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築的中國情

2021-02-07 CA當代建築


最近兩個月

新聞每天都在報導香港

牽動著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

開篇引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我們看到了海外華人沒有組織,沒有引導

全部自發自願,團結一致抵制港獨的中國力量


也有所有人在高唱國歌時的那種自豪與感動

當微博發起護旗手行動

各界人士紛紛響應

而今天,當我們以建築的視角看香港

不難發現香港的建築所蘊含的滿滿的中國情


【香港建築的中國情】


從一個小漁村到全球高度繁榮大都市,香港的發展之路蜿蜒曲折。縱使曾經一段時間淪為殖民地,但最終還是回歸祖國,不管是從歷史還是政治角度來說香港是中國的這點毋庸置疑。香港人民有一顆中國心,香港建築亦有中國情。

如今的香港跟世界上的多數大都市一樣,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滿街的霓虹燈照亮夜空。香港城市在一條通往繁華與未來的道路上狂奔,然而在背對霓虹燈的另一側,依然並將永遠存在有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01——中國古典美學的體現


中國古典美學強調意境,注重虛實,追求有限到無限的空間感。在中國古典美學看來,「象」與「象外」結合所形成的「境」才能體現和追逐中國美學的最高範疇「道」,或者說「氣」,才能由有限時空到無限時空。香港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新老建築交相輝映,虛實相生,形成了香港各個市區中心都有的特色,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以銅鑼灣最繁華的時代廣場為例,時代廣場是香港地區的鬧市之一,然而在鬧市中卻可以看到許多過往的老舊建築,甚至是需要架上支架的「危樓」,時代廣場的斜對面舊樓群就是如此。這裡,過往的建築為實,體現了往日香港地區最真實的風貌,而新立起來的摩天大樓反而成為背景,為虛。這裡,在一個建築界面之間,就體現了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

具體說來,我國香港地區新舊建築所產生的虛實對比有二點:一是過往建築的形式,特別是材料與現代建築的對比。過往建築往往採用的是磚材、磚混結構,建築立面以實體牆面為主;而現在商業高樓多以框架結構為主,建築立面材料通常為玻璃。玻璃有著通透和反射周邊環境的特性,以此形成了強烈的空間上的虛實對比。中國繪畫的留白,中國園林中亭、臺、樓、閣的借景都是這種虛實對比,目的就是要突破具體空間,讓人有無限遐想的可能。二是過往建築與現在建築象徵的時間所形成的虛實對比。在時間對比中,過往建築因其與現在生活、環境的違和而為虛,現在建築為實。這種一實一虛、以虛襯實、虛實互換,正是中國藝術中為達到一種由有限到無限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精華。也正因如此,我國香港地區過往建築與現代建築空間與時間的虛實共生,把一種歷史感就升華為一種由有限時空進入到無限時空的宇宙感。而這,也就是中國古典美學中所說的意境。

02——中國元素建築

香港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香港至今還保留有一些古代建築,多為廟宇、祠堂和私人府邸,並按照其價值和受保護程度列為不同等級的香港法定古蹟

敬羅家塾


敬羅家塾為大埔頭鄧氏家祠,曾作書室之用,現時仍是族人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慶的地方。該建築物的確實建造年份已無從稽考,據說是明朝時由第十三代鄧氏族人玄雲、梅溪及念峰所建,以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家塾曾作為啟智學校校舍,直至一九五三年遷出。家塾屬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設計實用。

大夫第


大夫第,相傳是清朝「大夫」文頌鑾所興建的府第;裡頭的一磚一瓦,都叫人驚嘆中國建築之美。大夫第位於元朗新田永平村,是香港法定古蹟。這座華麗的府第於1865年(清同治四年)由文頌鑾所建。文氏的先祖自15世紀已在新田定居。大夫第是香港最華麗的傳統建築之一,並以其精巧的建築裝飾而著名。修葺工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於1988年完成,現已開放供市民參觀。這座文物瑰寶,是新界其中一座裝飾華麗的建築。大夫第前後均開闢了廣闊的庭園,四周有青磚牆環繞。整座建築物用單色及彩色灰塑壁畫和木刻作裝飾,而大多數壁畫又以中國傳統吉祥物和圖案為題材。一般的中國動植物和鳥類,包括梅蘭菊竹、蝠鹿麒麟等,都是常見的裝飾形象。踏入大夫第,時光仿佛回溯至19世紀中期。

這座華麗的府第,由一位被清朝皇帝賜封為"大夫"(即"進士")的書生所興建。府內滿布灰塑壁畫和寓意吉祥的木刻,富麗堂皇,氣派雍容,令人驚嘆。大夫第的建築風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其中一些主要的裝飾特徵,如玻璃窗的彩色玻璃及巴洛克式拱形門廊上的花葉彩磚,滲透著當時瑰麗的西方色彩。大夫第是傳統華南士紳階層的典型府第,其陳設與為了紀念鄧族創族祖先而建的松嶺鄧公祠一脈相承。

洪聖古廟


洪聖古廟是一座典型的鄉村廟宇,於一八八九年以前已建成,為以捕魚為生的滘西村村民供奉洪聖之所。洪聖古廟屬兩進三開間建築,門廳置有擋中;主殿設有神龕,供奉洪聖、財帛星君及水仙爺,兩側為偏殿。古廟的木構屋頂、製作精巧的簷板、牆簷上色彩明豔的灰塑均別具特色。

蓮花宮


該廟建於一座八角形平臺上, 建築卻別具一格;前半部建於一個平臺上,由數條高10至12呎長的石柱支撐,背靠巨石,平臺高十幾尺,由多條支柱支撐,支柱間有拱形架構。惟現時該巨石為外牆所擋,不易見到。樓頂及牆壁的上半部,繪有龍鳳於雲間飛騰的壁畫以及蓮花圖案。

由於歷史因素,香港中西方文化匯聚,不僅留存有很多西方建築風格的建築,還有許多「中西混搭」式的建築。1920至1930年代,內地一些大城市如廣州、上海、南京等盛行「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這是由海外學成歸國的華人建築師所開創,將西方建築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理念和裝飾技巧相結合。當時,不少宗教團隊及富商巨賈亦在香港興建以西式鋼筋水泥建築為主體,配上中國式屋頂和塔樓的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物。

何東花園


何東花園是香港著名商人何東所興建,約有90年歷史。何東花園融合了中國及歐洲的建築風格,由兩層高的主樓與工人宿舍及車房組成,充滿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另有一座模仿義大利鐘樓風格的方形塔被稱為"中國文藝復興"風格,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景賢裡


景賢裡於1937年建成,原名「禧廬」,業主是一代華人巨富李寶椿之女兒李寶麟及其女婿岑日初。1977年,「話梅大王」邱子文用2400萬港元買入這間大宅,改名做「景賢裡」。景賢裡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中西式建築特色。主樓採用嶺南傳統的「三合院式」布局,正屋加上兩側翼,開口朝南。主樓正屋及兩翼的屋頂採用了歇山頂,為中國古代規模較大建築的屋頂特色。主樓後面的涼亭,屋頂採用中國古代重簷六角攢尖頂,歷史價值甚高。宅第外觀為中式大宅,紅牆綠瓦,古色古香;但實為"中國文藝復興"或"中國新古典主義"風格,以西方建築設計手法處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這種中西結合的風格,令該建築物在香港成為一幢罕見、出色的建築藝術品。

景賢裡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的大宅,極富中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紅磚碧瓦,古色古香。它位於香港島灣仔司徒拔道45號,於2008年7月11日正式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虎豹別墅


1935年,胡文虎先生耗巨資1,600萬港元建造的私人別墅,原本佔地約53.4公頃(533,600平方米)。胡文虎先生本人及其家屬亦居住在這裡,依山而建紅牆綠瓦的宮殿式房屋,中國園林建築帶有很強的南洋色彩。它以"虎塔"及"18層地獄"最為聞名。7層的白色六角"虎塔"高44米,曾是香港島上唯一的中國式塔樓,也是香港新八景裡的"虎塔朝暉"。而"18層地獄"是壁上的浮雕,道出了警惡勸善的故事。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聖馬利亞堂於1911年創立,是聖公會在港島東區發展的第一所教堂,現址教堂於1937年建成,由外國回流的基督徒林護先生設計,教堂以鋼筋混凝土和紅磚建成,為配合當時教會本地化,外形模仿中國建築,正立面呈現七脊頂封火山牆屋頂,山牆上鋪砌綠色琉璃瓦頂,中央配有白色十字架,教堂內部則遵從西方傳統教堂設計。

舊大埔墟火車站


早期九廣鐵路英段各站外形建築均屬於英國式車站,唯獨大埔墟火車站採用中式金字頂傳統建築風格,帶有濃厚的中國色彩。車站的前身叫大埔墟旗站,建於1913年,正面、屋頂及裝飾等均具中國建築特色。建築上有各種中國民間的吉祥圖騰琉璃瓦屋脊上,當中一顆定火珠左右雙鰲挺立,傳說有驅邪闢火的作用。牆上刻有中國傳統花紋,門樓屋脊及兩旁的牆上有蝙蝠、牡丹及喜鵲等泥塑,寓意吉祥。

志蓮淨苑


此寺屬全木結構仿唐佛寺建築,面積約30,000多平方公呎,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精粹,融禮佛、文化推廣及旅遊於一體,成為香港佛寺建築的一大新亮點。該寺由三進建築構成,呈四合院格局。整個寺院依山勢而建,南面為山門,氣勢開揚;東邊有回遊式山水園景,曲經通幽;西邊有唐式枯木水庭,禪味盎然。首進是四個蓮池(由香港著名藝人譚詠麟及梅豔芳捐建),暗喻寺廟淨土無染。左右兩側為鐘鼓樓,正中為天王殿,殿中供奉天冠彌勒佛、韋陀及四大天王。二進建築群是全寺中心,大雄殿莊嚴渾厚,供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迦葉尊者及阿難尊者,兩旁配觀音殿、藥師殿。三進為藏經閣和法堂。寺院東北面高地,矗立著一座樓高七層的萬佛寶塔。

慈山寺


慈雲山的慈山寺是李嘉誠先生投資建設的,建築是盛唐典型的寺廟風格,裡面的細節也很有講究,整體配色風格是自然安靜的,與典型金碧輝煌的寺廟風格大不相同。它追求細緻入微,考究細節。禪寺採用雙軸設計,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向外伸展,整體如一隻展翅飛鳥。這裡的每一座建築都用非常高標準的仿唐代設計,木材採用非洲進口的紫檀木。這裡還有從敦煌莫高窟以精密儀器拍攝、複製的「彌勒經變」「文殊經變」和「普賢經變」壁畫,每一幅都價值連城。

03——唐樓的歷史與發展


香港地區新的華人居住建築模式受英國建築標準和嶺南傳統民居建築設計的共同影響,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徘徊、融合與蛻變。

19 世紀末,大量嶺南人湧入香港,建造了具有嶺南民居特徵的居住建築,隨著強烈的人口及經濟壓力,迅速演變成密集而簡陋的住宿環境。1894 年香港密集的華人勞工住區爆發鼠疫,該事件推動香港當局在 1903 年頒布了第一套《建築物及公共衛生條例》,一方面從英國引入當時最先進的結構、防火及衛生設計理念,另一方面巧妙地融合嶺南傳統民居的營造技術和生活模式,逐漸發展形成一種 20 世紀初香港特有的居住建築模式——唐樓。今天,唐樓作為具備遺產價值的歷史建築已獲得香港市民及專業界認同,並需要予以保護。如前所述,香港唐樓的形態和特徵並不源於美學風格,而是源於它的設計者在平衡條例標準與民間技術之間的推演結果,因此香港的唐樓不受制於潮流風格,無特定的立面和造法,它可以有嶺南傳統的瓦屋頂,可以有西式古典元素,可以有現代主義飾線……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根據民生和技術的改善而做出的設計。摘自《樓情:香港 20 世紀初唐樓建築研究及其活化利用設計》

最後呈現一組香港的美圖

「建築相關短篇故事 / 長篇連載 / 建築師日常吐槽 / 軟體攻略評價 / 世界建築介紹 / 建築歷史/ 建築八卦",原創首發。項目、文章投稿郵箱:396208158@qq.com。

相關焦點

  • 內地與香港的建築在這裡對話——香港「十年百名建築展」側記
    新華社香港2月19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只有房子,沒有建築?」「建築物的價值就看它是否美觀實用?」香港「十年百名建築展」日前在港開幕,100個分別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建築項目進駐展館,引發參觀者反思這連串課題。  此次展覽於2月17日至3月5日在中環舉行。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系」和「房地產與建築系」,今天我們將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建築學院的另外兩個學系:「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和「景觀建築學部」。 城市分析專業目前方興未艾,英、美、澳、中國大陸和香港都在不斷開設類似的專業,行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3. 課程安排 大數據和城市分許學、可持續城市未來、城市分析學編程工具、量化數據分析都是專業的核心課程。
  • 「香港情·香港景」成都2015微型景觀展啟幕
    「香港情·香港景」成都2015微型景觀展啟幕 2015-11-06 13:34: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築?
    主要由兩棟建築構成,一高一低。低座內包括了音樂廳、小劇場、展覽廳和飯店,高座內則有圖書館和婚姻登記處。這些建築類型都是第一次在香港出現。而高底座之間有12邊形的紀念碑,紀念在二戰中死難的市民。整個建築風格擁有Bauhaus 校舍的神韻,十分優雅簡潔,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香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之作。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香港新作設計亮相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為香港恒基兆業地產設計了一座新的寫字樓——2 Murray Road(美利道2號)。這座位於香港中央商務區中心美利道(Murray Road)的36層建築原址是一座多層停車場,新設計在毗鄰遮打花園的位置打造了一座城市中的綠洲,步行可達中環和金鐘地鐵站 。
  • 香港建築設計院校 |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城市設計專業介紹及申請截止日期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在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等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 香港未來的新地標,「花蕾」造型的建築——扎哈建築事務所新作!
    據設計雜誌Dezeen的消息,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將在香港建造36層高的寫字樓——美利道2號,設計靈感來自於紫荊花的花蕾,預計2022年完工。已公布的建築效果圖描繪了綠樹成蔭的陽臺、供跑步的高架人行道和環形頂部的宴會廳場地。
  • 中海地產:與中國建築國際成立合資公司 開發香港啟德私人住宅地塊
    來源:中國網地產中國網地產訊 12月14日晚間,中海地產公告稱,與中國建築國際、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中國建築國際同意促使中國建築國際代名人認購,而合資公司同意以每股合資股份1美元的認購價配發並發行20股合資股份。
  • 這個建築就是一部微縮的香港近代史
    曾蔭權卸任時告別禮賓府禮賓府建成之初,只有一棟主樓,屬英喬治亞時代建築,富有濃厚殖民地色彩。宴會廳現在的飯廳日軍佔領香港期間,把禮賓府用作司令部,並委派日本工程師藤村清一設計一座高塔樓,加建於原有兩座建築之間,把兩座建築物連接起來,並且在屋頂加上日式瓦片,淡化建築物的歐陸風味
  • #CU-Bldg-Album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相片簿
    香港中文大學(英語: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為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港中文,是一所香港公立大學
  • 兩岸、香港30院系建築與規劃學子臺北競圖
    信息 兩岸、香港30院系建築與規劃學子臺北競圖 2016-07-28 15:14: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前海·香港青年建築設計比賽獎項揭曉
    人民網香港7月6日電(記者 陳然)「邁步前海 創建桂灣」前海·香港青年建築設計比賽6日在香港中環舉行頒獎禮暨展覽開幕儀式。比賽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主辦、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謝偉銓統籌,旨在為香港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創意實踐機會,進一步推進深港兩地交流與合作。此次設計比賽項目是為前海最核心公共空間和集中綠地——前海桂灣公園設計一座公共服務建築,專案用地面積1690平方米,預計於2021年4月完成建設。
  • 祝福香港 點讚祖國 我們和香港心連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表達保定青年與香港青年心連心、共同祝福祖國之情。
  • 中國香港2016年郵票發行計劃及全部圖稿
    這一套四枚郵票以「香港女童軍百周年」為題,紀念組織成立一百周年。郵票展示香港女童軍不同時期的制服,並以代表服務、品格、體能和技能四個範疇的興趣章為背景,讓大眾了解香港女童軍的發展歷史。小全張的郵票齒孔首次納入香港女童軍總會的會徽,設計獨特。
  • 中國嶺南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歷史上大致包括廣東(含海南、香港、澳門)、廣西和雲南省東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嶺南是一個歷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嶺南建制的劃分和稱謂也有很大變化。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亦即是當今華南區域範圍。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浩如煙海,源遠流長。
  • 長租建築色彩-香港「網紅」彩虹邨
    彩虹邨為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彩虹地鐵站也因彩虹邨而得名。出地鐵站,步行約2-3分鐘,彩虹邨就出現在眼前。始建於1964年,距今約60年歷史的建築,今天看來,依然有它設計的人性化之處:停車場上方的平臺,建成了幾個籃球場,提供了比較大的公共空間。
  • 中國最醜的幾個建築,入選中國十大醜陋建築,你見過幾個?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等各方面都在在快速的發展,國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個城市中也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建築,其中不乏出現一些非常奇特的建築,有的建築也是得到了大多數遊客的喜歡,而有的建築則被很多人吐槽,今天要說的就是國內幾個最醜的建築。
  • 「中華情」香港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全國巡展(太原站)」 省圖舉行
    在辭舊迎新之際,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在山西省圖書館舉辦「中華情」香港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全國巡迴展(太原站)」。
  • 2018香港書展:問世間情是何物
    「從香港閱讀世界  問世間情是何物」,主辦方希望廣大書迷從芸芸優秀的愛情文學作品中,對世間真情有更深入體會,為思想注入更多養分,盡情享受閱讀樂趣。香港書展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是香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年年爆滿,人山人海,不排個長龍你入不了場。書展既有書賣,有作者見面,有主題演講,有文化展出,也有親情活動、生意交流等等,場面宏大、熱鬧豐富。
  • 2020中國十大建築設計院系列評選結果
    ,分別選出2020年度的中國十大建築設計院、中國十大民營建築設計公司、中國十大外資建築設計公司和中國十大承建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