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餘華的《活著》,無疑是一部史詩小說,它記錄了主人公福貴從解放戰爭到改革開放初期的人生經歷與命運跌宕。
解放前,福貴是闊老爺徐家的闊少爺。家有貢田上百畝,有寵愛自己的爹娘,有知書識禮的妻子。但敗家子福貴荒唐事做盡,一夜豪賭后將家產輸得精光不剩,包括那上百畝貢田。
他輸給了奸詐的龍二。因為龍二買通了跑堂,在骰子上做了手腳,沒有心機的福貴稀裡糊塗被騙了。龍二不僅霸佔了福貴家闊氣的磚石大宅院,還有那方圓上百畝的貢米田,過上了逍遙自在的大地主生活。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從來都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可惜龍二的闊地主生活只做了不到四年,就到了解放後的 tu gai 時期,他被當做惡霸 di zhu給斃掉了 。斃掉龍二那天,福貴隨著人流去現場看,龍二認出福貴後哭著對他喊「福貴,你記住,我是替你去死啊!」
龍二被5槍給斃了,福貴嚇得跑回了家,他越想越怕,覺得龍二說的對,如果當初自己不敗家,今天挨槍的就是自己了。我覺得即使福貴不輸掉田產,頂多被劃為 di zhu,原因有三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龍二被斃掉的原因。
解放後,tu gai 轟轟烈烈展開了,各地分田地均貧富。龍二賭博所贏的百畝田地被分給從前的佃農。對於分法龍二死不認帳,面對改革頑固不化,他不僅恐嚇那些佃戶,還動手打人,被人稱為惡霸。龍二被投進大牢,但他仍不知悔改,嘴巴比石頭都硬,最後被斃掉。
1,福貴膽小怕事,不想太多未來,順應局勢走一步看一步
福貴的膽小有目共睹,我們可從他被國軍強行徵兵後兩處情節可知。
第一處,福貴母親得了怪病,妻子家珍給他兩枚銀元去城裡請醫生,在城裡他與縣太爺的僕人發生打鬥,不巧被國軍一個連長碰到,被強行徵兵。他極不情願想著如何趁機回家,但他看到連長朝著那個僕人開槍瞄準後,他放棄了回家的念頭,跟著部隊北上了。
第二處,福貴在部隊中認識了老全和春生,在大批國軍被包圍後,空投下來的大餅被一搶而空。他們三人冒著流彈分頭去搶大餅,跑著跑著,身邊有人摔倒了,福貴以為這人餓暈了,卻看到被流彈擊中只剩半個腦袋的士兵,他嚇得腿軟差點摔倒。
有時膽小怕事反而是一種好事,它能讓人隨高就低,隨時做出改變調整,避免惹上不必要的禍事。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在 tu gai 分田地中,福貴會為一家人的性命考慮,毫不猶豫交出土地,絕不會像龍二一樣頑固不化,抗命不遵。
2,福貴心地善良,連牲畜都不忍欺壓,何況佃農?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羅素
未敗家前,福貴是個荒唐事做盡的闊少爺,讀私塾上下學有專人背著,吃喝嫖賭不聽勸,甚至和他爹徐老爺對罵對打。但有一件,他從不歧視家裡的傭人和田裡的佃農。對於福貴可笑的荒唐事,他們認為這是福貴年少不懂事,絕不會批判定性他的人格問題。
因為福貴骨子裡流淌著善良的美好品性。
「這兩隻雞養大就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又變成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了。」
每次看到福貴的這句話,內心都有一股心酸。這句話他背著兒子有慶上學的路上講過,也給自己的外孫苦根講過。福貴嚮往著一點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是他的悲苦接二連三。他的兒子沒有等到買上牛就意外去世了。當他把這句話又一次講給外孫苦根,並承諾「錢攢夠了我們就去買牛,你就能騎到牛背上玩了」,孩子期待這天很快到來。但,苦根也沒有等到買牛就被豆子撐死。
苦根死後第二年,福貴攢夠了買牛的錢。他想兌現對外孫的承諾,也想有頭能幫自己做莊稼活的牛,更想為暮年的自己找個伴。
他去買牛的半路,碰到一頭被宰殺的老牛。圍觀的福貴看到老牛眼睛裡淌下的淚水,心裡七上八下特別不安。他心酸地想到,老牛已為主人耕做一輩子,換來的卻是無情的宰殺,最後,他不顧別人「這個人老得糊塗了」的嘲笑,堅決把這老牛買回家。
他給老牛取名為「福貴」,和自己一樣的名字。他和老牛一起幹活,累了就一起休息。他把老牛當做自己的親人,將自己的開心快樂憂愁傷感都說給老牛聽。這頭老牛本來被會看牛的人判定最多能活兩三年,而老牛和福貴卻在六年後仍健在。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多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對待一頭暮年的牛,福貴都能如此人性去關懷,試想,福貴如果不敗家他會狠下心去欺負自己的佃農嗎?如果不會,福貴就不會像龍二一樣在 tu gai 中因欺壓佃戶被定性成惡霸,當然不會被斃掉。
結語
綜上所述,龍二對福貴大喊「我是替你去死」,以及福貴覺得在戰場上撿回一條命,回家龍二又替自己抵一命,並非正確。即使歷史重演,福貴也不是龍二的下場。
(文字僅是個人觀點,歡迎你留言。)
(作者:若水愛生活,想書寫。涓涓意念,終匯成河。茫茫人海,感恩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