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成語紙上談兵,那時紙還沒出現?古人有多少不能用的詞

2020-12-23 魅力故事計

大家好,好奇的小宮又與大家見面了。上一期的小宮跟大家討論了古人對扇子的講究和幾千年來扇子的有趣發展,那麼,今天小宮又要與大家討論新的有趣的話題了。先來問問小夥伴們喜歡不喜歡看古裝劇啊?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過和小宮一樣的好奇過,古代的人究竟是怎麼互相交談說話的呢?古人的用詞究竟是怎樣的呢?是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古書一樣,全都是之乎者也嗎?今天小宮就去跟大家一探究竟吧。

有個想寫古裝劇劇本的好朋友跟小宮聊天,告訴小宮自己想要做一個夏商周時期的劇本,朋友向小宮抱怨說,做夏商周時期的劇本是很難的。不過,不是考據生活用品與服裝穿搭難,也不是繁瑣的禮儀制度難,而是說話難。究竟說話難在哪裡呢?小宮的朋友給的小宮了意想不到的回答。

優美的中國話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小宮認為原因就在於中國話中有很多的俗話,還有含有寓意深遠故事典故的成語。許多成語的典故都已經經過成百上千年的口口相傳,已經非常的膾炙人口了。在中國,小宮感覺用成語已經不單單是說話的事情,信手拈來一個成語,可以讓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億萬同胞們立刻心領神會。小宮覺得中華民族的成語是十分神奇又有意義的創作工具。

古代的成語和俗話其實是不可以亂用的,尤其是在歷史故事的場景還原中,成語一定是不能隨便出現的。朋友告訴小宮,自己想要拍古裝劇,是由於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而令自己頭痛的恰恰也是太過於豐富的語言文化。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常用的成語其實是在各個時代。由古人的思想精華積攢成的的璀璨的文明星河。小宮想了想,感到十分認同朋友的觀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文化寫作與日常交談中去掉耳熟能詳的常用的成語,對話是不是就會變得乾巴巴且毫無味道呢?

和大家打個比方,跟大家提一個十分著名的歷史事件,就說玄武門之變吧。如果大家想要寫玄武門之變的故事的話,是不可以提醉翁之意的。因為啊,醉翁之意的的典故是來源於北宋時期的歐陽修。所以,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裡面是不可能有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所作的醉翁亭記中的成語典故的。再比如,如果大家要寫一篇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的話,作繭自縛也是不可以出現的。因為作繭自縛的出處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裡。

如果說到夏商周的時候,簡直是什麼詞都用不了了。因為夏商周實在是太遠古,太過於古老了,小宮甚至覺得夏商周時期,現在的典故或者是成語和名人名言幾乎全都是形同虛設的。況且只要用了一個,就會被視為不謹慎,是穿幫。所以如果想要做一個認真仔細嚴謹的歷史作品,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說是十分令人頭大的,也就是說,方便的工具,充滿智慧的悠久文化反而成為了束縛,真是叫小宮苦笑不得啊。再比如一個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成語,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是說,戰國時代有個趙國的將軍叫趙括,當時的人們嘲笑趙括只能高談闊論,卻無法真正的做事。不過,小宮建議大家好好地想一下,戰國時代的大將軍趙括是不可能紙上談兵的。因為戰國時期,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戰國時期的趙括只能用竹簡。並沒有用過紙的趙括,是不可能紙上談兵的。紙上談兵的典故在小宮看來,至少要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如果要模擬戰國時期的歷史場景再現的話,成語紙上談兵可是千萬不能用呀。

古人說話的問題,今天就討論到這裡吧。小宮覺得重現古代的場景,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實在是十分費時費力的事情。越遠古就越麻煩,因為作為現代人,很容易不小心就給遠古時期的人物角色來一個穿越,讓古人一不小心就知道了千年之後的知識了。這裡是滿足大家好奇心的小宮,小宮會持續地為大家尋找有趣的話題的歷史答案,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的話,一定要關注小宮哦。

相關焦點

  • 紙出現在東漢,趙括是戰國時將領,「紙上談兵」從何而來?
    中國古代紙張的出現始於東漢,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卻是在戰國時期出現的。這不得不讓人感到費解。其實,這件事情的真相也十分簡單。紙上談兵的典故出自戰國時期,但這個詞語並不是在戰國產生的。因為詞語的產生和故事發生的階段並不在同一時間,所以才會導致這樣一個現象出現。至少沒有證據表明趙括用過紙紙上談兵這個詞語的雛形大約產生於宋朝時期,這一詞語實際上是當時宋朝文人在現實世間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文學素養所造就的一個常用詞彙而已。
  •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1、趙括可能沒見過紙 紙上談兵,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戰國時代的人對趙括的形容,因為在戰國時代,主要的書寫記錄工具是竹簡,這種情況甚至一直延續到漢朝的時候。 因此,在漢朝之前的戰國時代,紙張更不可能是主流的書寫工具,所以,「紙上談兵」的典故絕對不會出自戰國,而趙括估計也沒見過紙的樣子。
  •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不懂兵法?那為何白起與之較量還損失巨大?
    1、趙括可能沒見過紙紙上談兵,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戰國時代的人對趙括的形容,因為在戰國時代,主要的書寫記錄工具是竹簡,這種情況甚至一直延續到漢朝的時候。因此,在漢朝之前的戰國時代,紙張更不可能是主流的書寫工具,所以,「紙上談兵」的典故絕對不會出自戰國,而趙括估計也沒見過紙的樣子。
  •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出現時,連紙都沒有!戰敗可不能怪趙括
    提起紙上談兵,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趙括了,那麼這個趙括又是何許人也?且聽我慢慢道來:他都不一定見過紙。趙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話說趙括是名門將後,又怎麼可能只會紙上談兵呢?這紙上談兵又是啥意思呢?紙上談兵說的是一個人對某種工作只會理論而沒有實際的經驗,或者說只會泛泛而談,卻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
  • 邯鄲市曙光第二小學跟著成語遊邯鄲之八——紙上談兵
    本周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和分享第八個成語—紙上談兵成語典故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
  • 紙上談兵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反義詞有:埋頭苦幹、腳踏實地,紙上談兵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紙上談兵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語釋義: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古人創造5萬個成語,為何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專家:原因有三
    中國傳統文化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包羅萬象,像唐詩宋詞、琴棋書畫、十二生肖皆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唐詩宋詞、十二生肖基本上是屬於中國獨有的,像這一類還有對聯、書法,成語也是其中之一。 中國的成語之多、之好用可能連中國人自己都難以想像,就這麼來說,前些年有部名叫宮心計2的港劇便是以成語令人感到新穎。
  • 蕭何也知道趙括的「紙上談兵」,為何就那麼肯定韓信是真材實料?
    大家都聽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它指的是紙面上談論練兵打戰,通常用來比喻只會一味的談理論,而不對理論付諸實踐的現象,同時也揭示了空談理論是不能獲得成功的。因此,最後被秦軍打得慘敗,趙括也被秦軍給射死了,後世就專門拿這個成語以及典故,去諷刺那些喜好誇誇其談,卻沒辦法實際做到的人。
  • 「令人噴飯」是成語?真假成語鑑定,沒幾個人能過關!
    最近央視銳評一改往日嚴肅話風主播康輝字正腔圓的「令人噴飯」被刷上了熱搜在一片「接地氣、剛得好」的叫好聲中有網友也提出了疑問「畢竟是央視用這麼口水化的詞是不是太隨意了點兒?」▽冬日可愛看這調調還以為是粉絲又開始發揮「萬物皆可愛」的造詞神功沒想到這詞
  •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原創
    就在前幾天,有網友發現一些看起來簡直像AI自動生成的詞,如「酒店猛狗」「藥店飛龍」「蛤蟆夜哭」「冬日可愛」「慘綠少年」等,不但確有其詞,甚至還都是成語,各自有其典故出處。多少人以為「酒店猛狗」是這樣的。/《武林外傳》那時候微博還沒被沒收熱搜鍵,盤點「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的話題還登上了熱搜。
  • 【定州典故】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定州典故】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2020-06-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紙上談兵有後人馬援
    今天我們來說說紙上談兵的後人馬援。話說早在戰國時期,趙國有名大將,叫趙奢,因為屢立戰功,被國君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後人,後來通通改姓為馬。趙這個姓不也是蠻好嗎,為什麼要改為姓馬呢?這是因為啊,趙家最出名的人物,不是趙奢,而是趙奢的兒子趙括。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它三千年未改過姓名,被稱為中國成語...
    據統計,與邯鄲相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著名成語有圍魏救趙、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紙上談兵……每個成語的傳承離不開典故的加持。在邯鄲,成語典故是連接古今的時空隧道,了解邯鄲相關的成語典故,就如同讀懂了邯鄲這座城。
  •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就在前幾天,有網友發現一些看起來簡直像AI自動生成的詞,如「酒店猛狗」「藥店飛龍」「蛤蟆夜哭」「冬日可愛」「慘綠少年」等,不但確有其詞,甚至還都是成語,各自有其典故出處。多少人以為「酒店猛狗」是這樣的。那時候微博還沒被沒收熱搜鍵,盤點「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的話題還登上了熱搜。
  • 423世界讀書日:書籍發展歷史,古人學富五車到底是多少閱讀量?
    1976年陝西臨潼出土的「利簋」內有銘文32字,被認為是武王伐紂世紀的最早文字記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又開始在石頭上刻字了,這就是石鼓文。石鼓文相比鐘鼎文,他的優勢就在於便宜,因為往石頭上刻字相對比往青銅字上刻字要容易一些。缺點則跟青銅器一樣非常的笨重,而且還不易保存。
  •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現在被我們認為是一個貶義詞,被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講理論而不懂得實戰的人,這種人被認為是可笑之人。這個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趙之戰,秦趙之戰中趙國戰敗。而成語的人物原型,是趙國的趙括。
  • 雲雨一詞,到底是啥意思?為何古人用雲雨來形容那事
    中國是文藝大國,中華上下五千年,誕生了多少璀璨的文化,從春秋戰國的《離騷》到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京劇,從古至今,我們的文人墨客寫下不少不朽經典。我們的文藝不單只體現在那些經典之上,也體現在日常用語之中。很多詞彙,它的本意是汙穢、難聽的,讓人聽起來有些難受的,但是經過我們文人加工後,詞彙改頭換面,別有一番風味。
  • 篡改亂用成語被禁 網友觀點褒貶不一
    亂改成語,成何體統?  點擊事實  「早就該這樣了,惡搞文字也是有底線的。成語都是有典故有來頭的,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一種精神,篡改後還算什麼?」11月30日,網友「@楊彌帆同學」這樣微博留言。
  • 「學富五車」的知識量大概有多少呢?
    古人常用成語「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學問淵博。這個成語源自《莊子》一書,說的是戰國時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