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奇的小宮又與大家見面了。上一期的小宮跟大家討論了古人對扇子的講究和幾千年來扇子的有趣發展,那麼,今天小宮又要與大家討論新的有趣的話題了。先來問問小夥伴們喜歡不喜歡看古裝劇啊?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過和小宮一樣的好奇過,古代的人究竟是怎麼互相交談說話的呢?古人的用詞究竟是怎樣的呢?是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古書一樣,全都是之乎者也嗎?今天小宮就去跟大家一探究竟吧。
有個想寫古裝劇劇本的好朋友跟小宮聊天,告訴小宮自己想要做一個夏商周時期的劇本,朋友向小宮抱怨說,做夏商周時期的劇本是很難的。不過,不是考據生活用品與服裝穿搭難,也不是繁瑣的禮儀制度難,而是說話難。究竟說話難在哪裡呢?小宮的朋友給的小宮了意想不到的回答。
優美的中國話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小宮認為原因就在於中國話中有很多的俗話,還有含有寓意深遠故事典故的成語。許多成語的典故都已經經過成百上千年的口口相傳,已經非常的膾炙人口了。在中國,小宮感覺用成語已經不單單是說話的事情,信手拈來一個成語,可以讓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億萬同胞們立刻心領神會。小宮覺得中華民族的成語是十分神奇又有意義的創作工具。
古代的成語和俗話其實是不可以亂用的,尤其是在歷史故事的場景還原中,成語一定是不能隨便出現的。朋友告訴小宮,自己想要拍古裝劇,是由於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而令自己頭痛的恰恰也是太過於豐富的語言文化。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常用的成語其實是在各個時代。由古人的思想精華積攢成的的璀璨的文明星河。小宮想了想,感到十分認同朋友的觀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文化寫作與日常交談中去掉耳熟能詳的常用的成語,對話是不是就會變得乾巴巴且毫無味道呢?
和大家打個比方,跟大家提一個十分著名的歷史事件,就說玄武門之變吧。如果大家想要寫玄武門之變的故事的話,是不可以提醉翁之意的。因為啊,醉翁之意的的典故是來源於北宋時期的歐陽修。所以,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裡面是不可能有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所作的醉翁亭記中的成語典故的。再比如,如果大家要寫一篇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的話,作繭自縛也是不可以出現的。因為作繭自縛的出處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裡。
如果說到夏商周的時候,簡直是什麼詞都用不了了。因為夏商周實在是太遠古,太過於古老了,小宮甚至覺得夏商周時期,現在的典故或者是成語和名人名言幾乎全都是形同虛設的。況且只要用了一個,就會被視為不謹慎,是穿幫。所以如果想要做一個認真仔細嚴謹的歷史作品,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說是十分令人頭大的,也就是說,方便的工具,充滿智慧的悠久文化反而成為了束縛,真是叫小宮苦笑不得啊。再比如一個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成語,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是說,戰國時代有個趙國的將軍叫趙括,當時的人們嘲笑趙括只能高談闊論,卻無法真正的做事。不過,小宮建議大家好好地想一下,戰國時代的大將軍趙括是不可能紙上談兵的。因為戰國時期,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戰國時期的趙括只能用竹簡。並沒有用過紙的趙括,是不可能紙上談兵的。紙上談兵的典故在小宮看來,至少要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如果要模擬戰國時期的歷史場景再現的話,成語紙上談兵可是千萬不能用呀。
古人說話的問題,今天就討論到這裡吧。小宮覺得重現古代的場景,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實在是十分費時費力的事情。越遠古就越麻煩,因為作為現代人,很容易不小心就給遠古時期的人物角色來一個穿越,讓古人一不小心就知道了千年之後的知識了。這裡是滿足大家好奇心的小宮,小宮會持續地為大家尋找有趣的話題的歷史答案,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的話,一定要關注小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