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正行駛在麥田裡,車上坐著兩個光頭……」隨著工作人員現場解說,10月20日,一場特殊的放映在寧波影都東門口店舉行。大銀幕上正在播放國慶檔熱門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場下20位觀眾全部是盲人。他們每個人佩戴著一個耳麥,正是通過這一設備中的「解說詞」,他們用「耳朵」即可完成觀影。這也是我市盲人觀眾第一次觀看正在熱映的影片。(10月21日《寧波晚報》)
寧波的江阿姨今年73歲,雙目失明已經60多年的她是第一次走進電影院。「以前對看電影這件事,想都不敢想的,也不知道看電影到底是什麼感覺。現在能有這樣的機會,感謝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關愛。」
寧波組織的這次「盲人看電影」,和普通的「盲人看電影」是有著巨大不同的。一個是,上映的是熱門影片,是《我和我的家鄉》,而以往即便組織「盲人看電影」,也多是老掉牙的片子;一個是,這次的「盲人看電影」,真正是一場「聽覺盛宴」。活動組織方充分考慮了盲人的實際情況,做到了「揚長避短」,以「聽」的絕對優勢規避「看」的絕對劣勢。
為了讓盲人觀眾能及時觀看熱映的新片,寧波反映機構特地購置了20臺無障礙觀影設備,該設備由一個耳麥和一臺控制音量的調節器組成。放映開始後,耳麥同步工作。除了影片中正常的人物對白外,在沒有對白時,就有一個旁白根據播放內容介紹畫面場景。這樣,即便看不見畫面,也能通過旁白的細緻介紹,了解放映的內容。
關愛盲人,各地也都開展了不少類似的文藝活動,只不過是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盲人的感受。比如,幾年前寧夏銀川舉辦過一次活動,叫「盲人看演出」,而這臺節目中,大多都是武術表演,舞蹈節目,多數是「適合看的節目」而不是「適合聽的節目」,歌曲可以聽到,而舞蹈如何看到!再華麗的演出服,對於盲人來說,也沒有多大意義,顯然不適合盲人。這是表演給誰看的!還有,某地組織的「盲人看大海」活動,也受到了質疑。所以,組織盲人娛樂活動,需要充分考慮盲人的感受。而不是搞形式主義。
「盲人看電影」,需要多些「我是你的眼」,要依據影片的特色,設計一些經典的旁白,讓現場的工作人員「用語言的表述朗讀」,將盲人真正帶進影片的世界裡。比如,還可以專門拍攝一些適合盲人「看」的電影,注重對話的藝術,注重音樂的藝術,讓「盲人看電影」真正成為一場「聽覺盛宴」,而不是稀裡糊塗湊熱鬧。「盲人看電影」就需要這樣的「創新的耳朵」,打造更多適合盲人的影院和適合盲人的電影,比如「普通電影」可以剪輯修改成「盲人版」。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