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魚雷艇,在海軍中擔當的角色是刺客,一擊必殺。如若不中,則立刻用自身輕盈的高速優勢撤離戰場,不與敵人纏鬥。因為它沒有什麼裝甲保護,那薄薄的艙室被驅逐艦一炮就可以打成兩半。
德國雷擊艦,在二戰中,這種軍艦更類似於驅逐艦,它們的噸位接近,主要以大型魚雷為主要攻擊武器,在艦艇上還裝有一些火炮。一些軍艦在上面裝了3聯裝或者4聯裝的魚雷發射管用於近身搏鬥。
這兩位近距離格鬥海上殺手在英吉利海峽互相廝殺了好幾次,各有勝負。
(金牛座號襲擊艦,偽裝之下都是火力,武裝到了牙齒,但它逃跑了)
1942年5月12日,英國情報部門送來了一份消息:德國輔助巡洋艦「金牛座」號改造完畢,即將被派往海上執行破交任務。這艘襲擊艦原本是德國一家海運公司擁有的貨船,原名開羅號。1936年建造於基爾的克虜伯船廠。長134米,寬17.3米,排水量11000噸。有一臺3750馬力的柴油機,航速能達到14節。續航力在12節時,能達到50000海裡。1941年至1942年間,德國海軍將它改造成輔助巡洋艦,安裝6門150毫米炮,2門37毫米炮,4門20毫米炮,2具魚雷發射管。從無害的商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海上殺手,可想而知,要是讓它潛入大洋,毫無還手能力的盟軍商船如果碰見這個惡魔,基本只有死的命運。
金牛座號要想從荷蘭的鹿特丹母港進入獵物目標豐富的大西洋。危險的多佛爾海峽就是必經之路。為了確保安全,德國海軍派出了第5雷擊艦的4艘軍艦對它進行前呼後擁的護航。這4艘雷擊艦是禿鷹號、獵鷹號、白尾鷲號和臭貓號,此外還有第二和第8掃雷艇支隊的16艘掃雷艇和第4S艇支隊的5艘魚雷艇。
(白尾鷲號雷擊艦,它被幹掉了)
13日凌晨3時15分,這支目標明顯的大型艦隊被英國人發現,遭到多佛爾海岸炮兵的14英寸重炮的轟擊,由於距離太遠,炮擊未能湊效。接下來英國的MTB魚雷艇蜂擁而至,他們在晨霧的掩護下試圖擾亂護航編隊的隊形,但遭到所有德國艦艇的猛烈射擊,有2艘魚雷艇被擊中起火,其中一艘MTB220被S艇圍攻,重傷被俘。
犧牲是有代價的,為了保護那艘最高航速只有14節的輔助巡洋艦,本來航速很高的雷擊艦不得不放慢速度保持隊形,這對於魚雷快艇來說是再好不過了,那些德國軍艦成為了良好的靶子,一艘沃斯泊70型乘機對衝上來的禿鷹號雷擊艦施放了魚雷。
禿鷹號用機動動作躲過了致命的魚雷,其中一枚又和輔助巡洋艦驚險地擦身而過,差一點就實現了終結那艘海上殺手的命運。但魚雷運氣太好了,鬼使神差地打在臭貓號雷擊艦身上,因為它被輔助巡洋艦擋住了視線。這艘在戰前開工建造的雷擊艦因為追求輕型化,結構強度不足,當即被炸成兩截,三分鐘後就帶著115名船員沉入大海。
(臭貓號雷擊艦,它也被魚雷艇幹掉了)
與此同時,白尾鷲號雷擊艦成功地躲過一艘魚雷艇的攻擊,然後又堅決地回到自己護航隊伍中的位置,結果它遇上另一艘英國魚雷艇的攻擊,這次它沒有那麼幸運了,死神折斷了「白尾鷲」號的翅膀。與臭貓號一樣,它也被炸成兩截。這艘不幸的船並沒有立即沉沒,在失去尾部以後,軍艦的前半段仍漂流了一段時間,一些絕望的炮手放棄了逃生的打算,在殘骸上用炮火攻擊濃霧中的每一個可疑目標,一直到海浪把他們吞沒,船上共有85人喪命。
(刺客,英國沃斯泊魚雷艇)
雖然付出巨大代價,堅韌的德國人仍然打退了剩下的英國魚雷艇發動的多輪攻勢,將輔助巡洋艦送到預定海域後,獵鷹號和禿鷹號雷擊艦返回那片戰鬥海域尋找倖存者。它們成功地救起了88名德國 和3名英國人,後者都是那艘被俘魚雷艇船員。
(德國大型魚雷艇,S艇)
(多佛爾海峽,戰鬥發生地)
英國魚雷艇雖然未能成功阻擋金牛座號襲擊艦突入大西洋,但畢竟也擊沉了兩艘德國雷擊艦,給本來就缺兵少將的德國水面艦艇以沉重的打擊。而金牛座號也受到了那些犧牲的水兵詛咒,後來在襲擊一艘美國武裝貨船時和對方同歸於盡了,實在有失海上殺手的水準。這艘襲擊艦也是德國最後一艘成功通過英吉利海峽進入大西洋的輔助巡洋艦,隨著英國海軍、空軍實力不斷增強,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在英吉利海峽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這個戰例中,英國海軍的魚雷艇戰術應用正確,一擊就脫離。天氣也幫大忙,只是雙方都在利用,濃霧中,德軍和英軍的艦艇其實都分辨不清,近距離才能有效分辨。地形也都是在狹窄的多佛爾海峽進行。只是無奈德軍艦艇編隊實力強大,除了雷擊艦以外,還有大型的德軍S級魚雷艇助戰(這些魚雷艇噸位大,火力比英國的兇猛),更不用說那艘輔助巡洋艦的強大火力。但最重要的是,德軍被擊沉兩艘雷擊艦,而英軍只損失一艘魚雷艇。對同盟國來說,損失的軍艦沒幾天就補充上了,而德軍則難以承受人員和軍艦的雙重損失,因為他們戰略資源和工業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和補充。參考資料《英國魚雷快艇》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