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公眾號(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前幾天,我們突然發現微信開始測試一個「喪心病狂」的更新,是關於公眾號的:
公眾號封面就可以直接看到內文數據了 !
圖源網際網路
這波操作對於中小號來說,簡直是公開處刑。
想想以後大家可能都不看標題,直接根據數據選擇要看哪篇,感覺心裡拔涼拔涼的。
仔細研究一番後,我們發現,最近微信在公眾號的小動作,還真不少……
01
公眾號改版,都改了啥?
這次的公眾號改版,主要體現在「封面展示數據」和「強提醒機制」兩方面。
1)封面展示數據
在最新發布的安卓內測版微信中,公眾號的封面展示有了很大調整。
首先,在公眾號的封面就可以直觀的看到「閱讀、贊、n 位朋友分享」這三項數據:
圖源網際網路
不僅如此,這種數據展示還有多種形式。
比如上圖中,第一、二條顯示的都是「朋友分享」,第三條顯示的則是「朋友讀過」,四條乾脆沒有朋友動態,五條則只顯示了點讚數量。
不過,這種區別到底是和數據掛鈎,還是和條數掛鈎,現在還沒有定論。
同時,封面顯示的數據並不是實時更新的,會有一定程度的延遲。
其次,新版本的公眾號取消了「摘要」,在卡片頁面再也看不到它了。
不過,改版後轉發文章是看到數據還是摘要,還無從驗證(因為我們還沒找到人被內測到)。有被測試到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們一下鴨!
最後,公眾號的標題的字體被整體加粗,色號也比之前更黑,變得更加醒目了。
不過,這一行信息一加上,感覺本來就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公眾號卡片更擠了……
2)強提醒機制
除了封面展示數據,根據 @微果醬的爆料,最近公眾號還開始小範圍灰度測試「訂閱號強提醒」機制。
圖源:微果醬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訂閱號消息一欄,露出的不僅僅是推送的公眾號和標題,還有「常讀更新」「你錯過的訂閱更新」「超過50人點讚」以及「星標公眾號名稱」等內容。
不僅如此,微信還對上述信息做了加粗處理,更大程度地吸引用戶眼球;同時,進入信息流列表後,被推薦的文章也在最上端。
不過,這個功能現在還在灰度測試,只有小範圍「幸運兒」才能看到。
02
公眾號為什麼要這樣改?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今年6月,微信團隊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出目前公眾號的3個目標:
第一是今年要把盤子做更大,也就是說想讓更多以前不怎麼瀏覽訂閱號內容的人,喜歡上閱讀;
第二是打造豐富的內容形態,希望通過不同的內容形態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
第三是做閱讀效率優化(智能排序)的底層思考,這個底層思考的核心點是「常讀用戶的邏輯」
我給大家翻譯一下:
第一個目標的意思是「提高常讀用戶數量」;
第二、三個目標基本是「提高打開率」「提高內容的閱讀效率」,都是針對公眾號常讀用戶的,也就是讓他們多打開公眾號、幫他們篩選更好的內容。
不難發現,公眾號這次甚至今年以來的改版,都是從三個目標出發的:
首先是「強提醒機制」,給「常讀更新」「你錯過的訂閱更新」「超過50人點讚」等內容加粗,相當於給用戶推薦 ta 平時最喜歡看的內容,吸引用戶點擊,明顯對應「提高常讀用戶數量」。
然後是「封面展示數據」,用數據輔助用戶做出「是否要讀」的判斷,再加上如今微信的信息流推薦機制,則是想幫助用戶更快的篩選出值得讀的文章。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近年來,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連年走低。
這不僅是因為受到短視頻衝擊、用戶興奮閾值提高,還是因為公眾號本身的閱讀效率逐漸降低。
一方面,用戶變了。
帳號和用戶的關係其實是動態的,人在變化、號的內容也在變,可能用戶剛剛關注的時候很喜歡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不再看,甚至取關了。
這就要求公眾號的號主,擁有很強的內容迭代能力。
公眾號已經走到了第8年,到現在,公眾號的頭部帳號們幾乎已經固定了,他們擁有最多的資源,有能力進行內容的更新迭代。
但是,很多中小號是沒有這樣的資源,甚至沒有這種思維。
人變化了,號卻沒有變化,這種關係體現到數據上,就是公眾號的整體盤子大了、每個號的粉絲數也漲了,但是打開率反而下跌了。
另一方面,找到好的公眾號內容越來越難了。
隨著時間的積累,被誘導關注的號越來越多,低質量內容淹沒了用戶真正想看的內容。
根據官方的統計,在過往的時間排序下,用戶在訂閱號消息列表看到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平時根本不會看的帳號。
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給用戶的感覺就是「公眾號的文章質量整體下降了」。
其實,公眾號文章的質量並沒有下降,只是被太多太雜的差內容給稀釋了,導致大家都不知道好內容在哪兒。
因此,從今年以來,公眾號幾次改版都致力於為用戶做內容推薦。
它們本質,都是「在「流量增長」紅利消失之後,開始在「流量效率」層面上進行更多投入」。(引號內觀點來自@池騁)
03
改版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次改版對我們從業者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馬太效應加劇
雖然初衷是幫助用戶更快篩選優質內容,但「封面展示數據」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行業內的馬太效應。
因為,如果想通過這個功能,實現幫用戶快速篩選優質內容,那需要這樣一個前提:
數據更高的內容,一定都是更值得讀的內容。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未必。
現在行業內的10w+ 比比皆是,但很多內容都是靠著譁眾取寵獲得數據,未必都是值得一讀的內容。
同時,這個功能很可能催生這樣一種現象:
當一篇內容一般、但閱讀10w+ 的大號文章,和一篇內容優質、閱讀量只有幾百的小號文章同時出現,很多用戶都會選擇打開大號的文章。
這樣一來,只會使得大號更強,小號越來越弱。
2)對內容的要求更高
不過,難道中小號就沒有辦法突圍了嗎?
當然不是,微信爸爸還是了給了機會的,從「強提醒機制」就能看出來。
我們再來複習一遍「強提醒」的推薦機制:
「常讀更新」「你錯過的訂閱更新」「超過50人點讚」「星標公眾號名稱」……
也就是說,你的常讀用戶、星標用戶們,會有更大的可能性看到你的推送;內容越優質、點讚的人越多,越有可能被推薦……
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曝光,提高內容打開率。
這就要求中小號能夠保證長期輸出優質的內容,持續提高用戶對你的內容認可度,讓他主動做出星標、常讀、點讚等動作,不斷增加常讀用戶。
同時,我們一定要有「爆款思維」,不要只會長期悶頭輸出,多去了解用戶需求,多發掘熱點選題、適合你的選題,儘可能寫出爆款,給公眾號漲粉。
高常讀用戶比例 × 高打開率 × 有爆款,足以把你變成一個高價值的公眾號了。
04
結語
近年來,尤其是短視頻興起之後,總有這樣一種觀點在蔓延:
公眾號即將成為沒人看的「古典自媒體」,已經不行了。
其實,只要有微信的基本盤在,微信公眾號就不會完。
只是,公眾號這個行業之前有太久的流量紅利期,此時大家的「成功成本」很低;因此當紅利期消失,正常進入平穩期,很多人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紅利消失不代表衰落,更不代表會完。本周我們也會就這個話題,再給大家做個詳細的拆解,大家可以持續關注一下~
不過,網際網路的環境一直都是這樣瞬息萬變,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尋找突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