機場。
核彈炸出幾百米高的蘑菇雲,周圍數公裡內的建築物全部付之一炬。
這還遠遠不夠,後面又有各種「花式」的爆炸,香島酒店、機鐵站、青馬大橋等等,全都炸翻天。
120分鐘的片長,從頭炸到尾,氣氛不斷升級,場面絕對讓人爽翻。
特別是結尾,更是直接將1377米長的青馬大橋直接攔腰炸斷,萬噸海水被核彈從海底掀起來形成滔天巨浪,衝向海邊的高樓大廈。
那一刻像極了2011年的日本3·11地震引發的海嘯。
可以說《拆彈專家2》的特效,確實是一場不遜於好萊塢的視覺奇觀。
從這一點上來說,《拆彈專家2》的大場面真的很不邱禮濤,倒有點像林超賢——這個賀歲檔剛剛成「先烈」《緊急救援》的導演。
當然,好萊塢大片「餵大」的這一屆觀眾,如果單單是炸機場、炸樓、炸橋的場面,並不會讓他們滿意。
因此邱禮濤的文戲設計,更是突破了大家以往對港片「故弄玄虛」「不過如此」的固有看法,劇情幾次玩反轉。
當然也有老梗的「失憶」。《賭神》中的發哥,《呆佬拜壽》裡的劉青雲,《我是誰》中的成龍,等等。
老梗的「臥底」,一下子又會讓我們想起著名的《無間道》。
「失憶」加「臥底」又讓我們想起了劇情有點相似的當年那部吳彥祖主演的《紫雨風暴》。
但《拆彈專家2》顯然在場面、情節反轉以及對制度的恪守、責任的承擔上有更高一點的設計。
「港片已死」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偽命題。
在華語圈領風騷幾十年,已經是不錯的光影傳說。
香港電影大批量粗糙製作販賣的時代確實過去了,但不代表香港電影就死了。
過去的香港電影代表著功利。從大多幾乎90分鐘的片長就能看出來,可以在一天內更多地安排場次,以謀求更多利潤。
風水輪流轉。如今輪到大陸的影視行業崛起了。
香港彈丸之地的資金、觀眾、銀幕數是難以同大陸相比的。
香港商業電影雖然沒有過去「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威力,但是依然不乏精彩之作。
去年年末的《葉問4》不就是嘛。
再有就是資金所限,年輕演員後繼乏力所限,香港電影更多地轉向了小而美的文藝片。這兩年也湧現了不少佳作。
譬如去年鄭秀文、劉德華的《花椒之味》,今年金像獎上大熱的《麥路人》,還有因疫情沒法登陸內地銀幕的《金都》等等。
當然,現在香港電影的出品規模、質量,明星數量和影響力,都無法與過去相比了。
但並不意味著「港片已死」。
一個月前率先打響賀歲檔前哨站的《沐浴之王》,韓國人說是叫獸易小星團隊抄襲他們的作品。
可是每個從港片歲月裡成長的,看過該片的人,都能隨口說出這部電影中有哪些港片的影子:《阿呆拜壽》《賭神》《食神》等等。
香港電影確實衰落了,但他就像一個衰老的人,他的黃金時代已過,但是他身上的精神和操作手法等等,都傳遞給了很多內地電影人。
這就是所謂的「薪火相傳」吧。沒有什麼地域之分,讓華語片越來越好才是最重要的。
《拆彈專家2》好看,但還不是最高級的華語片,或者說我們還能製作出更好的華語電影來。
王晶,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