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同樣偉大,此後西域各國開始了跟漢朝的交往!

2021-02-07 品讀二十四史

上回說到,漢武帝派人從蜀地出發,從四個方向尋找西域的大夏國,結果很不理想,都沒有成功。因為在當時,漢朝的西南方向,有不少的小國家,他們都不歸漢朝管,漢朝的使者想經過那裡,人家肯定是要打個埋伏的。漢朝也曾經想過要讓那些小國歸附大漢,可因為西南路途遙遠,再加上地勢險要道路不通,光是修路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漢朝一直沒有和西南各國聯繫。現在是漢武帝時代了,加上張騫從西域帶來的消息,漢朝為了打通和西域的連接,這才重新開始和西南各國去取得聯繫。


這打通西南要道,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張騫當然不能那麼乾等啊,他也要找點事情做。正好那個時候漢朝還在打匈奴,因為張騫在匈奴生活過較長的時間,對那個地方的水草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就跟著大軍出徵匈奴。果然張騫那幾年的苦沒有白吃,有張騫在,漢軍就有水喝,戰馬就有草吃,也因為這些功勞,張騫被封為博望侯。

可張騫的好日子並沒有一直延續,封侯後的第二年,他再一次隨大軍出徵,結果這一次他迷路了,不但延誤了戰機,還害的李廣將軍險些命喪匈奴。漢武帝賞罰分明,曾經立過大功的張騫也不能例外,被處以死刑。好在張騫及時拿錢贖身,出獄當了平民。

之後的漢匈戰爭一直在繼續,漢朝一次次的打敗匈奴,漸漸的控制了河西,又追到漠北狠揍了匈奴幾拳頭。這樣子,當年匈奴擋路的情況就基本不存在了,漢武帝又想起了大夏國的集市,就幾次找到張騫,讓他再給自己講西域的故事。

這個時候的張騫,除了解西域,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了,他也想利用這個優勢,讓自己重新幹點事情,就更加努力的給漢武帝講西域的風土人情。那一天,漢武帝又和張騫又面對面的聊西域,張騫給漢武帝講了一個醞釀多時的故事。

陛下,臣當年在匈奴生活的時候,就對西域的烏孫有所耳聞,聽說那烏孫王被稱為昆莫,這昆莫的父親,原來是匈奴西邊一個小國的首領,當年匈奴攻打那個小國,把昆莫的父親給殺了,正好昆莫剛出生,在亂軍之中也沒有人顧得上他,就被扔在了荒山野嶺。可說來也奇怪,居然有烏鴉叼著肉去餵他,還有母狼去用自己的乳汁去照顧他,這事情就被匈奴大單于知道了,覺得這個孩子不是凡人,就把昆莫收留了下來,養在身邊。

昆莫也確實有出息,長大以後是智勇雙全,帶著匈奴軍隊打了不少的勝仗,大單于很欣賞他,就把他爹當年部下的百姓交給他統治,讓他長期駐守在西邊,代匈奴控制西域。昆莫沒有辜負大單于,他很好的治理了下屬的百姓,還不斷進攻附近的小城市。漸漸的手頭就有了幾萬人馬,後來大單于死了,昆莫就帶著自己麾下的子民和軍隊,遠遠的往更西邊去了,既不和匈奴翻臉,也不再朝拜匈奴。那匈奴肯定是不答應了,他們就派突擊隊去偷襲昆莫,可總是不能成功,聯想到之前昆莫的傳奇經歷,匈奴人也覺得他點門道,也就不怎麼管他了。


漢武帝正聽的津津有味,張騫突然閉上了嘴。哎,你怎麼不說了?

陛下,臣方才講的這些,是有原因的。根據我的了解,西域的國家,非常貪圖我們的財物,現在西邊的匈奴剛被我們打敗,原來的渾邪國已經是無主之地,我們不如趁這個時候,給烏孫國送去厚禮。告訴他們,我們大漢想和他們做朋友,為了以後方便聯絡感情,叫他們遷到渾邪之地去居住。要是我沒有估計錯的話,烏孫國應該會接受的,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聯合烏孫,您不是一直惦記這大夏國嗎,通過烏孫,我們就更方便把大夏國招為附屬國了。

漢武帝一拍大腿,好小子,有你的,那出使烏孫的人就非你莫屬了。

就這樣,張騫重新入了職,官拜中郎將,他帶著三百人六百多匹馬,還有上萬頭牛羊和價值上千萬的金銀和物品,這一路人馬物品往西域方向去了。漢朝的使者團先來到了烏孫國,見到了漢朝的使者和禮物,烏孫王昆莫十分的高興,可張騫有點不樂意了,他發現這個昆莫對待自己的禮數,和對匈奴單于是一樣的。

這哪行啊,我是代表大漢皇帝的,他咳嗽一聲,這個,我們大漢皇帝的禮物已經在這裡了,貴國王要是不想恭恭敬敬的收下,那我就帶回去好了。昆莫聽漢朝使者這麼說,看在禮物的份上,也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施了重禮,這才收下禮物。

譜也擺了,禮物也送出去了,張騫開始切入正題。大王啊,現在渾邪那塊的匈奴人,已經被我們趕跑了,我們皇帝的意思是,那是一塊好地方,看看你們是不是考慮遷過去生活。當然了,那樣的話我們兩國就更近了,為了近上加近,大漢皇帝準備選個公主許配給大王。

張騫以為啊,這一頓糖衣炮彈加上公主的誘惑,昆莫是段段捨不得拒絕的,可沒想到,昆莫一副猶豫的表情,遲遲不肯表態。張騫一琢磨,也是啊,現在這昆莫年紀也不小了,而且烏孫人又從來沒有去過漢朝,只知道漢朝打敗過匈奴,可漢朝距離他們太遠,他們也實在不了解漢朝的實力。再加上這麼多年來,雖說在匈奴面前不那麼奴顏婢膝了,可對於匈奴,他們還是一直敬畏的。所以烏孫國的大臣們都不太想改變現狀,遷與不遷也不是昆莫一個人能說的算的。


其實啊,當時的烏孫國不止在漢朝和匈奴之間矛盾,他們自己內部也出現了問題。原來啊,這昆莫養育了十幾個兒子,為了早日培養接班人,昆莫指定了自己最喜歡的做了太子,可這太子身體不太好,沒等昆莫調教好他,就先一步走了。在太子臨死之前,他非常愧疚的向老爹說了聲對不起,我實在是不爭氣,辜負了您的教育和培養,為了彌補過失,您一定要答應我一個條件,我的兒子您的孫子岑娶,十分的有出息,將來肯定會光大我們烏孫國,請父親無論如何要讓他當接班人,也算是替我給您的交代。昆莫愛子心切,就答應了太子的請求,把岑娶立為新的太子。

可您想想,昆莫兒子那麼多,能沒有眼紅的嗎?其中就有一個名字叫大祿的,這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他很會帶兵打仗,手裡掌控著上萬的烏孫騎兵,本來自己哥哥當太子,他也就想好好幹自己的本職工作了,可現在哥哥死了,想著論實力論威望,那怎麼著也該是自己了。沒想到,哥哥臨死前還不讓自己省心,求著老爹把岑娶立為了太子。大祿生氣了,大祿憤怒了,大祿就帶著自己手下的軍隊和百姓跟老爹分家了。臨走前他還扔下一句話,你們給我等著,等我回來之時,就是取爾等性命之日。

昆莫比較了解大祿,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早晚會有死的那一天,就怕那個時候大祿會報復岑娶,他就分出一萬騎兵給岑娶,讓他出去歷練本事躲避災難,剩下的幾萬騎兵,就留在昆莫身邊,也是為了防備大祿。就這樣,烏孫國就分成了三部分,雖然總決策權在昆莫的手中,可如此複雜的國內形勢,昆莫也不敢給漢朝什麼承諾。

張騫很快就了解到了這些,他知道,要想讓昆莫痛快的答應遷國去渾邪是不可能了,那還是不要在這裡耽誤時間了,就派出了自己的副使們,讓他們帶著禮物分別去出使大宛、月氏、康居、大夏等等國家。

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了,張騫也不想多逗留了,就要返回漢朝。昆莫為了表示禮貌,派出了十幾人的使者團,帶著禮物去漢朝謝恩。臨行之前,昆莫交代那些使者,去了漢朝之後,別光顧著玩,給我把眼睛擦亮,好好了解一下漢朝。

一路無話,張騫帶著烏孫使者就回到了漢朝,因為功勞巨大,張騫被封了很大的官。這一年,是公元前115年,又過了一年,張騫去世了,雖然他走了,可他帶回來的烏孫使者是開了眼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們發現漢朝真是地廣人稠好東西多,等他們回到烏孫國之後,就把這些詳細的報告了昆莫,此後漢朝的偉岸形象,就印到了烏孫人的心中。

就在漢朝被烏孫人了解以後,張騫派去出使大宛、大夏等國的副使也回到了漢朝,和他們一起回到漢朝的,還有這些西域國家的使者團,大漢和西域各國正式開始了交往。


相關焦點

  • 張騫出使西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張騫出使西域,鑿空西域道,順應了中原王朝與西域商貿和文化交流的迫切需求。其實,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的絲綢等商品已傳入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時已經看到來自中原的一些商品,但這些商品只是輾轉而來,商路未通。張騫出使西域無意中開通了這條洲際通道。從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出,在張騫鑿空西域道之前,波斯帝國和馬其頓帝國都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貫通作出了巨大貢獻。
  • 張騫出使西域的「西域」是現今的哪裡?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 【 每日一故事 】30: 張騫出使西域
    大宛國國王早就聽說東南方有一個又大又富庶的漢朝,他們很渴望與漢朝交往。張騫拿出自己的出使證明,談了自己的遭遇後,受到他們熱烈的歡迎,他們用上好的酒和牛羊肉招待張騫一行。張騫說明了自己出使西域的任務,希望大宛王能派人護送他們到月氏國,並答應回漢朝後,一定請漢朝皇帝用重禮酬謝。大宛王自然樂意幫助張騫。他派了騎兵和翻譯,護送著張騫等人一直到康居,再請康居人護送他們到月氏國去。
  • 張騫出使西域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 張騫出使西域最遠到達哪裡?
    張騫雖然此行並未達到預期目的,但卻探查了沿途西域國家的基本情況,為漢朝的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日後聯繫西域諸國做了準備。在張騫向漢武帝的匯報中,我們知道了西域由東向西的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家的地理、物產和風俗。而張騫通過在大夏看到的西蜀生產的竹杖、蜀布,便舉一反三地判斷了從四川到西域應該有另一條陸上通道。這便促發了漢武帝開發西南夷的戰略。
  • 短短一句「張騫出使西域」焉能道盡其十三年的悲慘經歷
    漢武帝心動了,聽到匈奴對西域小國也極力壓迫剝削,漢武帝決定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所以頒令天下招募出使西域的人。陝西人張騫應募,決心為國效力,擔負起這個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任務。公元前年,張騫等人一路向西,剛走到甘肅臨洮,就被匈奴扣留。匈奴知道他向西行的目的是什麼,對他進行種種的威逼利誘,甚至還逼他娶匈奴女子為妻,妄圖打消張騫出使大月氏的念頭。
  • 張騫出使西域,除了政治、軍事目的之外,還有一項神秘任務
    儘管如此,張騫的這一次遠行並非一無所獲,他為朝廷帶來了最新的西域資料,這些資料是寶貴的財富。 張騫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東西。自此,不僅現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而且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後人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
  • 「鑿空」西域張騫 | 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本文節選自《遠略雄心 | 西域兩千年》第一篇《鑿空西域的張騫》作者:張安福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張騫(前175?一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漢武帝時期,張騫應募出使西域,東西文明的交往從此進入了新紀元。
  • 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虜10年後「逆襲」,究竟是為了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民族脊梁,民族英雄,就是中國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張騫。但這個偉大的設想實踐起來卻大有難度,他需要穿越匈奴境地,再加上路上戈壁風沙,風雪蕭瑟及各種想不到的危險,可謂九死一生的徵程。此時漢武帝需要一位敢於擔當,勇於冒險的勇士,他開始在全國公開招募出使西域的勇士。
  •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有多難?
    單于要派人出使南越,從長安借個道,你漢給不給過? 顯然不行。 不僅如此,由於時代所限,兩千多年前出使西域的人,跟正在太空裡飛著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差不多,這一去便故土渺茫,傳訊艱難,可以說是與熟悉的一切人與事切斷了聯繫,一旦過了隴西,己身便陷孤立無援之境,生死難測。 即便如此,依然有兒郎願為了大漢走這麼一遭。
  • 張騫「鑿空」西域道
    漢初,匈奴不斷南下攻擾,侵佔漢朝領土,騷擾和掠奪中原居民。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匈奴冒頓單于率騎兵圍攻晉陽(今太原),漢高祖劉邦親領32萬大軍迎戰,意圖一舉擊潰匈奴主力。結果,劉邦反被冒頓圍困於白登(今山西大同東)7日。從此,漢朝對匈奴基本上採取防禦與和親的懷柔政策。
  • 張騫出西域故事之一—— 不辱使命開闢道路 歷盡千險終抵西域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中原王朝與西域各國交流溝通的「絲綢之路」,今天的絲路歡樂世界,為這條「絲綢之路」注入了新活力,成為絲路起點上一顆耀眼的「新星」。張騫河西走廊被捕在匈奴王庭,單于得知張騫欲出使西域時,便對張騫說:「西域在我們的北邊,你怎麼過得去?如果我要去越過,估計你們也不願意吧?」於是張騫等人被扣留和軟禁起來。
  • 張騫探西域 | 《中國上下五千年》(83)
    張騫探西域大探險家、大外交家張騫在漢武帝初年做郎中時,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漢朝,他們說敦煌(在今甘肅敦煌西)和天山當中有個月氏(rù  zhī)國,恨匈奴,想報仇。漢武帝想跟月氏聯合起來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繫。
  • 獅子流入中原地帶: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印度使節進入絲綢之路
    後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上帶來了印度的獅子,無知的學者被獅子的外貌震懾,將其描述為食虎豹之猛獸,隨即陵墓中的老虎被獅子取代。西漢孝武皇帝即位後,欲雪高祖劉邦之恥,外抗匈奴,將張騫遣送西域。據《漢書傳西域傳上》:"漢興至於孝武,事徵四夷,廣威德,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
  • 張騫:「鑿空西域」第一人 | 閱讀《史記》
    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張騫鑿空。」何謂鑿空?《史記索隱》解釋說:「案謂西域險,本無道路,今鑿空而通之也。」其實早在漢以前,通西域之路就已經出現。在《穆天子傳》裡,就記載著西周穆王遊歷四方的事跡,並有穆王西行途中會見西王母的記述。這表明中原王朝與西域地區的交流至遲在西周中期之初的穆王時期已經開始。
  • 張騫去西域是為了吃葡萄?不!他只是搞成了副業,幹砸了主業而已
    甚至最近抖音了有一個段子,放了很多美女,比如迪麗熱巴、哈妮克孜、古力娜扎、佟麗婭等等,然後說,你們真以為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吃葡萄?張騫出使西域還真不是為了吃葡萄。那麼張騫出使西域到底是為了什麼?您看到這裡可能心裡想,這不是廢話嗎?就是為了打通西域,傳播中華文化和文明,促進與西域各國之間的交流。
  • 漢武帝出關洗雪恥,竇氏死後斬敵軍十五萬,張騫出使西域引入佛教
    前言大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而飽受匈奴之患,不敵之,又以聯姻進貢維護和平。漢武帝年間,大漢確立了儒家學派的傳統地位,武帝為其先君高祖之聯姻憤慨,養靜蓄銳後多年,騎兵出關。接連九次大勝斬獲匈奴十五萬人頭,後派出張騫出使西域,為大漢帶來了佛教的傳承。
  • 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至少從中華版圖鞏固這個角度來看,張騫的出使西域,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張騫一出,雖歷經千難萬險,但中華版圖從此增加。大漢因此控西域,出東北,定西南。漢初之時,漢之能控制的版圖,約在 400 萬平方公裡。
  • 張騫:一個在荒漠中踏出通天大道,鑿空西域的人
    但是,當時的大漢帝國對關山遠隔的西域一無所知,他們知道的僅僅是向西渡過黃河以後,有一條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但此時的河西走廊已被匈奴人控制,穿過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無疑是穿過一條死亡之路。漢武帝決定公開招募敢於冒險出使的人,27歲的張騫勇敢地站了出來。張騫,字子文,陝西成固人,此時的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郎官,也就是漢武帝的宮廷侍衛。
  • 張騫出使西域竟然帶回來這些東西!?
    他是漢朝最偉大的外交官、探險家、是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