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即1935年9月18日,容克斯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第一架原型機首飛成功。
轟炸機投彈時的俯衝角度越大,則命中精度越高,這就決定了轟炸機從垂直俯衝時精度最高。訓練有素的「斯圖卡」飛行員在飛行學院中,需要從2000~3000米開始大角度俯衝,將炸彈投入直徑20米的圓圈內。最有經驗的「斯圖卡」王牌飛行員甚至可以命中直徑僅有5、6米的目標,有時甚至會直接擊中坦克。圖為投彈炸毀蘇聯「馬拉」號戰列艦的「斯圖卡」,飛行員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
轟炸機戰鬥力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它對敵人士氣的影響,從Ju.87B開始,「斯圖卡」配備了兩臺能夠發出巨大高音的警報器,這種警報器通過迎面氣流吹過上面的螺旋槳來發出聲音。俯衝時,「斯圖卡」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呼嘯聲,即便沒有被炸彈擊中,敵軍士兵也會陷入到極度恐慌之中。能夠引起如此巨大的恐慌,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料。圖為Ju.87V1結構圖,這是「斯圖卡」第一架原型機,可以看到尾翼部分與批量生產型有很大不同。
最初,這種警報器被飛行員成為「傑裡喬小號」,其目的並不是要威懾敵人,而是要通知飛行員。由於警報聲的音調不斷變化,飛行員可以通過音調來確定俯衝時的速度,以便及時將飛機改出俯衝狀態,不至於因為過載而解體。圖為「斯圖卡」第二架原型機,尾翼與第一架原型機相同,也配備兩葉螺旋槳。
如果飛行員因為過載暫時失去知覺,飛機上還安裝了一個特殊裝置,當達到最低高度時,會自動將飛機改出俯衝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自動俯衝」,世界上第一種裝備的同類設備。圖為「斯圖卡」第三架原型機,改為一個垂直尾翼,並安裝了三葉螺旋槳。
同樣,「斯圖卡」還第一次在飛機上安裝了氣動剎車裝置,這個裝置就位於機翼下方,可以降低俯衝時的速度,能夠讓飛行員更加精確地進行瞄準。「斯圖卡」另一個特徵就是獨特的倒鷗式機翼,從前方看就是W形,如此特殊的設計,讓它擁有很高的識別度。圖為「斯圖卡」第四架原型機Ju.87V4,它成為首批生產型的藍本。
「斯圖卡」的俯衝戰術包括進行半滾改變航向,然後尋找目標,再進入俯衝狀態。這樣使飛行能夠快速建立坡度很大的俯衝航線,並能夠讓目標始終保持在飛行員視野當中,但需要飛行員具有非常好的技術,在俯衝過程中保持鎮定。
「斯圖卡」首次參戰是在西班牙,Ju.87首次展示了精確轟炸能力。隨後在波蘭、西線閃電戰和蘇德戰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這種俯衝轟炸機也理所應當地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反艦武器,共擊沉數十艘軍艦和數百艘運輸船。圖為在西班牙內戰中的德國「禿鷹軍團」的Ju.87A(上),二戰前德國空軍的Ju.87A(下)。
在「不列顛戰役」中,「斯圖卡」首次面對強大的空中力量,從而遭受了慘重的損失。1943年隨著英美戰鬥機數量的增加,以及戰鬥力的不斷提升,「斯圖卡」幾乎成為靶子。因此,德軍將Ju.87從西線調離,轉而投入到地中海戰場。圖為「斯圖卡」第二種生產型Ju.87B(上),1939年9月首次參加了入侵波蘭的戰役。1941年春,參加巴爾幹和希臘戰役的Ju.87B。
但是在戰鬥機和防空火力都較弱的東線,「斯圖卡」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後期被改為反坦克攻擊艦,機翼下以吊艙的形式安裝兩門37mm機炮。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37mm機炮巨大的吊艙,發動機艙蓋上有一個白色的坦克標記,表明這架「斯圖卡」是專門用來執行反坦克任務的特殊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