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印著李白原版《將進酒》,原來我們都背錯了,原版太狂傲

2020-12-17 騰訊網

引言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朝代,其中最富有盛名的就屬漢唐兩朝。漢朝的強大毋庸置疑,而唐朝更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其文化之強盛甚至令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當然唐朝也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出現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詩歌。

而要提到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就不得不說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的詩人李白,他是浪漫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所作的詩歌充滿一種美麗動人的意境,讀起來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感覺。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唐朝劍南道綿州地區,李白天資聰穎,5歲時就能夠背誦六甲,而六甲就相當於是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在他15歲時就已經創作出了多篇詩賦並得到了一些名士的認可與推崇,此時李白也十分崇尚道家思想並開始學習劍術,在李白18歲時曾先後到梓州、劍閣等地遊學,這使他更加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李白既然有大才,當然也想出仕為官,濟世救民,但可惜始終無法走上仕途。李白曾多次拜見本地長史,希望能夠在仕途上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不幸的是有小人進讒言,李白因此被長史拒絕。

無奈之下,李白只好前往長安尋找一位真正的伯樂,能夠將自己引薦給皇帝。當時皇帝玄宗崇尚道教,並且極為喜歡詩詞歌賦,李白為了投其所好,在玄宗狩獵時獻上《大獵賦》,他在這篇賦中大力讚揚玄宗治下的唐朝。

公元742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玄宗皇帝終於看到了李白的詩歌,他對李白的才華十分仰慕,於是就召集李白進宮侍奉其左右,並令李白供奉翰林,至此李白成為了玄宗的御用文人。

李白得到玄宗的寵幸,自然也有人因此產生了嫉恨之心,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李白同樣也對自己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厭煩,於是故意喝酒誤事,給人造成一種狂徒的假象。

曾經有一次,李白在喝的伶仃大醉後奉旨起草詔書,狂傲的李白讓玄宗的寵臣高力士為自己脫靴,日益狂傲的李白終究被人進讒言於玄宗,於是李白漸漸失去了玄宗的寵信,直到有一日,玄宗賞賜了李白一些金錢將他打發走了。

李白用玄宗賞賜的這筆錢遊山玩水,結識了很多友人,比如說當時著名的詩人杜甫、高適等。他縱情於名山大河之間,每到一處都會遊玩上半日,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詩歌作品。

在離開皇宮足足有8年之後,李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將進酒》,將自己鬱郁不得志和豪邁灑脫的心境酣暢淋漓的在詩中表現了出來,其中一些經典名句,相信各位讀者都不陌生,筆者在這裡也就不一一列出。

但相信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這篇《將進酒》可能並非李白原文,人們在重修敦煌莫高窟時,在藏經洞中發現了李白的原文,但由於現今的版本已經深入人心並且原版內容過於狂傲,因此至今課本教材裡的詩文都沒有更改。

其實李白寫的原版詩名叫做《惜樽空》,《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與灑脫,相信自己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地方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只要耐心等待,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

而原本詩中的「天生吾徒有俊才」則凸顯出一種狂傲之氣,不需要任何人認可,我就是有才,幹什麼事情都能夠成功。除此之外還有更狂的就是原版詩中的「古來聖賢皆死盡」,這何止是狂,簡直是狂得一塌糊塗。

但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豪邁奔放的人,多年仕途不如意的生活並沒有磨平他狂傲的稜角,也許對於李白來說,吟一首豪放浪漫的詩歌才能發洩他心中的情緒。

相關焦點

  • 「敦煌遺書」發現李白《將近酒》原版?狂傲炸了!
    「敦煌遺書」發現李白《將近酒》原版?狂傲炸了!版《惜罇空》 與李白的《將進酒》吻合度很高 僅有個別字句有差 疑似《將進酒》原稿 相較於我們課本學的《將近酒》 《惜罇空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1990年,一批敦煌文獻的出土引起了人們關注。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其實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將進酒》,其實是宋朝文人改動過的,因為原版更加狂的無邊無際,或許宋朝文人認為這實在是太狂了,有損李白的聲望,所以才進行了文字上的調整和雕琢。那麼,唐版的《將進酒》究竟寫了什麼呢?其實《將進酒》在唐版上,叫《惜罇(zūn)空》,也叫《惜酒罇空》,而這首詩才是李白在酒宴上吟唱的原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
  • 課本裡的《將進酒》被改動過,原句狂得無法無天,難怪不讓我們背
    在宦海中遊歷了一段時間後,李白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他的酒量似乎也增加了,他的詩意和藝術風格變得更加瘋狂。李白漫遊梁宋時,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但是你知道我們目前熟悉的句子不是李白寫的原文嗎?一件作品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某些字詞和句子被更改是不令人驚訝的。但是,《將進酒》卻不是這樣。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將進酒》是李白經典的古風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盡顯詩人狂傲本色。因為當中蘊含的「正能量」,歷來為人傳誦稱道。但是,隨著這首詩的「敦煌古本」在網絡走紅,網友們發現:這一句充滿「正能量」的詩,有可能並不是李白所寫,並且取代它的還是一句令人灰心喪氣的「天生吾徒有俊才」。
  • 一直以為流傳的《將進酒》是原作,沒想到「新版本」讀起來更狂
    發現新版本《將進酒》早在1900年,一位外國考古學者專門來到敦煌探究敦煌文化,他經過一番查找發現了一個破敗的古廟,古廟被沙土埋在地下已有上百年不見天日,古廟裡藏著大量的經卷文本,還有幾具骷髏守在經卷旁邊。
  • 《將近酒》究竟讀jiang還是qiang,我們學過的是不是李白的原版
    這也是中學老師教我們讀qiang的主要由來,大體是將詩經中的「將」引用至李白這首詩裡,但是這樣的引用是否合適呢。我們可以再來看看另一本權威詞典《辭源》中給出的注釋,《將近酒》讀音標註為jiang,釋義為「且」的意思。
  • 課本上的《將進酒》被改動過,原句狂得無法無天,難怪不讓我們背
    李白的《將進酒》不僅流芳百世,還在當今網絡裡被改編成許多有趣的版本。而我們在課本上的《將進酒》也被人改動過,並非李供奉的原作,據說原作的語句非常逆天,因此為了和諧社會,就不讓我們背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李供奉當時所作的《將進酒》並非我們課本上的《將進酒》。關於,它被改動的原因,不是歷史自然因素影響而成,據說是有人故意修改掉的。根據考古記載,最早發現李供奉《將進酒》被改動的線索在敦煌。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到底應讀「qiang」還是「jiang」?
    24歲那年,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僅僅在2年後,他便感慨「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了,看淡一切之後,李白失去了往日的磅礴大氣,而是變得鋒芒畢露: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晚年時,李白玩不動了,孤獨一直陪伴著他: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除此以外,李白對妻子不好、對好友不夠仗義等說法都有。在筆者看來,這些質疑都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古人,其實都多少會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咱們對他詩歌的喜歡。但作為一個教師,筆者在近日聽到的一個家長的抱怨,卻讓我想了很多。這位高中生的家長表示:「勸人喝酒的《將進酒》,為何入中學課本?」
  • 《將進酒》到底該怎麼讀?據說90後都讀錯啦!
    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將進酒》上周末小六哥去姑媽家蹭飯剛好聽到侄子在背詩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聽到「將進酒,杯莫停」小六哥趕緊喊停——「等等,什麼進酒?侄子說,「jiāng進酒啊」小六哥懷疑人生了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可不是這麼教的啊我們這一代都讀「qiāng進酒」神奇的是,我那60餘歲受過大專教育的姑媽也說將進酒的「將」應該讀「jiāng」到底是小六哥錯了還是這個世界錯了?
  • 李白的一首詩,本來覺得很狂,改過之後還是很狂,你知道是哪首嗎
    我們在讀到李白的《將進酒》的時候呢,覺得李白這詩顯得大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但是在1900年的時候,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盛唐抄卷,就有好幾個是李白的詩卷,這其中就有一篇題目《惜罇(zūn)空》,看過之後,李白不止是大氣,還狂妄。
  • 生命裡的絕唱 李白《將進酒》賞析(第一部分,綜述)
    關鍵詞:李白 供奉翰林 輔佐君王 《將進酒》 浪漫主義一、開篇大家好,今天我要賞析的是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實在是太出名了,已經被很多人賞析過,其中不乏大家。不過他們賞他們的,我賞我的,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賞析的心境不一樣,表述的東西自然也就不一樣了。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浪漫主義詩人。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入選美國教材,中國學生看到原版後沉默了
    ——杜甫《飲中八仙歌》 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名流千古的詩人,其中不乏開創一個體系的能人,但是被稱為詩仙的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李白。李白的詩歌有著獨特的風採,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詩歌中,卻又有著自信和狂傲,嚮往隱逸生活的同時卻有著極大的政治抱負,正是這樣矛盾糾錯的感情,才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青蓮居士。
  • 詩仙李白與詩鬼李賀的《將進酒》鑑賞,誰更勝一籌?
    李白和李賀,一個被譽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鬼」,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詩歌歷史上,他們像彗星一般掠過長空,驚世駭俗;在詩歌王國裡,他們都是盛開的奇葩,光鮮奪目,使無數後人為之讚嘆不已。將進酒,是樂府民歌曲辭,意為勸酒歌。國人自古就有勸酒的習慣,從這個曲牌就可以看出,寫出來的必然是飲酒人狂歌縱飲的神態。
  • 敦煌石窟的壁畫
    下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敦煌石窟的壁畫。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屬於水粉壁畫,它用的材料有哪些呢?其中有些材料是礦石染料,不容易變色,但是像赭石這種材料就容易變深,含鉛的材料易氧化,由白變黑,所以我們到莫高窟去看壁畫不是它原來的樣子,那些壁畫中黑色的部分當時是白色的。原來的樣子我也看過,就在克孜爾石窟。當時克孜爾石窟編號是新一窟,但在1984年坍塌了。坍塌了就屬於封閉狀態,坍塌的部分有新挖出來的,都是非常光鮮的,就跟我們看新的花布一樣,當時我看了很受震動。
  • 李白將進酒賞析
    作者簡介/《將進酒》[唐代詩人李白所作樂府詩] 編輯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
  •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酒酣耳熱,李白提曹植幹什麼?
    在《將進酒》中,李白提到了三個人,老友岑勳(岑夫子)、元丹丘和曾經的曹魏時代的陳王(曹植曾被封為陳王)。拿曹植的一貫做派說事,勸二位老友飲酒盡歡,誰還推辭得了呢?這也說明,李白勸酒的手段確實高明。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曹植在風流倜儻於當世的同時,也失去了登基南面的機會。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這是從大河奔流講到了時間的流逝,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有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種青春易逝的感慨不僅李白有,我們也都有吧,可是誰能說的像他這麼誇張呢?「朝如青絲暮成雪」,從青春到垂老的人生被他就安排到了一天的時間裡,人生如此短促,誰能不震撼,誰能不心驚呢!
  • 李白的生活是如何逍遙自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將進酒》!
    李白和朋友們相聚,動不動就高歌一曲,讓許多朋友非常欣賞李白的作詩風格。李白的一生創作了無數詩詞,比較經典的詩詞有《將進酒》、《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等名著詩詞。主要是他的思想比較像黃老列莊,所以他作的詩詞比較所前人的影響,使李白創作新意詩詞比較喜歡喝酒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