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暖花開,很多人又開始「動」起來了。堅持鍛鍊是件好事,可千萬別忽視運動後的疼痛,有的人跑完或快走完會出現足底疼痛,以為緩緩就能好,也沒當回事,還在繼續鍛鍊,結果疼痛加劇,這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作祟。
春暖花開,很多人又開始「動」起來了。堅持鍛鍊是件好事,可千萬別忽視運動後的疼痛,有的人跑完或快走完會出現足底疼痛,以為緩緩就能好,也沒當回事,還在繼續鍛鍊,結果疼痛加劇,這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作祟。骨科醫生提醒,可別小看足底筋膜炎,嚴重的話得進行手術治療。該病主要跟超負荷運動有關,兒童、女性以及老年人特別容易中招。
「宅女」健步走,走出了足底筋膜炎
42歲的黃女士因為工作繁忙,平時幾乎沒怎麼鍛鍊,晚上吃了飯就「宅」在家裡。單位體檢時,什麼血壓高、肥胖啊,檢出一堆問題,又聽身邊的不少朋友講起自己晚上去走個幾公裡,這血壓啊都降下來了。黃女士動心了,擠進了「夜走族」隊伍。
第一天,黃女士走了3公裡,雖然有點疲勞,但出了一身的汗,覺得挺舒服。第二天,黃女士給自己加了量,走了5公裡,結果卻出現了小腿酸痛、腳底痛。有點吃不消,黃女士接下來幾天都沒去走,想等疼痛好了再去。兩三天後,小腿的酸痛好了,可腳底的疼痛仍舊在。黃女士想著腳底恢復可能需要遲一點,於是又開始「夜走」,但腳底痛一直沒有緩解,反而加劇,早上一下地,就會感覺腳底劇痛,走走才有所緩解。實在受不了了,黃女士才去醫院就診。
溫州市中心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胡艇經過仔細詢問與檢查,告訴黃女士,這是因為超負荷運動導致了足底筋膜炎,不能再繼續健步走了,接下來需要進行治療。黃女士連說沒想到去鍛個煉,竟然還鍛鍊出問題了。胡艇解釋,鍛鍊是好事情,但應量力而行,否則適得其反。
運動後腳底痛要引起重視
足底筋膜有如一片扇形軟體組織,它是位於趾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組織。主要功能是維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確的步姿。
胡艇表示,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學齡前兒童、在校學生、女性以及老年人是高發群體。兒童發病是因為足弓發育不完全,在校學生發病一般是在突然進行劇烈運動之後,至於女性與老年人,主要跟他們的承受能力相對弱一些有關。另外,扁平足者也是高發病群體。
「不少人覺得運動後腳底出現疼痛,休息一下就會好了,或者這種情況就是運動後的正常反應。這些都是誤區。」胡艇提醒,高強度作用於足底的活動,都有可能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誘發足底筋膜炎。長期下去,足底筋膜炎可能形成慢性炎症,需要進行封閉治療和理療,甚至手術治療。因此大家要對運動後出現的足底疼痛給予重視。得了足底筋膜炎的人,會覺得足底靠近腳跟或者足底中間出現疼痛與不適,尤其是晨起或長時間不活動後。不過,五六十歲的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先排除骨質增生。
運動後出現足底疼痛,可在24小時之內進行冷敷,如果症狀有所緩解,可在24小時之內再進行熱敷。需要注意,熱敷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並且不要使用暖寶寶進行熱敷。另外,不建議進行足底按摩,可自己輕揉腳底疼痛處。
商報記者 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