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的建築在這裡對話——香港「十年百名建築展」側記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2月19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只有房子,沒有建築?」「建築物的價值就看它是否美觀實用?」香港「十年百名建築展」日前在港開幕,100個分別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建築項目進駐展館,引發參觀者反思這連串課題。

  此次展覽於2月17日至3月5日在中環舉行。主辦方以公開徵集方式,匯集過去十年內地與香港在城市化進程中,兩地各50個優秀建築項目,種類包羅萬象,有城市設計、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

  展館的搭建以梯形作為設計主題,用來展示各個建築項目簡介的展板傾斜擺放,看上去就像一排排傳統舊式房屋的屋脊,形成一道獨特的建築景觀。參觀者在展館內遊走,會發現自己穿插在學校、飯店、商場、教堂、居民樓等的設計圖像和模型之間,同時可發掘內地與香港的建築設計的異同。

  「建築不只是搭建磚頭水泥,也是搭建知識。」展覽策展人之一、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高巖向記者說,一座建築可說出不同的話題,而建築層面上的可持續性不僅與環境有關,還包括社會和經濟元素。他希望公眾能通過這次展覽了解建築實現的過程和當中包含的智慧、財力、物力,而不光以好不好看、好不好用來評定建築物的價值。

  展場內,展品的排列布局經過精心設計。香港西九文化區「M+展亭」和上海「華鑫展示中心」的展板面對面擺放著,營造出有趣的對比。「它們不約而同將建築物升高,並採用鏡子作為外牆的主要物料,讓人通過建築物看到自己。」另一位策展人、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曾慶豪說。

  據了解,建築項目入選這次展覽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跨行協作,必須體現不同範疇乃至不同地區之間的知識和經驗交流。曾慶豪指出,這次展覽有不少是香港團隊在內地興建的項目,而且有很多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地區。

  提到內地與香港的建築特性,曾慶豪認為,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內地較為靈活,香港則予人嚴謹的感覺,但最重要的是兩地都要放眼於往後的發展。「下一個十年,這展覽會變成怎樣?很值得大家思考。」高巖也表示,香港的建築很規範,留給年輕建築師的空間不多,因此香港需要有更多想像力,去想像未來。

  兩位學者均表示,香港是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國際大都會,這座城市一直在向全球包括內地輸送創意,甚至吸引先進國家的業內人士前來取經。

  這次展出的建築項目,不少是將老建築修復活化的個案:香港聖安德烈生命中心,通過修復和增建,保留歷史建築面貌之餘,也加強實際用途;北京胡同茶社,在老建築的屋簷下加入扁平的「曲廊」,將分散的建築合為一體,凸顯新舊交替。而展覽的舉辦地、興建於1951年的PMQ元創方,曾被評定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經過活化後,成為推動本地創意文化的場所。

  高巖表示,每個地方都要面對如何處理老建築的問題,至於怎樣修復相關建築物則需要準確地拿捏。若修復老建築的目的是要將它活化,就要賦予它新生命,使之繼續發揮社會功能,但若只將它變成一個讓人觀賞的物體,便喪失了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他強調,建築界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十分重要,這次展覽正好提供這個平臺。

相關焦點

  • 內地大學生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側記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八日電 題:幸運之花異地放彩--內地大學生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側記   作者 大平  早春二月的香港,細雨綿綿。日前在香港賽馬會大樓的會議廳,卻洋溢著春風化雨的歡快氣氛。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嶺南大學的校長和剛剛獲得香港賽馬會獎學金的內地學生紛紛在香港賽馬會總部大樓合影留念。校長為學生獲得獎學金深感欣慰,學生為獲得這項在社會上享有崇高殊榮的獎學金而格外開心。
  • 香港建築的中國情
    縱使曾經一段時間淪為殖民地,但最終還是回歸祖國,不管是從歷史還是政治角度來說香港是中國的這點毋庸置疑。香港人民有一顆中國心,香港建築亦有中國情。這裡,過往的建築為實,體現了往日香港地區最真實的風貌,而新立起來的摩天大樓反而成為背景,為虛。這裡,在一個建築界面之間,就體現了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
  •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築?
    主要由兩棟建築構成,一高一低。低座內包括了音樂廳、小劇場、展覽廳和飯店,高座內則有圖書館和婚姻登記處。這些建築類型都是第一次在香港出現。而高底座之間有12邊形的紀念碑,紀念在二戰中死難的市民。整個建築風格擁有Bauhaus 校舍的神韻,十分優雅簡潔,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香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之作。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系」和「房地產與建築系」,今天我們將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建築學院的另外兩個學系:「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和「景觀建築學部」。圖片源自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官網 04 景觀建築學部 1993年香港大學開始教授景觀建築學,景觀建築學部下設一個四年制的本科專業
  • 香港未來的新地標,「花蕾」造型的建築——扎哈建築事務所新作!
    據設計雜誌Dezeen的消息,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將在香港建造36層高的寫字樓——美利道2號,設計靈感來自於紫荊花的花蕾,預計2022年完工。已公布的建築效果圖描繪了綠樹成蔭的陽臺、供跑步的高架人行道和環形頂部的宴會廳場地。
  • 內地「小香港」,和真實香港難分伯仲,面積卻是它的74倍
    高樓大廈,跟一座城市的富裕程度相關聯,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座高樓大廈是當地的「名片」,建築物一般都是很直觀就能反映出城市中的發展程度的,從古至今,建築物都承載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在我們的旅遊生涯中,走過中國很多座城市,其中有這麼兩座城市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座被稱為內地「小香港」,
  • 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暨深港雙城雙年展前海分展開幕
    十年來,前海實現了高速度、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無論是區域建設,還是在此地的建築實踐,都反映出「時空疊加」的疾速行進狀態。展覽積極回應了前海的第一個十年以及即將展開的未來圖景,共分為「回到未來」、「前海疊加態」和「瞬間城市」三個版塊,其中,Archigram在中國的首次文獻回顧展、世界頂尖建築師事務所精品首次集體亮相以及多位建築規劃界專家學者的對話和論壇都在展覽中進行了精彩呈現,展覽還集中向公眾展示了前海規劃建築領域的學術探索和實踐成果。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香港新作設計亮相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為香港恒基兆業地產設計了一座新的寫字樓——2 Murray Road(美利道2號)。這座位於香港中央商務區中心美利道(Murray Road)的36層建築原址是一座多層停車場,新設計在毗鄰遮打花園的位置打造了一座城市中的綠洲,步行可達中環和金鐘地鐵站 。
  • 前海·香港青年建築設計比賽獎項揭曉
    人民網香港7月6日電(記者 陳然)「邁步前海 創建桂灣」前海·香港青年建築設計比賽6日在香港中環舉行頒獎禮暨展覽開幕儀式。比賽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主辦、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謝偉銓統籌,旨在為香港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創意實踐機會,進一步推進深港兩地交流與合作。此次設計比賽項目是為前海最核心公共空間和集中綠地——前海桂灣公園設計一座公共服務建築,專案用地面積1690平方米,預計於2021年4月完成建設。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與「當代香港都市文化」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融入香港現代都市首先體現於建築設計之上。由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設計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依照香港空間緊湊的特點,以縱向的空間呈現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
  • 兩岸、香港30院系建築與規劃學子臺北競圖
    信息 兩岸、香港30院系建築與規劃學子臺北競圖 2016-07-28 15:14: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香港網友發帖 內地這些讓我羨慕嫉妒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內地到底有哪些地方讓香港同胞羨慕嫉妒呢?住房空間:內地朋友親戚家的廁所 對我傷害滿滿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系主任趙麗霞推算,1990年香港人均住房面積13平米,上海城鎮人均建築面積僅8.9平米;但20多年後,香港人均住房面積只增至14.7平米,上海卻已是香港的2倍以上。
  • 香港建築設計院校 |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城市設計專業介紹及申請截止日期
    該校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以書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為特色,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重要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香港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所在地。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以實現設計創意和領導能力,為我們的建築環境作出持久的貢獻。
  • 探索未來:「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
    展覽積極回應了前海的第一個十年以及即將展開的未來圖景,共分為「回到未來」、「前海疊加態」和「瞬間城市」三個版塊,其中,Archigram在中國的首次文獻回顧展、世界頂尖建築師事務所精品首次集體亮相以及多位建築規劃界專家學者的對話和論壇都在展覽中進行了精彩呈現,展覽還集中向公眾展示了前海規劃建築領域的學術探索和實踐成果。
  • 長租建築色彩-香港「網紅」彩虹邨
    彩虹邨為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彩虹地鐵站也因彩虹邨而得名。出地鐵站,步行約2-3分鐘,彩虹邨就出現在眼前。始建於1964年,距今約60年歷史的建築,今天看來,依然有它設計的人性化之處:停車場上方的平臺,建成了幾個籃球場,提供了比較大的公共空間。
  • 老佛爺百貨、香港百駿進軍北京百貨業
    昨天,記者從香港百駿控股集團公司獲悉,該公司進入百貨行業,首個項目即投資30億元打造的百駿明光百貨,將落戶西單商圈。  百駿明光百貨位於西單與宣武門之間,面積約4萬平米。昨天,香港百駿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濟武表示,公司的支柱產業是房地產開發,但從今年開始,將逐漸轉型商業項目的打造,除了將於明年開業的百駿明光百貨,還計劃在西四環、百子灣以及朝青板塊打造三家大型百貨商場。  與西單商圈其他的商家不同,王濟武表示,百駿明光百貨將定位奢侈品,引入300家左右的國際大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首次進京。
  • #CU-Bldg-Album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相片簿
    香港中文大學(英語: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為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港中文,是一所香港公立大學
  • 香港十大景點
    這當然是數千萬旅客到訪過最愛的景點。有山有水、有古有今,都是可以讓您好好體驗香港萬千姿採的好去處。好東西,當然要推薦給您!星光大道來「星光大道」,最好戴一副墨鏡!這不是耍酷,因為這裡有光芒四射的電影明星、還有閃亮的維港星光,刺眼得很!
  • 2010年香港理工大學內地本科生招生計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成立於1937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在過去數十年間理大經歷了迅速的發展;是香港受政府資助之高等院校當中學生規模最大的,擁有全日制及兼讀制學生近28,000人。  理大一直以培育具備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之人才為教學宗旨,是一所以應用研究為主的大學。理大擁有先進的教學及科研設施,教師從世界各地招聘回來,師資優良。
  • 內地富豪3.5億撿漏香港別墅,光1億稅費還能再買套豪宅!
    除了500強企業的高管外,很多香港本土的大家族也鍾情於此。像賭王何鴻燊的淺水灣道1號,2000㎡的建築面積配幾千㎡花園,價值高達30億港元。 與淺水灣相鄰的深水灣就低調幽靜的多了,一字之差,段位卻更高。住這裡的都不是普通富豪,平均身價超過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