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朝代,其中最富有盛名的就屬漢唐兩朝。漢朝的強大毋庸置疑,而唐朝更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其文化之強盛甚至令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當然唐朝也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出現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詩歌。
而要提到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就不得不說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的詩人李白,他是浪漫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所作的詩歌充滿一種美麗動人的意境,讀起來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感覺。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唐朝劍南道綿州地區,李白天資聰穎,5歲時就能夠背誦六甲,而六甲就相當於是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在他15歲時就已經創作出了多篇詩賦並得到了一些名士的認可與推崇,此時李白也十分崇尚道家思想並開始學習劍術,在李白18歲時曾先後到梓州、劍閣等地遊學,這使他更加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李白既然有大才,當然也想出仕為官,濟世救民,但可惜始終無法走上仕途。李白曾多次拜見本地長史,希望能夠在仕途上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不幸的是有小人進讒言,李白因此被長史拒絕。
無奈之下,李白只好前往長安尋找一位真正的伯樂,能夠將自己引薦給皇帝。當時皇帝玄宗崇尚道教,並且極為喜歡詩詞歌賦,李白為了投其所好,在玄宗狩獵時獻上《大獵賦》,他在這篇賦中大力讚揚玄宗治下的唐朝。
公元742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玄宗皇帝終於看到了李白的詩歌,他對李白的才華十分仰慕,於是就召集李白進宮侍奉其左右,並令李白供奉翰林,至此李白成為了玄宗的御用文人。
李白得到玄宗的寵幸,自然也有人因此產生了嫉恨之心,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李白同樣也對自己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厭煩,於是故意喝酒誤事,給人造成一種狂徒的假象。
曾經有一次,李白在喝的伶仃大醉後奉旨起草詔書,狂傲的李白讓玄宗的寵臣高力士為自己脫靴,日益狂傲的李白終究被人進讒言於玄宗,於是李白漸漸失去了玄宗的寵信,直到有一日,玄宗賞賜了李白一些金錢將他打發走了。
李白用玄宗賞賜的這筆錢遊山玩水,結識了很多友人,比如說當時著名的詩人杜甫、高適等。他縱情於名山大河之間,每到一處都會遊玩上半日,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詩歌作品。
在離開皇宮足足有8年之後,李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將進酒》,將自己鬱郁不得志和豪邁灑脫的心境酣暢淋漓的在詩中表現了出來,其中一些經典名句,相信各位讀者都不陌生,筆者在這裡也就不一一列出。
但相信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這篇《將進酒》可能並非李白原文,人們在重修敦煌莫高窟時,在藏經洞中發現了李白的原文,但由於現今的版本已經深入人心並且原版內容過於狂傲,因此至今課本教材裡的詩文都沒有更改。
其實李白寫的原版詩名叫做《惜樽空》,《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與灑脫,相信自己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地方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只要耐心等待,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
而原本詩中的「天生吾徒有俊才」則凸顯出一種狂傲之氣,不需要任何人認可,我就是有才,幹什麼事情都能夠成功。除此之外還有更狂的就是原版詩中的「古來聖賢皆死盡」,這何止是狂,簡直是狂得一塌糊塗。
但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豪邁奔放的人,多年仕途不如意的生活並沒有磨平他狂傲的稜角,也許對於李白來說,吟一首豪放浪漫的詩歌才能發洩他心中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