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
貪婪的上司,往往都是一些心狠手辣的傢伙,遇到這樣的上司時,尤其要當心,因為這樣的上司,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往往就會將所有的責任推卸到下屬身上,而他則能金蟬脫殼,全身而退。
那麼,這樣的上司如何駕馭呢?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方法。從曾國藩的經驗來看,面對貪婪的上司時,如果你一味袖手旁觀,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麼,當上司東窗事發的時候,只能讓你自己背黑鍋了。
駕馭這樣的上司,只要找到方法,十分簡單。下面,我們就通過曾國藩的一件真實案例詳細講解。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36歲的曾國藩是翰林院從四品侍講學士。這一年,他獲得了一個讓人羨慕的差事,被欽命為文廟修繕的第二副總監理。
文廟裡供奉的是孔子以及歷朝歷代的聖賢,是天下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清兵入關第二年,為了籠統、收買天下讀書人,花費巨資修建了文廟。但是,滿清王朝將江山坐穩後,就幾乎將文廟遺忘了,除了在乾隆時期修繕過一次外,近百年來,無人問津。
道光皇帝登基後,內憂外患,於是,想通過修繕文廟的方式,激勵天下士子,為大清王朝服務,於是決定在財政不寬裕的情況下,撥出一部分銀子來修繕文廟。
修繕文廟的領導班子,主要由三個人組成:工部右侍郎匡正為總監理、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為第一副總監理、翰林院侍讀學士曾國藩為第二副總監理。
朝廷的皇家土木工程,歷來都是肥差,每個京官都希望能得到這樣的差事。工部負責土木工程,由工部侍郎匡正為總監理,名正言順。文廟是文人們朝拜的地方,由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擔任,大家也沒什麼意見。但第二副總監理卻由曾國藩一個從四品官員擔任,大家就有點羨慕和嫉妒了。
匡正和文慶都是二品大員,按照以往的慣例,第二副總監理應該由一名三品官員擔任,可偏偏落到了曾國藩的頭上。但是,這是道光皇帝的欽命,即使文武百官的心裡有疑惑,誰也不敢吭聲,否則,就是在質疑皇上的眼光了。
這本來是一個可以大把撈銀子的差事,可曾國藩卻覺得自己的肩上責任重大,因為,曾國藩並不喜歡銀子,他十分清楚,自己成為第二副總監理,就是一個幹苦活的人。但是,曾國藩也知道,道光皇帝打破常規,破格提拔他,其實是有意在磨鍊他。
正是這樣的原因,讓曾國藩將此份差事看得比天還大,他得一絲不苟地完成這個差事。但是,要想將這個差事做好,他面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駕馭好兩個上司,即匡正和文慶。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駕馭他們的呢?共分兩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