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2021-01-09 遇見蘇西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

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姚晨也在《星空演講》,用「煳掉的五年」描述 40 歲女演員接不到戲的處境。37歲的王鷗因為自己的年齡生出不確定感也是自然。

關於中年危機的定義是什麼,主持人說了幾個表現:

1、飲料喝得越來越少,開始只喝黑咖啡和白開水了;2、買東西開始注意品質,不會買一大堆看似好看,但從來不用的東西;3、放假時只想躺在家裡,能躺一天;4、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其實這幾個還遠遠談不上中年危機,估計20多歲中招的有一大波。

真正的中年危機應該源自於:我們已不再年輕,但仍然無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35歲撞到職業天花板,老闆說:我只招90後

陳工今年35歲,大學畢業就考入一家國企,一開始做技術,認認真真也拿出過一些成績。

後來被老大看中做中層管理,一路順風順水也就到了中年。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本是常有的事,今年他的直接領導被擠下來,他開始被邊緣化,他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以後該幹什麼呢?他迷茫了,也曾找了幾家公司嘗試跳槽,都在年齡上被卡下來了。很多人事經理告訴他:「我們老闆現在只想招90後」。

這句話太熟悉了,在職場生涯裡這句話從80後調整到90後,也就幾年時間。

企業渴望新鮮血液讓自己適應時代,幾年時間一代人就要面臨被淘汰。這樣的中年怎能不危機?

中年人的危機感來自哪些方面?

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一詞的出現,最早來自 20 世紀 60 年代,加拿大精神分析學家賈克(Elliott Jacques),在對藝術工作者的觀察中發現,許多原本滿懷雄心壯志的工作者,到了四十歲左右,會因為工作或生活其他方面的不順遂,開始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悲觀感受,發明了這個詞。

中年人的危機:

年齡:覺得自己已不再年輕,害怕衰老,害怕優勢的喪失。

身體健康:衰老、脫髮……身體漸漸出現一些小毛病,感覺力不從心沒法再熬夜。

工作:對工作生活失去興趣,感覺無法突破,又擔心被淘汰。

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重重。和伴侶之間感情淡去,柴米油鹽瑣碎得讓人膩煩。

危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心理發展階段論,他將人生分成 8 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會遭遇不同的心理危機。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解決該階段心理危機的過程。

中年危機沒有年齡的具體定義,不同國家、不同性別的中年危機階段都不一樣。

拋開年齡因素,中年危機主要是心理上失去目標和自我認同感。

大部分人並不是一直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現在人越來越自由,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反而容易陷入迷茫。

人的一生該怎麼度過?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才算有意義。

人到中年,我們再次需要自己學習去規劃自己的人生。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優勢,然後再找到自己的重心和目標。

挑戰本身就是成長的契機,所以,中年危機不是毫無希望,而是終身成長的必經之路。

解除中年危機的幾點建議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如果現在就放棄,餘下人生也就如此,就在如果你願意嘗試挑戰,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一、終身學習

未來,人們的平均工作壽命會越來越長。要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如果你不想過了50歲,生活陷入一潭死水,就儘早為自己的下半場做好準備。

發展第二興趣或者第二職業,在面對風浪時,給自己多一個選擇,做好終身工作的心理建設。

二、拓展圈子

圈子太小,接觸的人和事都很固化,你獲取不了新的知識和經驗。

人脈決定了眼界、發展,建議通過不同社交渠道,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視野,找到能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找到自己人生新的方向。

三、鍛鍊身體

身體是奮鬥的基礎,人到中年最應該要去做的就是健身運動。

人長久不運動,自身的身體機能就會老化,活力和精力流失下降,代謝下降,身材也會越來越肥胖。

改善個人的生活習慣,加強自身的鍛鍊可以提高自信,也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生活。

歡迎點讚和評論,遇見蘇西,你將收穫更多情感乾貨和個人修煉指南,陪你成長為更強大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家那閨女2》王鷗自曝「中年危機」 ,擔心觀眾覺得無聊
    自曝有「中年危機」擔心觀眾覺得無聊又美又颯還很知性,是很多觀眾對「新閨女」王鷗的基礎認知,第一次錄製真人秀,面對一房間無處不在的鏡頭,王鷗第一天真的「手足無措」,不止一次對鏡頭說:「每天看著我這樣走來走去,不無聊嗎」。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聽說現在最流行的恐怖屋,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生化危機,而叫中年危機。但現實生活遠比恐怖屋可怕多了,因為,它不只是脫口秀演員口中的段子,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切身體會。別說人家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那是人家早就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今,只是隨性地換個跑道,繼續成功罷了。但時間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的機會,卻是真的不多了。
  • 中年危機都是扯淡!科學證實:中年男人腦力最強!
    所以中年男人真的是很怕很怕很怕過節啊!過節本身不可怕,中年危機才可怕其實啊,中年男人的這些煩惱和困境,背後折射的是中年危機:到了這個歲數上下,時間越來越少,責任越來越重,體能越來越跟不上,自己感覺各種「力不從心」,內心好不平靜!
  • 人到中年,身體不能倍兒棒,中年危機到來如何乘風破浪?
    新時代的中年危機是什麼?有人說:還不完的房貸、保不住的工作、以及拿不到的上海戶口。所謂中年危機,一般見於39~65歲的中年人,其中又以男性居多。中年人扮演著家裡頂梁柱的角色,安撫老人、照顧小孩,像是無所不能的大人,然而事實是隨著時代的發展。
  • 《紅豬俠》:宮崎駿導演對「中年危機」的隱形解讀
    接下來,我將從人物形象、行為表現、情感訴求這幾個方面,來談談宮崎駿導演對「中年危機」的隱形解讀,同時我也會結合電影談談自己對於「中年危機」的理解和感受。一、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精準刻畫,展現中年男人的現實狀態影片伊始,波魯克便以一隻大腹便便、略顯禿頂的豬的形象出現,他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愜意地睡著覺。
  • 中年危機有多難?研究稱47歲是人生最低谷
    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 35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真的躲不掉嗎?
    01這幾年,「中年危機」這個詞兒好像特別火。的確,我們都逃不過被時間追著跑的恐懼感。「初老症、大齡剩女、油膩中年……」各種被粗暴劃定的標準,彰顯著這個社會對30+女性的惡意,提醒我們睜開眼睛、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害怕去幼兒園給孩子開家長會。
  •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重新看待和思考自我是擺脫中年危機的法門
    關於什麼是「中年危機」,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廣義上講,中年危機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的關卡和危機。」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裡充斥著悔恨、錯失、壓力、恐懼、焦慮與迷茫,那感覺正如35歲的但丁所說:「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 如何把中年危機變成中年轉機?|你的幸福曲線|韓焱|山田本一
    在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等等專業知識,剖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年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作者就認為「中年危機」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低谷期常常出現在中年而已。他還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給出了順利度過人生低谷期的幾個有效策略。
  • 《你好布拉德》一個中年危機男人的蛻變
    也許有天,當孩子也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糾結的事情,他們就真的長大了,而我們也真的老了。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電影倒是把片子男主角的生活狀態描繪得很真實,然而端上來最終還是一鍋雞湯,顯然有點油膩了,可已經無奈成這樣,不熬雞湯也沒什麼可寫了的感覺。倒是本·斯蒂勒的表演再次升華,正兒八經的演中年危機,和他的喜劇形象相差甚遠,算是一大看點。
  • X世代澳人的中年危機
    但中年時期與其說是一場危機,不如說是一個反思的時期——反思個人成長的時期,以及接下來究竟需要什麼的時期。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的研究發現,X世代在42歲左右比上一代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欠佳的症狀。晚婚晚育可能是一個原因,這意味著許多人在撫養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是「三明治」夾心的一代。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老馬在一家裝修公司做設計,已經工作快十個年頭了,可就是這樣的多朝元老,在一次裁員中卻被刷了下來,近35歲的老馬,就這樣變成了待業中年人。失業後的老馬,開始奔走在各大招聘會中間,可每次的面試,都像石沉大海一樣,毫無回應,這次老馬找我,就是希望我能給他介紹份靠譜的工作。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大衛·班布裡基著作的《中年的意義》一書,用全書將近20萬字的篇幅來詮釋什麼是「中年」,「中年」的意義是什麼?中年危機和空巢症候群真的無情地襲擊了人類嗎?1、中年的意義這18種定義在本書裡各成一章。雖然人類抵抗不了地心引力和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規律,抵抗不了皺紋、曬斑、肥胖,但是拋開這些表象,「中年」的確是一個千萬年人類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年」的出現是符合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的,要知道史前人類都活不過40歲。大自然進化的奧秘給予人類「中年」這一人生階段,必定有著特殊的原因。
  • 人到中年,如何應對「中年危機」?這三樣東西最重要
    這個時候父母已經年邁,子女還沒有獨立,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來自各方面的責任和壓力都讓人喘不過氣。然而偏偏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面臨「中年危機」。這時父母已經無力幫助我們,不再年輕的我們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很容易被中年危機打倒。那麼,如何應對中年危機?這三樣東西最重要。
  • 中年危機導致的最不幸福年齡是47~48歲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最新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稱,人到中年,謝頂凸顯、婚姻發癢,孩子還未長大成人……中年危機導致的最不幸福年齡是47~48歲。為弄清幸福感與年齡之間的具體關聯,英國央行前任經濟學家、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大衛·布蘭奇福勒及其研究團隊對涉及132個國家的相關數據展開了梳理分析。
  • 《長安十二時辰》中小人物的中年危機
    筆者認為,崔器、徐賓、安柱國這幾個小人物,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在體制內從事政法工作,並且遇到中年危機的人,危機與機遇同時來臨,如何選擇的問題,都擺在了他們面前的。時天保三載上元,崔器應該也已經三十歲出頭了,人到中年,也到了選擇與危機並存的時候。他心知自己永遠不會成為名動天下的「長安焦遂」,但他也想擁有自己的小確幸,成為「長安崔器」。這個沒有多少背景的靖安司行動大隊大隊長(估計頂多高配正科級),也面臨被失勢的太子系連累的問題,更面臨他還能不能成為「長安崔器」的問題。
  • 《中年失業模擬器》點評 如何應付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後的生活
    在私企當打工人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壓力,就是中年失業危機,據說一旦過了35歲,很少打工人便會面臨被辭退的命運。《中年失業模擬器》是Kwing works製作發行的一款傳統RPG風格生活模擬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個35歲普通中年男人。但突然有一天,你被公司開除了!
  • 「71歲婚紗女王活成17歲!而37歲的我想死」:中年焦慮
    畢竟,出生中的大多數人都倒下了。二女友把王薇薇貼在微信上,給我看了故事感慨地說:有人在71歲時活到了女孩17歲,而我在37歲時人到中年承受著巨大的死亡壓力,我不敢死。女友覺得自己的中年焦慮非常嚴重,做什麼事也不舒服。她家的老人經常生病,孩子不聽話,老公因為流行病失去了工作。就連她幾年前唯一的獎金也是由她老公給別人的,這使她成為了無與倫比的崩潰。更重要的是,她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充滿了深深的無力感。
  • 陳春花:如何安度「職場中年危機」?
    任何一個人都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生理意義上的年齡時間我們接受就好。你在中年就是中年、你在老年就是老年,你在少年就是少年。你的時間在什麼地方,就是在什麼地方,這很正常。在中年的時候,會體驗到少年體驗不到的美好、或者複雜、或者豐富、或者莫名其妙。這個莫名其妙是你在中年才能體驗到的,少年時是體驗不到的。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