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喬啟迪
編輯 | 一白、石一瑛
對於遊泳運動員來說,所有的陸上項目,特別是跑步,是和水上項目有對衝性的。
2020年9月底,國內賽場成了關注點,過往不曾見過的「奇觀」頻頻出現:
全國遊泳冠軍賽,王簡嘉禾兩次預賽排名第一無緣決賽;傅園慧女子100米仰泳預賽第一無緣決賽;餘賀新預賽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無緣決賽。
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項目僅有五人決賽,資格賽排名倒數第一的參賽選手獲得全國第五的名次。
全國擊劍冠軍賽,女子重劍個人賽項目16進8階段,尚未進行到專項比賽,世界冠軍孫一文、林聲就紛紛出局。
這些,都與今年被熱推的「體能測試」撇不開關係。
強推體能競賽,出發點其實是反興奮劑
2020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文件中寫道: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以來,體育總局為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但是,由於長期『欠債』所造成的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的問題,制約著我們決戰東京、決勝賽場的能力提升和實力發揮。」
這一點說明,體育總局希望通過加強體能測試,達到提升運動員整體競技水平的目的。
事實上,反興奮劑,也是體能測試地位突升的重要誘因。
文件中特別提到,「實現東京奧運會興奮劑『零出現』是體育系統當前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
因此,「要通過狠抓體能訓練,不斷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和專項技戰術能力,增強東京賽場必勝信心,從根源上杜絕個別運動員及教練員鋌而走險使用興奮劑的邪念。」
不僅如此,體能成績與東京奧運直接掛鈎。
文件不但將「體能」定義為東京奧運會入場券,還制定了一系列獎懲措施,包括:體能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給體能不達標運動員下發《基礎體能不達標警告通知書》;體能測試與訓練津貼掛鈎。
儘管距離通知發布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由於全國各項奧運達標賽在近期才集中舉行,體能測試得以在短期內受到大量關注。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連象棋老年組也沒放過
體能測試,對於中國體育界來說並不陌生。
早在1990年代初,中國足協就開始對參加職業聯賽的中國足球運動員進行體能測試,且與參賽資格掛鈎,最為經典的就是昆明海埂高海拔的「12分鐘跑」和「Yoyo測試」。
伴隨著一路爭議,足協的體能測試在2011年取消。
足球運動中,跑動距離雖然並不能夠決定最終成績,但卻是反映球員體能狀況、積極程度的關鍵指標。
通常情況下,中超各支球隊中場均跑動距離最高的能達到10.8萬米以上,即使是排名墊底的球隊,場均跑動距離也在10萬米以上。
據統計,2019賽季中超球隊總跑動距離最高的是武漢卓爾,達到 325.8萬米。
職業足球運動員,單人跑動距離最高可達平均每場1萬米以上,幾乎相當於要在一場90分鐘的比賽中以變速跑、折返跑等方式完成四分之一個馬拉松。
這種情況下,與跑動相關的體能測試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而將多位遊泳名將卡在決賽圈門外的體能測試,則引發公眾對賽制合理性的質疑。
中國遊泳協會主席周繼紅對體測表達了支持,「這次全國比賽中增加基礎體能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以提高中國遊泳運動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這一競賽改革的方向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
針對餘賀新、傅園慧這樣的情況,周繼紅認為,「比賽就要按規則進行,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2020賽季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於9月開賽,同樣新增了體能測試要求,且體測達標是今年象甲準入的硬性條件,未通過者不允許參加本年度聯賽。
由於棋類運動的特點,參賽運動員的年齡跨度較大,其中12-69歲的運動員均須通過體測。
象甲的體測包括耐力、力量、柔韌三個方面,45歲以上的選手,以3000米快步走代替1000米長跑,以擲實心球代替立定跳遠。
以65-69歲年齡組為例,3000米快步走,男子棋手在37分鐘內完成,女子棋手在39分鐘內完成才算達標。
9月28日進行的全國擊劍冠軍賽,按照規則,女子重劍個人賽項目16進8階段只進行包括3000米跑、跳繩等項目在內的體能測試,不進行專項比賽。
因此,決定運動員晉級與否的唯一依據就是他們的體測成績,孫一文、林聲的體測排名都不高。面對這樣的「失利」,孫一文在微博寫道:「我會好好練體能的」。
可以看到,從遊泳、體操、象棋到擊劍,體測項目並沒有體現出針對某項運動特點進行的個性化設計。
體能測試的初衷是減少體能不佳的因素影響競賽表現,但當大量已經邁入世界前列的運動員反而因為體測排名被篩除時,規則本身就很值得反思。
目前看來,此次大規模推行的體能測試出現了兩個方面的問題:體測成績蓋過競技成績,體測項目不符合運動特點。
讓遊泳運動員跑步,真的不太行
爭議最多的全國遊泳冠軍賽,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將作為參加東京奧運的重要依據。
體能測試設在正賽前,且測試排名直接與之後的競賽排名掛鈎。
根據體育總局遊泳中心此前公布的競賽規程:本次賽事,預賽的前16名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排序,體能競賽排在前8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
競賽規程中明確,體能測試的項目為3000米跑、30米衝刺跑、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軀幹核心力量,這五項均為陸上項目。
以3000米長跑項目為例,女子運動員跑在11分30秒以內可以拿到滿分,男子運動員要拿到滿分則須跑在11分鐘以內。
王簡嘉禾在女子800米自由式和1500米自由式的預賽中均排名第一,其中1500米更是打破自己保持的亞洲紀錄。
但這樣的成績也沒能讓她進入決賽,原因就是體測時「三千米跑得不夠快」,體測排名進不了前八。
對此,女子遊泳世界冠軍徐田龍子認為,在遊泳專項訓練的同時,體能必不可少,但是幾項成績的達標標準有些苛刻。
一位曾在奧運會拿到獎牌的前國家遊泳隊運動員向界面新聞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遊泳國家隊成體測「重災區」,不是遊泳運動員體能不好,而是這個規則有問題。
她說:「規則並沒有說要達到多少分,而只是單純地以體能的分數排名。要抓體能,也不是這麼抓的,不能以這個來評測你是否有資格參加比賽。」
在一般認知中,遊泳運動對體能要求是比較高的,那麼,為什麼優秀的遊泳運動員跑步卻不太行?
遊泳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得主徐田龍子從專業角度解讀了水上運動與陸上運動的差異。
她介紹道,對於遊泳運動員來說,所有的陸上項目,特別是跑步,是直接和水上項目有對衝性的。
不僅如此,過多的陸上訓練甚至導致踝關節僵硬,骨頭變重,身體變沉,因此田徑運動員無法在水裡完成好的身體位置,也不能遊得很快。而遊泳運動員需要一定柔韌性,特別是踝關節的柔韌性,所以遊泳運動員對於跑步和走路運動都是極其不擅長的,如果過多進行陸上訓練,會直接影響在水中的表現。
徐田龍子認為,這樣的規則,還會導致運動員把原本應該用在水中的訓練時間挪給體能訓練,一定會對自己的遊泳訓練造成比較大影響。
但正被體測擋在決賽門外的王簡嘉禾們,似乎已經說服自己去適應這樣的規則。
傅園慧在女子100米仰泳的預賽上排名第一,遊出了近兩年的最好成績,比去年一整年都有進步。
傅園慧表示:自己的體能特別差,來之前一直在惡補體能。之前,她的五個項目成績加起來只有6分,這次測完有26分,進步很大,不過還是不夠決賽標準。「但我會繼續努力的」,她補充道。
葉詩文在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項目預賽位列第四,也同樣因體能排名靠後無緣決賽。
這次她遊出的成績比光州世錦賽時差了不少,但葉詩文表示,這個成績很正常,因為「前段時間水上的強度幾乎沒有怎麼練,預期43秒以內就很滿意了。」
比賽中,她感覺肌肉有些撐不住了。之後,她需要花很長時間恢復疲勞的肌肉,由於害怕對肌肉造成更重的傷害,近期不能遊很大強度或者練太多力量。
徐田龍子則坦言,自己很擔心表達方式有不妥,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糾結了很久要不要拍這個視頻。但總歸,她還是希望遊泳比賽能夠回歸它的本質,能夠讓真正在水中優秀的選手可以發揮最大的能量。
徐田龍子說,「體能固然重要,它一定是幫助專項提高的輔助能力訓練之一,但是它不應成為一個決定性的東西。畢竟術業有專攻,還是應該將目標放在我們的專項上。」
9月23-10月2日正在廣東江門進行的全國女排錦標賽,也先在比賽開始前兩天完成了體能測試,整體上女排國手們的測試表現都不錯,這和郎平2013年上任之後狠抓體能、科學訓練分不開。
但比賽進行過程中也傳出,最終的全錦賽成績還將和體能測試成績掛鈎,只是尚未給出體能測試成績佔比多少的最終說法。
同樣,將於10月1-10日在山東威海進行的桌球全錦賽,也在9月底進行了體能測試。動輒因訓練遲到等原因被罰「跑個萬米再回來訓練」的國乒隊員們,全部通過了體能測試。
不過,在國乒,一旦體能測試真的成為奧運門票標準之一,那麼此前被認為已經取得奧運門票的老將劉詩雯,很可能無緣東京。
某種程度上,讓體能測試成為壓垮老運動員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他們這次更漫長的五年堅持,實在不太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