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33歲前受上司打壓後悟出:要改變自己

2020-12-16 騰訊網

這話不無道理,從曾國藩生活的背景來看,他既經歷了道光年間的短暫盛世,也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的亂世。

無論是在盛世還是在亂世,曾國藩都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這不能只說他運氣好,而沒有謀略。運氣不能伴隨一個人的一生,而謀略卻能讓一個身陷絕境的人,很快鹹魚翻身。

其實,曾國藩並非天生具有權謀意識,而是在他33歲前,受盡人間白眼後,才決定想辦法來拯救自己。短短4年時間,年僅37歲就一躍成為禮部侍郎,步入朝廷重臣之列。

01

飽受白眼和欺凌

在一些歷史書籍中,認為曾國藩是28歲入朝為官。這話不對,曾國藩是28歲考中進士後,進入翰林院實習3年期滿,才正式成為大清王朝的一名公務員,即翰林院裡的一名從七品檢討。

一個小小的實習生,沒有官職,不能算官。

在實習過程中,曾國藩飽受白眼,也讓他看到了官場上的黑暗。

曾國藩從湖南湘鄉一個農民家庭,一路到京城,考中進士後,本想可以光宗耀祖了,可遇到的打擊超出了他的想像。

當時包括曾國藩在內,一起在翰林院實習的共有5個人。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學子,是庶吉士,相當於今天的籌備人才,是真正的天子門生。

這樣的榮耀,在曾國藩的湖南老家,足以讓四鄉八鎮的人羨慕和尊敬。可在王公大臣遍地的京城,曾國藩卑微得如同一隻螞蟻,處處遭人責難。

按照清朝的考試制度規定,庶吉士在翰林院實習期滿後,必須得到皇帝的引見(面試),才能按照皇帝的喜好分配工作。是留在京城當一名京官,還是外放到地方當一名知縣,全憑皇帝一句話。

可皇帝卻不是那麼容易見到,庶吉士必須由吏部下發通知,約定時間、地點後,再由吏部和禮部的官員帶領,才能進入皇宮,面見皇帝。

這就給了一些貪官可乘之機,他們為了斂財,不惜大肆訛詐這些天子門生,如果沒有交「引見費」,花大把銀子打點關係,要想實習期滿就得到皇帝的面試,那就是痴人說夢。

在曾國藩的幾個同學中,只有他最為貧困,在京城實習的3年時間裡,他都是從錢莊借高利貸過日子,又怎能有錢去賄賂吏部的官員呢?

因此,當另外4名同學花了大把銀子,得到皇帝的引見,分配到地方去任知縣後,只有曾國藩留了下來。他每天都滿懷希望去吏部催促,希望早日給他下引見通知。可吏部的官員根本沒把曾國藩放在眼中,他每次去時,連門都不讓見。

這段時間裡,無人理解曾國藩的苦楚,他租住在會館裡,連房租都交不起,好在會館的老闆是湖南人,看在同鄉的面子上,不僅沒向他催房租,還經常讓他掛帳吃飯。

這一等,曾國藩就足足等待了半年時間,直到吏部的官員見曾國藩實在榨不出油水後,才很不情願地給他下發引見通知書。

這件事情,讓曾國藩終於看清,即使自己是天子門生,但沒有後臺沒有背景,也不會有人把他當人看待。

此時的曾國藩,他始終相信,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總能遇到伯樂。

可是,曾國藩再一次錯了。

02

得到道光皇帝的引見後,曾國藩因「對答明白,可大用」而留在翰林院,當了一名從七品檢討,真正成為大清王朝的一名基層官員。

雖然前面因為吏部官員責難,讓他足足少領了半年時間的俸祿,但曾國藩還是十分高興,畢竟,自己苦讀20餘年書,終於有了回報,也終於可以為朝廷分憂了。

正是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曾國藩在工作中十分賣力,每天都是第一個到翰林院上班,最後一個離開。

翰林院檢討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編修國史。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清閒的職位,可盛世修史,道光皇帝十分看重這個工作,時不時地會讓翰林院將編修的歷史資料給他過目,因此,曾國藩不敢有一絲一毫馬虎。

可即便如此,曾國藩在從七品檢討的位置上,辛辛苦苦,沒日沒夜地幹了整整3年時間,也沒有任何起色。由於他沒有銀子去拉關係,每逢上司舉辦生日、搬新居、娶小妾等等酒宴,曾國藩都拒絕參加。

不是曾國藩不想去參加,故意得罪自己的上司和同事,而是他當時確實太窮了,朝廷每年的俸祿才30多兩銀子,他除了交房租和買一點筆墨紙硯後,生活都十分困難,又怎能有銀子去維護關係呢?

可是,沒有一個人會理解他,都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吝嗇的人,將他視為一朵「奇葩」,並故意給他安排一些又苦又累的活。

在當時的整個翰林院裡,只有曾國藩是最吃苦耐勞的一個人,可是,3年來,他不僅未獲得升遷,還被上司和同事們排擠,說他「辦事糊塗,工作敷衍」,從而遭到御史參奏,被革掉職位,成為翰林院一名候補檢討。

這段時間,是曾國藩最為傷心和落魄的時候,沒有朋友,沒有人關愛,一個人在舉目無親的京城,日子過得十分狼狽。

他雖然被革職了,不拿朝廷一分俸祿,但還是一名候補檢討,每天都必須去翰林院正常上班。

翰林院裡的同事都對他視而不見,百般嘲諷,有幾次,曾國藩厚著臉皮,去向同事們請教問題,可得到的都是冷眼相待,沒有一個人願意搭理他。

嘗到了人情淡薄後的曾國藩終於明白,要想在見風使舵、爾詐我虞的官場上立足,必須要有自己的後臺。

為了給自己找一條生存之路,在潛心研究幾個月時間後,曾國藩決定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曾國藩這招非常有用,他很快就崛起。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想辦法的呢?我們下一章接著講解。

相關焦點

  • 面對貪婪的上司,曾國藩如何駕馭?袖手旁觀,只能讓自己背黑鍋
    貪婪的上司,往往都是一些心狠手辣的傢伙,遇到這樣的上司時,尤其要當心,因為這樣的上司,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往往就會將所有的責任推卸到下屬身上,而他則能金蟬脫殼,全身而退。那麼,這樣的上司如何駕馭呢?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方法。
  • 鹹豐為打壓曾國藩,提拔胡林翼為巡撫,曾國藩聽後大喜:天助我也
    接連地打擊,讓胡林翼反思了自己早年的放浪形骸,性格變得沉穩。被重啟做官後,胡林翼出任貴州安順知府,當地盜匪猖獗。胡林翼親入深山老林,和士兵們抓捕土匪,把性子磨得更加穩重,待人處事也越發大氣。1853年,胡林翼帶著自己訓練的600勇士,奔赴水深火熱的兩湖戰場,加入了曾國藩的湘軍。
  • 曾國藩初入官場受到打擊,幡然醒悟:要想成功,得從馭人開始
    曾國藩剛剛入朝為官的時候,並不懂如何馭人,受到三次打擊後,終於幡然醒悟:要想成功,得從馭人開始。會馭人,才能走得長遠。要想弄清楚曾國藩是如何馭人的,我們得從他踏入官場時開始。因為進入官場前,曾國藩和我們今天很多學子一樣,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接觸的人並不多,也無人可馭。
  • 曾國藩:指出上司錯誤有技巧,既不能委婉指出,也不能間接指出
    #如何指出上司的錯誤?這個問題,無論在官場還是職場上,我們都會遇到,尤其是攤上一個剛愎自用,性情多疑、固執的上司時,更是讓下屬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常常能見到身邊的一些朋友,和自己的上司鬧翻的場景,最後弄得身心疲憊,無心工作,一事無成。而上司,依舊還是那個上司,並不會因為你的存在與不存在而改變。曾國藩在自己的為官生涯中,也常常和上司發生衝突,但他總能利用權謀術,為自己找到一條退路。
  •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曾國藩所寫的家書之所以能被很多人學習、模仿,除了很多至理名言外,更多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而希望給後人一個良好家教的想法,是他第一次含冤入獄時才萌發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首次被欽命為欽差,離開京城到四川主持鄉試。期間,奉道光皇帝的命令,沿途考察吏治民情。
  • 曾國藩心學:要想輕鬆駕馭人心,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曾國藩#曾國藩能從湖南湘鄉農村單槍匹馬獨闖京城,在沒有背景和銀子鋪路的情況下,僅用九年時間就連升十級,僅僅39歲就做到二品禮部侍郎的位置上,除了靠自己的學識和謀略外,也與他善於心學有很大關係。曾國藩真正用心學駕馭人心,是在他36歲的時候。這一年,曾國藩被升授為正四品翰林院詹事府少詹事兼署大理寺少卿,讓他首次嘗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感。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30歲以前,他曾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好,卻靠著守拙二字,克服了懶惰和平庸,被譽為「千古一完人」。 30歲以後,他曾受盡職場上的排擠和冷眼,卻靠著格局二字,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培養出極高情商。
  • 曾國藩駕馭下屬的手段有多狠?面對宿敵不露聲色,兩招輕鬆搞定
    而且,也會遇到上司欺凌自己的情況。那麼,當曾經欺凌自己的上司變為下屬後,該如何駕馭呢?曾國藩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不靠官威以牙還牙欺凌對方,而是靠手段。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36歲的曾國藩迎來了一次重大升遷,他被道光皇帝升授為翰林院詹事府少詹事兼署大理寺少卿,成了一名正四品京官。
  • 鹹豐:滅長毛者可封王,慈禧回了七個字,曾國藩悟出一個道理
    要知道清朝只有在開國之初封過幾個漢族王爺,後來還被康熙全部剿滅了,並且規定非滿清貴族不能封王。鹹豐也是急眼了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話一出口就後悔了,可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於是只能想辦法補救。怎麼補救呢?有一位親王想出了個妙計,就是讓曾國藩的湘軍等地方武裝去和太平軍硬拼,再委任滿族將領統帥大軍駐紮在南京附近,隨時準備摘桃子,也就是後來的江南、江北大營。
  • 從30歲前的庸人,到一步步成聖人?看看曾國藩是如何脫胎換骨的
    無論是鹹豐年間他投筆從戎創立湘軍,憑藉一己之力歷經十年浴血奮戰終於平定被稱為"農民運動的最高峰"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是他為振興大清而率領一眾部下投身"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曾國藩的一生都可謂是光鮮亮麗,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完人",在他30歲前竟都是平平庸庸的普通人。他到後來得以位極人臣,還要歸功於幾條警世良言。
  • 曾國藩:從30歲起,脫胎換骨
    作為長孫,曾國藩身上背負著上兩代的希望。然而曾家的遺傳似乎確實不高明,曾國藩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曾國藩的四個弟弟也沒有一個讀書成功)。曾家已經習慣了考試失敗後的沮喪氣氛,他們幾乎要認命了。然而,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
  • 曾國藩:30歲後學會做此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利
    那麼,讓人十分好奇的是,曾國藩30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和今天很多年輕人比起來,我們要幸福得多。曾國藩30歲的時候,他剛剛從翰林院實習期滿,在苦苦等待道光皇帝的面試後,分配工作。曾國藩考中進士後,成為翰林院一名庶吉士,但必須在翰林院實習深造3年,經過皇帝的考核後,才能成為大清王朝的一名公務員。
  • 讀書筆記|《曾國藩傳》:勇於改變,讓生活變得不一樣①
    在通讀完幾遍《曾國藩傳》後,我總結出了六個關鍵詞,它們分別是:改變、毅力、思考、辦法、底層邏輯和原則。 今天我們現在一起解讀一下,【改變】這個關鍵詞。01、學習方法的改變曾國藩的出身很普通,普通到丟進人堆裡,根本找不到。
  • 曾國藩:一個人再老實,也不能在這兩件事上軟弱,否則一生沒福氣
    一、傷害自己的人請求原諒時,不能心軟老實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太容易心軟,被別人傷害後,別人可憐兮兮的祈求幾句,你就不忍心馬上原諒了人家,這樣的後果就是,這人下次還會肆無忌憚的傷害你,曾國藩剛進官場時,總是把握不好「剛柔」的程度,常常得罪人。
  • 靜夜思丨曾國藩:從30歲起,脫胎換骨
    然而曾家的遺傳似乎確實不高明,曾國藩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曾國藩的四個弟弟也沒有一個讀書成功)。曾家已經習慣了考試失敗後的沮喪氣氛,他們幾乎要認命了。然而,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又五年之後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的曾國藩中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 曾國藩心學:打敗對手的兩條天機,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的人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曾國藩#明明自己很有才華,為何總是競爭不贏別人?在官場上,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 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經過多年攻滅太平天國。
  • 曾國藩組建湘軍,為何要徵調一個滿人來當副將?曾國藩:一石二鳥
    這塔齊布的全名是陶佳·塔齊布,是滿族人,隸屬鑲黃旗,早年曾為火器營鳥槍護軍,後擢升為三等侍衛,並在公元1851年時被派往湖南綠營,擔任都司,署理撫標左營守備。很多人估計會很疑惑,曾國藩組建湘軍,為何還要向朝廷要一個四品都司過來,雖然這人是鑲黃旗人,但這人看來似乎也沒什麼特殊的啊?
  • 上司小心眼怎麼辦?這四個方法很實用,閱後即焚!
    龔遂到任後,安撫百姓、與民休息,經過幾年治理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百姓的生活比較富裕,於是漢宣帝召龔遂回朝。臨行前,龔遂的謀士問:如果皇帝問你怎麼治理地方的,你該如何回答?職場中這一點叫做有功歸上,就是將你的的成績歸於上司的領導有方,你的功勞不僅不會少,上司還會覺得你會做人、會來事,自然對你刮目相看。所以在和心眼小的上司打交道時,要做到以下四點:一、不要顯得比上司能幹。
  • 如何提升自己的氣場?一高僧傳授曾國藩修煉心法後,三天大變樣
    氣場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就連曾國藩這樣的高官和聖人,也是在工作中才慢慢變的有氣場,而且其方法還是一位得道高僧傳授。後來,曾國藩按照高僧的的方法,潛心修煉後,僅三天時間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僅氣場十足,而且充滿了魅力。01曾國藩剛剛進入京城,到了翰林院工作後,雖然已經30歲了,可長期苦讀聖賢書,人也變的比較木訥和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