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會有兩次降準嗎?機構:可能都不夠

2020-12-23 騰訊網

編者按:申萬宏源秦泰團隊今日發表研報指出,明年為了維持一個實際上並不低的信用擴張的「中性環境」,兩次降準+適量MLF淨投放是一個合理的政策選擇。

維持明年再貸款再貼現等額續作和政府存款全年減少8500億的假設,秦泰團隊認為1月和7月(三季度)兩次降準各50BP才是一個合理的政策選擇,且兩次降準操作之後,並不需要大規模回籠MLF,全年仍需淨投放1萬億MLF才能實現年底M2增速9.4%的目標,但這樣的MLF淨投放規模並不會引發市場預期的明顯分歧。

這種操作一方面不會大幅增加商業銀行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因央行此前進行過降準置換MLF的中性操作,只要明年的降準前後做好市場溝通,市場預期不容易因為降準操作而產生很大的分歧。綜合而言,秦泰團隊認為,明年同樣採取「縮表的降準」來代替大規模的MLF淨投放是完全可行且必要的。

12月MLF操作是提前投放流動性嗎?

1、討論明年的貨幣操作環境之前,適逢央行於12月中旬增量3500億續作MLF,一度引發市場的預期分歧。MLF的近兩次投放,都和明年的貨幣操作沒有直接的關聯。更符合邏輯的可能性是央行合理預期到年底財政存款將迎來高增,導致對基礎貨幣的擠出,從而在11月30日、12月15日連續淨投放5500億MLF進行對衝,以維持年內信用擴張稍顯寬鬆的增長環境,不至於收緊過早、過快。

2、總的來說,央行年末的MLF淨投放並不具備提前操作的屬性,而是為對衝政府存款高增的被動之舉,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明年的貨幣政策操作方向。

3、那麼,明年的貨幣操作會採取怎樣的組合呢?這個問題首先將取決於央行操作明年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所對應的「重回中性」的M2和社融增速水平。

不急轉彎:明年目標是中性而非緊縮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貨幣財政政策「精準有效,不急轉彎」,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這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貨幣政策中長期要求是一致的:貨幣政策應保持長期中性,而不是持續的寬鬆或寬鬆——緊縮波動。

2、具體到明年的貨幣政策目標,「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反映潛在產出水平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也精確地指向一個中性的信用擴張環境,而並非大幅緊縮。

3、預計2021年社融增速將從今年年底的13.8%左右降至明年年底的10.6%左右,對應的M2增速約從11.0%左右降至約9.4%。

4、那麼,明年央行將以何種方式,是降準還是基礎貨幣大幅投放,來維持這一併不低的信用增速呢?

「擴表的再貸款再貼現」之預期擾動

1、「擴表的再貸款再貼現」是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採取的主要流動性投放方式之一,這種方式迥異於過去五年操作慣例。因市場不熟悉這種模式,已經對今年的貨幣政策預期造成一定的擾動,並可能在明年帶來更大的預期分歧。

2、疫情衝擊後央行史無前例地在半年之間新增2.2萬億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這種非公開操作工具構成今年基礎貨幣擴張的主要工具。但是再貸款再貼現並不是一個常備基礎貨幣工具,今年的大額投放是疫情衝擊下的應急式操作,1年到期後不但難有增量,甚至可能存量還會有所減少,很有可能觸發貨幣環境的「自然收縮效應」,給明年的市場預期帶來進一步的理解困難。

3、明年為了維持一個實際上並不低的信用擴張的「中性環境」,應該如何操作?這將是在「天量MLF淨投放」和「中性降準」之間尋找精確均衡的一個過程。

MLF超量投放vs「縮表的降準」:優劣立現

1、若僅依賴MLF投放,所需規模過大,操作成本過高。假設明年不降準,而是依賴MLF淨投放維持M2增速年底在9.4%左右,那麼需要投放多少MLF呢?我們測算的結果是淨投放2.9萬億。但是這樣的操作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預期分歧,給市場帶來大幅寬鬆的「預期幻象」;大規模的MLF投放還會給商業銀行帶來額外的成本,會使得商業銀行利潤率產生一定損失——而降準則不會造成商業銀行成本上的顧慮。

2、兩次降準+適量MLF淨投放是一個合理的政策選擇。維持明年再貸款再貼現等額續作和政府存款全年減少8500億的假設,我們認為1月和7月(三季度)兩次降準各50BP才是一個合理的政策選擇。且兩次降準操作之後,並不需要大規模回籠MLF,全年仍需淨投放1萬億MLF才能實現年底M2增速9.4%的目標,但這樣的MLF淨投放規模並不會引發市場預期的明顯分歧。

這種操作一方面不會大幅增加商業銀行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因央行此前進行過降準置換MLF的中性操作,只要明年的降準前後做好市場溝通,市場預期不容易因為降準操作而產生很大的分歧。綜合而言,我們認為,明年同樣採取「縮表的降準」來代替大規模的MLF淨投放是完全可行且必要的。

作者:申萬宏源宏觀秦泰團隊

來源:財聯社

相關焦點

  • 申萬宏源:明年會有兩次降準嗎?可能都不夠
    1)討論明年的貨幣操作環境之前,適逢央行於12月中旬增量3500億續作MLF,一度引發市場的預期分歧。MLF的近兩次投放,都和明年的貨幣操作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再貸款再貼現並不是一個常備基礎貨幣工具,今年的大額投放是疫情衝擊下的應急式操作,1年到期後不但難有增量,甚至可能存量還會有所減少,很有可能觸發貨幣環境的「自然收縮效應」,給明年的市場預期帶來進一步的理解困難。3)明年為了維持一個實際上並不低的信用擴張的「中性環境」,應該如何操作?這將是在「天量MLF淨投放」和「中性降準」之間尋找精確均衡的一個過程。
  • 還有機構高呼明年或有兩次降準
    有機構分析認為,英國病毒變異強化了做多債券邏輯,而政策「穩」的確定性、資金「松」的確定性,意味著搶跑行情可能已經開啟。盤面上,今日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大漲0.37%,而前一交易日已漲0.18%。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6今日收益率下行3.5bp報3.23%,10年期國開活躍券200215收益率今日下行3.25bp報3.61%。
  • 申萬宏源秦泰:明年1月和7月兩次降準是合理的政策選擇
    摘要 【申萬宏源秦泰:明年1月和7月兩次降準是合理的政策選擇】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秦泰表示,明年同樣採取「縮表的降準」來代替大規模的MLF淨投放是完全可行且必要的。
  • 央行已連續5個月超量續作MLF,明年1月會降準嗎?
    華創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周冠南也表示,如果動態地去分析12月所面臨的流動性狀況,可能更有利於理解央行MLF操作及其市場的信號,央行MLF操作可能是瞄準跨年,在跨年壓力之下,央行當前「所做」可能就不是偏寬鬆了。
  • ...專家:明年1月全面降準可能性較小,未來中期市場利率或穩中有降
    央行稱,以上公開市場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另外,本期的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月兩次到期的MLF資金共計6000億元,此外,15日有6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流動性淨投放9000億元。
  • 專家:特殊時期貨幣政策退出時機基本成熟 明年上半年降準可能性小
    超額續作MLF與降準都能起到補充金融體系流動性的作用,它們之間存在替代關係。年初,央行三次降準後,市場曾預期年內還會有一至兩次降準。如今隨著央行更加明確地選擇MLF渠道補水,市場降準預期已基本消失,這在資產價格已有可觀漲幅情況下,更有利於抑制資產泡沫,防止產生新的金融風險。因此,預計明年上半年降準可能性非常小,而是會更多利用MLF、逆回購等手段調控流動性。
  • 央行9500億MLF操作創記錄新高,跨年流動性穩了,明年1月降準希望破滅?
    // 央行超額續做MLF //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2月15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95%、2.20%,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 明年1月會不會降準?央行連續5個月超量續作MLF 同業存單利率趨勢性...
    華創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周冠南也表示,如果動態地去分析12月所面臨的流動性狀況,可能更有利於理解央行MLF操作及其市場的信號,央行MLF操作可能是瞄準跨年,在跨年壓力之下,央行當前「所做」可能就不是偏寬鬆了。
  •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 業內人士: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MLF再次超額續做。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 春節前資金缺口或達2萬億,降準「紅包」正在路上?
    為緩解資金壓力,2020年1月1日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8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那麼,2021年資金缺口有多大?據國泰君安測算,2021年春節前資金缺口大約2萬億元,央行接下來會如何操作?
  •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
    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明年1月實施全面降準的可能性較小隨著MLF持續的超額續做,多數觀點認為,未來貨幣政策會逐步回歸正常化,不會急於轉向。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流動性分層、信用利差走闊的背景下,央行或將更加關注長端利率。
  • 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分別於12月21日、22日、23日開展了1100億元、1300億元、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實現淨投放
  • 蔚財早訊 | 住建部定調2021年房市;明年降準100基點更合理?
    對於明年LPR報價,有觀點認為,明年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下行,1年期LPR報價可能小幅下調,而MLF利率將保持不變。由於當前監管層正在強化對房地產金融的宏觀審慎管理,若明年房價出現較快上漲勢頭,針對房貸的5年期LPR報價有可能單獨上行,屆時企業貸款利率和居民房貸利率走勢分化將會加劇。
  • 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 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原標題:《駐京專電》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交通銀行
  • 降準近了?國常會重磅發聲:金融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運用降準等...
    記者注意到,國常會先發聲「降準」,隨後央行在數周內執行落地的情況,在最近一年頗為常見。此次國常會提出了「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結合特別國債密集發行的大背景,是否意味著降準的腳步再度臨近?減少收費主要是指在向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銀行及相關助貸增信機構要下調評估費、擔保費等非息費用。以往,在一些小微企業貸款中,這部分費用有時甚至高於貸款利息。王青說,今年前五個月信貸、社融的量已經起來了,說明融資難問題正在緩解。這條政策的重點指向是融資貴。作為政策效果的具體體現,未來幾個月企業一般貸款利率或許會有更大幅度下行。
  • MLF超額續做成常態 「1月全面降準」未必再來
    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12月7日和16日分別各有3000億元MLF到期,累計到期規模達6000億元,而央行此次操作規模較到期多3500億元,這也是央行連續第5個月超額續做MLF。
  • 央評君說降準▕ 央行降準 全球市場如何反應?
    除了對國際匯市、股市的影響,對於未來中國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的走向,陳一佳介紹,很多國際機構認為,中國還會有後續的動作。 陳一佳(路透社財經評論員):中國未來還會有降息降準的動作從現在中國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狀況去分析,華爾街認為在未來可能還會看到來自於中國央行與中國政府更多的行動,特別是這一次的降準之後,其實中國大銀行的準備金率依然是高達17%,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較高的水平,所以還有很大的一些政策浮動的空間,野村債券一個分析師甚至認為,今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有四次降準
  • 今年最後一期LPR利率落定 連續8個月「按兵不動」 短期內降準降息...
    在上半年新冠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時期,中國央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下調MLF利率,1年期LPR和5年期LPR也分別下調。   自5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效果逐漸顯現,經濟恢復趨勢逐漸明朗,總量寬鬆政策不再加碼,LPR也保持穩定。
  • 新年央行發放大禮包:全面降準0.5% A股影響看過來
    關於此次降準釋放多少資金,有哪些看點,券商如何解讀,對股市有何影響?1、此次降準釋放多少長期資金?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2、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 考研兩次都敗在研究生複試環節,三戰要換學校嗎?會直接被刷嗎?
    不少考生在參加研究生考試的時候,由於考得不好,很可能連調劑的資格都沒有,自然很讓人遺憾。但要是兩次都進入了研究生複試,兩次都被刷掉,這樣的考生是否很倒黴?考的分數不低,卻無緣研究生,是實力問題,還是另有隱情?兩次都在研究生複試中被刷,打算三戰考研,有必要更換學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