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30歲後學會做此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利

2020-12-16 客多邦

30歲後學會做此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利。這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切身體會。

我們往往談起曾國藩的時候,就會被他身上的很多標籤所吸引:晚清名臣、湘軍統帥、兩江總督、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等等。

那麼,讓人十分好奇的是,曾國藩30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和今天很多年輕人比起來,我們要幸福得多。曾國藩30歲的時候,他剛剛從翰林院實習期滿,在苦苦等待道光皇帝的面試後,分配工作。

曾國藩考中進士後,成為翰林院一名庶吉士,但必須在翰林院實習深造3年,經過皇帝的考核後,才能成為大清王朝的一名公務員。

但是,曾國藩就在自己實習期滿,即將得到道光皇帝面試的時候,遇到了困難。

皇帝深處深宮,並不是每個人想見就能見的人。必須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得到朝中大臣帶領,才能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宮。

正是因為見皇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就利用這個機會,來為自己賺錢斂財。

按照朝廷的規定,庶吉士實習期滿後,要由吏部下發通知,叫引進通知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面試通知書。庶吉士拿到引進通知書後,才能在吏部和禮部或者翰林院大臣的帶領下進入皇宮,面見皇上。

按理說,曾國藩實習期滿,就應該立即得到皇帝的面試,成為一名官員,可是,在高官多若牛毛的京城裡,根本沒有人把曾國藩這個翰林當一回事。

他要想拿到引進通知書,就必須花大把銀子。曾國藩一個實習生,哪裡有銀子去賄賂吏部的官員呢?曾國藩雖然天天去吏部催促,可吏部就是卡著不給他通知書。

曾國藩雖然有滿腔熱忱,恨不得早一天走上工作崗位,為大清王朝出力,作出自己的貢獻。但被吏部官員為難後,他也無可奈何。

當時,吏部足足拖了半年時間,才給曾國藩下發了通知書。

正是這件事情,讓曾國藩對人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就是30歲後,必須學會忍耐。只有學會忍耐這件事,人生才會越來越順利。

如果曾國藩當時不會忍耐,天天到吏部去大吵大鬧,那麼,他還未走上工作崗位,就已經得罪很多人了。吏部官員的做法雖然不對,但曾國藩在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唯有忍耐才是最好的出路。

這也讓曾國藩發出了「平生長進,全在受挫受辱時」的感嘆。

正是因為善於忍耐,讓曾國藩在仕途上擊敗了一個個競爭對手,僅僅用了7年時間,在他37歲的時候,就做到了二品侍郎的位置上。不僅,在曾國藩署吏部侍郎的時候,終於在他的親自主持下,廢掉了吏部這種訛詐庶吉士的方法,讓人拍手稱快。

如果你剛好30歲了,不妨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問問自己,學會忍耐了嗎?

相關焦點

  • 曾國藩:30歲立志學做聖人,一個習慣堅持30年,讓他脫胎換骨
    ,並無傲人的政績或成就,可30歲後卻開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30歲立志學做聖人,為此終生不渝所有讀過曾國藩的人都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30歲以前的曾國藩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讀書、科舉,艱難考中,脾氣暴躁,有點好色,甚至某些方面比我們還差勁,比如他身體從小不大好,天資愚笨,背誦一篇短文都要花上三四天,做事情也做不大好,經常會和別人吵架。
  • 心理學:當女人學會了「狠心」之後,會發現你的人生,越來越順利
    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有的人覺得自己的人生越走越難熬,那是因為他的內心世界放了太多無意義的事物,例如煩惱,它們將心裡的空間幾乎佔滿了,負重前行,哪還有機會快樂?
  • 曾國藩:人生低谷不可怕,記住這句話,前途光明,百事百成!
    曾國藩在有所成就後,有人向他請教:「您每天日理萬機,明明政務就已經很多了,那您的學問為什麼也那麼出色?」曾國藩回答:「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這既是曾國藩的座右銘,也是他從人生低谷走向成功的捷徑。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當事情來了,就學會順應他,不要過度尋求。過多的心思放在那些根本沒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上,只會讓當下該做的事情變得更糟。未來的事情不必擔心,將當下的事情有條不紊地做好,已經過去的就不要後悔和貪戀,這樣的人生才會越來越順利。
  • 普通人想飛黃騰達,曾國藩:這兩點必須牢記,成功會離你越來越近
    處理事情也非常急躁,自己訓練的湘軍還能嚴格按照要求,可是綠營兵懶散慣了,也有其他勢力撐腰,根本沒有把曾國藩放在眼裡。在他的鐵腕治理下,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釀成了兵變,綠營兵直接就衝到他的「辦公室」,差點就把曾國藩給殺掉。
  • 曾國藩三幅經典對聯,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二、第一聯的為官之道「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這是曾國藩48歲時所寫的一幅對聯,訴說著他的為官之道。「養活一團春意思」,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精心的栽培下,養育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而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勸導自已要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
  • 曾國藩:從30歲起,脫胎換骨
    作為長孫,曾國藩身上背負著上兩代的希望。然而曾家的遺傳似乎確實不高明,曾國藩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曾國藩的四個弟弟也沒有一個讀書成功)。曾家已經習慣了考試失敗後的沮喪氣氛,他們幾乎要認命了。然而,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
  • 曾國藩:懂了盡性和知命的關係,你會坦然自若面對人生風風雨雨
    對於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就要坦然接受。這就是曾國藩認為的「盡性和知命的關係」。盡性,就是盡心盡力的把自己能夠把握的事情去做好它,那對於那些自己把握不了的事情要坦然接受,就是知命。比如說農民種地,非常勤勞就會豐收。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五忍」,人生會越來越順
    一個人有多大的氣度,就決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事情。歷史上有一位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多次科舉考試都失敗了,但是他最終卻成為了晚清的重臣,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靜夜思丨曾國藩:從30歲起,脫胎換骨
    然而曾家的遺傳似乎確實不高明,曾國藩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曾國藩的四個弟弟也沒有一個讀書成功)。曾家已經習慣了考試失敗後的沮喪氣氛,他們幾乎要認命了。然而,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又五年之後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的曾國藩中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30歲以前,他曾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好,卻靠著守拙二字,克服了懶惰和平庸,被譽為「千古一完人」。 30歲以後,他曾受盡職場上的排擠和冷眼,卻靠著格局二字,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培養出極高情商。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後來的曾國藩如醍醐灌頂一般豁然開朗,而且在以後的處事狀態中,自己保持鋒芒畢露的風格也稍加收斂,不再處處和人作對,哪怕有一些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也不會過于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是學會通融。這種態度的方式也讓曾國藩受益良多,在他後來的人生中,很多事情都得以有所緩解,並且能夠妥善的解決。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一個人連早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未來?曾國藩就是「早起」的踐行者,幾十年日一日,他也是早起的受益者,但是他早起的好習慣,是從哪裡學來呢?
  • 從30歲前的庸人,到一步步成聖人?看看曾國藩是如何脫胎換骨的
    無論是鹹豐年間他投筆從戎創立湘軍,憑藉一己之力歷經十年浴血奮戰終於平定被稱為"農民運動的最高峰"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是他為振興大清而率領一眾部下投身"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曾國藩的一生都可謂是光鮮亮麗,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完人",在他30歲前竟都是平平庸庸的普通人。他到後來得以位極人臣,還要歸功於幾條警世良言。
  •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每個人年少時,都會自命不凡,想著在以後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平庸,想要做的事很多,卻從來沒有實現過。不過,暫時的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隨波逐流,才會導致一生碌碌無為。
  • 曾國藩30歲才進官場,而立之年他卻剛起步,三件事複製他的成功
    都說三十而立,人一旦進入三十歲,面臨的是各種壓力和困難。或者三十歲時做好哪些事才能完成一次人生的蛻變?其實,並不難,但是需要堅持。
  • 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的曾國藩經典語錄,指引人生方向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幾十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連一個秀才也沒出過。天賦堪稱同時代大人物中最差的,考了七次才勉強考上一個秀才。曾國藩的笨拙,不是謙虛,是真的笨拙,在他成名之後,湖南鄉下流傳著一個關於他小時侯讀書的小笑話。說是曾國藩從小讀書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覺。
  • 曾國藩:人生下半場,牢記四句話
    有人曾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麼做到的?」 不分心:如曾國藩所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集中精神,全神貫注,一心一意,進入當下做事的狀態中。 不執著:人已經走了,事情已經過去,你就不要在心裡惦記、琢磨、糾結個沒完沒了了,及時放下才是聰明之舉。
  • 牢記曾國藩的這3句話,少踩坑,不做無謂的犧牲
    曾國藩雖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要知道,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憤青。一直到中年的時候才開始說要做「聖人」從而開始發奮學習。一直到後來得到朝廷的重用,然後就創建了湘軍,挽救了當時幾乎潰不成軍的大清朝。
  • 命運坎坷的人,多做這件事,人生會越來越順利!
    所以,你會發現,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有些人一輩子過得很順利,無病無災,大富大貴。而有些人,則是一生大起大落,磨難重重,體弱多病,事事不順心。難道一生磨難重重的人,就是因為前世修行的不好嗎?如果是因為前世修行不好,而導致今生磨難重重,那應該怎麼面對,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夠改變得了呢?有因必有果其實佛教,是非常講究因果的。你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
  • 讀論語談人生修行,聖人孔子曾子的人生哲學,竟與曾國藩不謀而合
    因此,我們年輕人應該擺脫冷漠,努力向上,不僅要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還應該學會反省自身的缺點。曾子說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可見,曾子對自己是十分嚴格的了。正是靠著這種嚴格的自律,他成為了孔子優秀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看來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先學會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