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最流行的恐怖屋,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生化危機,而叫中年危機。
但現實生活遠比恐怖屋可怕多了,因為,它不只是脫口秀演員口中的段子,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切身體會。
別說人家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那是人家早就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今,只是隨性地換個跑道,繼續成功罷了。
但時間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的機會,卻是真的不多了。
01
王小波曾說過:「人到中年,才發覺世上除了家人以外,已一無所有了。」
誰說不是呢?
上有老,下有小,這邊廂,孩子們張著嘴嗷嗷待哺,那邊廂老人們拖著腿垂垂老矣,都是我們的責任。
但你猛一回頭,卻發現,就連自己的健康都亮起了紅燈。
當老闆問你:「今天能加班不?」
你說加,明天可能就要進醫院了,不加,福報肯定是輪不到了,搞不好連社保都保不住。
所以說,為什麼人到中年,還要努力賺錢?
因為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的家人怎麼辦?
誰能替我們負責?
其實,努力賺錢它就像是一個輪迴,誰都希望到自己這裡就停了,但現實是,你還要繼續。
聽起來有點哀傷,但中年人的世界,不容易才是生活的常態。
而且,就像在《小歡喜》中,方圓說的那樣:
「咱們中年人的艱辛,自己知道就好了。」
劇中,他剛經歷了中年失業,卻不敢讓家裡人知道,尤其是孩子,怕影響他們高考。
這多麼像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出什麼事,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先扛著,咱中年人,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哪怕像方圓那樣,從一家公司的法務,落魄到成為滴滴司機,日子卻還是要繼續。
02
更何況,還有一些中年人,沒捱過去,終究還是崩潰了。
前段時間,在家長會上,一位單身父親,被老師點名要求注意查看老師信息,只見他一個沒忍住,趴在桌子上,失聲痛哭起來,這滿屏的辛酸,擋都擋不住。
試問,誰不想回家好好陪孩子,但是放下工作,就沒辦法養家,想讓孩子過得好,就沒有時間陪伴,更別提有質量的輔導作業。
還有那個在南京地鐵站裡,西裝革履卻滿身酒氣的男人,抱著匆匆趕來接他的妻子,突然崩潰,哭得像個孩子。
有誰知道,剛下酒桌的他,在客戶那說了多少好話,賠了多少笑臉,卻疲憊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更何況是關起們來哭。
成年人的奔潰,真的往往就在一瞬間。
就像腦子裡一直有根弦,哪天突然繃不住了,就情緒大爆發了。
這話聽著心酸,卻是再現實不過的生活。
03
就像許多人聽過的一個段子一樣,「職場上,你千萬不要罵那些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可能一言不合就走人,但你如果實在想罵人,就去罵那些中年人,往死裡罵都沒關係,因為他們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只好忍氣吞聲,任勞任怨。」
乍一聽,還真的挺有道理的,我們這些中年人,可不就是不敢離職,更不能離職的嗎?
但面對這場避無可避的中年危機,我們就只能束手就擒嗎?
我們是否可以做些什麼來應對這場危機?
比方說保持長久的學習狀態,保有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多一本證書就多一項證明,總歸是沒有壞處的,還可以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又比方說早早地做好職場規劃,明確職場目標,一步步堅定不移地往前走,去到自己該去的位置上,就不那麼迷茫了。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堅持鍛鍊,一日三餐,保持規律的健康習慣,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就等於失去了一切,還談什麼中年危機。
如果說「中年危機」,是我們人到中年,不得不去面對的敵人,那麼,借用某位偉人說過的一句話,「面對敵人,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相信它,終將被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