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和F-35分別是F-35,俄羅斯一種,是蘇-57,所以,目前世界上滿打滿算的四代機只有4架,殲-20正好是其中的一架,至於地位,如今四代機在戰機中的地位絕對是第一梯隊,綜合性能是無法與四代機相匹敵的,再怎麼變幻也無法改變這一差距,因此,殲-20是合適的第一梯隊戰機。
事實上,在這幾款五代機中,大家不必大驚小怪,目前它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但它們之間的綜合性能不會有太大差距,大家也不要一直抓著殲-20的發動機不放,發動機目前的確是殲-20的主要短板之一,但這一點也是沒有辦法的,我國本身起步就比較晚,各方面的功課都還有很大落差,現在我們還處在埋頭學習的階段,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時間和經驗的積累。
當然,大家也可以好好想一想,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我們會有四代機嗎?大多數人是不敢想的,但幾年之後,也就是2011年,殲-20首飛,給大家帶來了多麼大的衝擊,大家應該都很有體會!
因此,現在我們在航發領域的研究還處於一個積累階段,畢竟航發技術被稱為「工業之王」,世界上能夠涉足航發並取得一定成就的國家本身並不多,我們已經是他們中的一員了,其實我發現有些人有一個很奇怪的衡量標準,那就是:只要不是第一,就不能達到世界第一,特別是把這個標準用來衡量我們的殲-20或者其他先進裝備,比如對他們來說,我們的隱身塗料不是最好的,所以這是不行的;發動機也不是最好的,所以這也是不行的。
總之,只要世界上有任何一個方面不是世界第一,你這東西就不行,我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的「鐵不成鋼」,還是故意挑毛病,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行!
如題中所問的殲-20的地位,世界第一梯隊無疑是要問的,因為這是四代機,但真的沒必要非得在四代機裡面再拿個第一,至少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綜合性能方面能不能比「娘娘」這個更好,就像前面所說的發動機方面,現在和「娘娘」的綜合性能方面還是有差距的,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後發優勢帶來的航電系統更先。
我想說的是,即使現在我們的殲-20地位還是世界頂級,但是這個差距也不會太大,殲-20的綜合性能也不敢說是最好的,但絕對是和四代以下的戰機相比,這是殲-20在國際上的主流地位,如果現在三代機仍是空戰飛機,那麼殲-20就是主流了!
目前存在的殲-20不僅意味著它有足夠的實力躋身世界頂級戰機之列,而且也意味著我們的航空業開始邁向新的高度!看看我們航空工業的發展,一開始,我們與世界航空大國之間的差距,是連別人的影子都看不到,到了後來,可以模糊地看到對方的身影,但「望塵莫及」,然後就發展到今天的望其項背,雖然有差距,但並非沒有趕超的可能,至於要「並駕齊驅」,甚至「後來居上」,那麼我們還需要埋頭苦幹,爭取先把落下的功課做好,然後才是「彎道超車」!
J-20和F-22這兩種已有可信賴的五代機,從設計上就考慮到了作戰區域航程問題,而殲-20顯然比最初為歐洲戰場所用的F-22更具優勢。對隱身、超機動等要求較高的五代機而言,其內部載油量對於設計測試尤為重要。從冷戰後期開始研製的F-22,主要是為了滿足歐洲戰場的需要,其傳統的空中作戰巡邏航程下的作戰半徑僅為760公裡
因此,它能夠運用更多新的技術元素,而自身就有針對性要求的殲-20,在航程上也有著自身的優勢。而且對副油箱的裝載能力更是擴大了這個航程中臨時轉場的優勢。
而且在防空系統遭到破壞或防空系統薄弱的地區,除了執行「獵殺」等作戰任務以外,對隱身能力的要求並不嚴格。這次試飛中,殲-20體現出的裝載能力,證明了它在這些地區的任務執行能力比以前的傳統機型有全面的優勢。展示它超強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