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綿陽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從2017年開始,我國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經過三年努力,我市圓滿完成了普查任務。去年10月,我市安州區代表四川省迎接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國家第三方評估,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據悉,本次全市普查對象數量(不含移動源)8808個。其中工業源4445個,畜禽規模養殖場904個,生活源3329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120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10個。
在工業源方面,我市工業源普查對象4445個,數量居前3位的地區是:涪城區(包括高新區、經開區和科創園區)1196個、江油市757個、安州區626個。上述3個地區合計佔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58.02%。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居前3位的行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729個,農副食品加工業482個,金屬製品業341個;工業企業的廢水處理設施1535套,設計處理能力81.35萬立方米/日,廢水年處理量8814.32萬立方米;大氣汙染物工業企業脫硫設施207套,脫硝設施42套,除塵設施2992套。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6765.27噸,氮氧化物43456.1噸,顆粒物41253.13噸,揮發性有機物6694.91噸。
在農業源方面,涉及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的縣(市、區)9個,入戶調查畜禽規模養殖場904個。農業源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27800.26噸,氨氮532.87噸,總氮4119.18噸,總磷546.88噸。
在生活源方面,普查對象3329個,其中行政村2871個,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108個,儲油庫3個,加油站347個。城鎮居民生活源以城市市區、縣城(含建制鎮)為基本調查單元。
在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方面,集中式汙水處理單位104個,汙水年處理總量14812.02萬立方米。水汙染物削減量:化學需氧量32241.76噸,氨氮3231.85噸,總氮3459.76噸,總磷256.77噸,動植物油902.49萬噸。幹汙泥產生量15085.00噸,處置量14995.10噸。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廢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78噸,氨氮0.62噸,總氮1.1噸,總磷0.01噸,重金屬0.18千克。
在移動源方面,移動源普查對象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統計匯總機動車保有量867727輛,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233萬千瓦,民航飛機起降架次169088次。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19476.68噸,顆粒物855.93噸,揮發性有機物6579.78噸。
我市將結合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和成果的開發應用工作,進一步建立完善汙染源檔案和汙染源「資料庫」「一張圖」,將應用於總量減排、汙染防治、環境監管、環保科研和優化產業結構,推進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汙染防治工作,為科學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服務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