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五忍」,人生會越來越順

2020-12-22 遼寧臺民間故事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提到「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一句被後人學以致用並流傳至今。意思就是為人處世,「忍耐」是很重要的一種生活品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有多大的氣度,就決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事情。

歷史上有一位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多次科舉考試都失敗了,但是他最終卻成為了晚清的重臣,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就是曾國藩,其中他的成功一定離不開他隱忍的性格,他懂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能做到這5點,你也可以。

1. 「忍」得眼前虧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避開險境,保留自己的實力,等到自己強大的時候便一舉取得勝利。曾國藩就是在一次一次的逆境中不斷成長的。面對逆境,他不主張逃避,而是主動忍受。因此,我們要懂得人活在世間最重要的就是看清當下的形勢,懂得順勢而為,這樣才能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2. 以「忍」化解危機

韓非子說過:人如果害怕招災惹禍的話,心裡就會懷有畏懼之心,在做事的時候,就會小心謹慎,能夠隱忍。

在江南大營與太平軍交戰時打敗,清政府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在這關鍵的時刻,曾國藩毅然決然地扛起重任,忍耐、等待、重新崛起!因此,「忍」字有時也是化解危機的手段。逆境當中更要加以忍耐,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3. 「忍」常人所不能忍

常言道:「欲成大器,德養大氣」,大氣在為人處事當中很受歡迎,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一優點的。大氣的人談吐不僅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還能夠海納百川,全面的看待問題。因此生活中做人做事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做到不卑不亢,有態度。

4. 忍」得了他人的閒話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面對這些風言風語時,要像清風拂面一樣,不留一點痕跡。

有一次在曾國藩遇到大臣讓他難堪,言語非常刻薄,周圍的人都擔心曾國藩會想不開,但是曾國藩並沒有任何反應,反倒讓那個大臣不堪。

因此面對生活中的閒言碎語時,只要你充耳不聞,閒言碎語就會無疾而終,甚至還會變得更加強大。

5. 「忍」耐中的成功

忍耐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性格,擁有忍耐特徵的人通常都能夠完成別人無法承擔的事情,因此,想要在工作或者創業中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壓力和痛哭。

寬容待人,這是古人的經驗,也是驚人慾成大事,需養成的習慣之一。我們要擁有寬容,忍讓的習慣,做一個胸懷大度的人,忍一時風浪迎來廣闊天空。

《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以他自身經歷總結而來,並融合當下年輕人最易觸及的困惑:如何成功,如何更好的工作、面對困苦時的應對方法、如何成事、如何經營自己、靈成長的過程,以及人生存在的意義等這些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對取得成功之道有很大幫助。

相關焦點

  • 真正厲害的人,都做到了這三點
    我們身邊都不乏厲害之人,來自各行各業的厲害人物。用心觀察,不難發現,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善於從自身出發。其實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真正厲害的人,都做到了這三件事。海涅有言:「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更改的機會。」其實,每一次犯錯都是吸取經驗教訓的成長好機會,從失敗或錯誤中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曾國藩的一生,終生餞行自省二字。
  • 人在低谷的時候,看看曾國藩:學會自救,人生可能越來越順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說過:「『乾』往往取『龍』者,因其能飛能潛也「要是是人,就得接納低潮期,不僅有一騎絕塵的本領,又能受得起悠長的沉寂。在歷史上許多風雲人物,她們往往能獲得成功,就源於能熬得住窘境,厚積而薄發。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那麼,曾國藩經常說要「克勤小物」,具體又是要做好哪些小事情呢?讀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我們會發現他一輩子都在努力做好這些小事:早起,每日練字,寫日記,堅持讀書等等。早起可以養成勤勞的品德,練字可以靜心,寫日記可以反思自己得失,讀書可以保持思想靈活。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看起來足夠笨
    而曾國藩本人,也因為成就最大,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永垂史冊。有人說,出身普通,相貌平平,智商一般,卻在複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創造奇蹟的人,往往更容易被大眾摩拜。「做人要學曾國藩」幾乎是一種共識。
  • 曾國藩:失意要忍,得意要淡
    無數人將曾國藩作為人生楷模,研究其成功之道,今筆者整理了6句曾國藩的經典名言,若能讀懂,人生或許會少走很多彎路。 1 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世人往往對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卻容不得旁人一絲失誤,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
  • 老子《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雌雄同體」
    正如魯迅所說:「古之成大事者,必是北人南相,南人北相之人」,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所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也如周國平妻子所說:「優秀的男人都有女性氣,同時又是真正的男子漢」。其實,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的思想!《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用三句話告訴我們: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雌雄同體」。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越懂得「知雄守雌」的道理!
  • 曾國藩:智慧的人生,剛柔並濟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毛澤東「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之所以被毛澤東如此高贊,能夠把自己的事業做到巔峰,並且最後能夠完美功成身退,能做到如此的,在歷史上也寥寥無幾,這一切與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密不可分。到底是什麼秘訣呢?
  • 曾國藩:30歲後學會做此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利
    30歲後學會做此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利。這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切身體會。我們往往談起曾國藩的時候,就會被他身上的很多標籤所吸引:晚清名臣、湘軍統帥、兩江總督、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等等。但是,曾國藩就在自己實習期滿,即將得到道光皇帝面試的時候,遇到了困難。皇帝深處深宮,並不是每個人想見就能見的人。必須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得到朝中大臣帶領,才能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宮。正是因為見皇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就利用這個機會,來為自己賺錢斂財。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這四個字,福氣不請自來,人生少有災禍
    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四個字,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福氣不請自來,人生少有災禍。這四個字就是修身養性,那麼,修的是什麼身?又養的是什麼性呢?具體而言,做人,善於修身養性的人,往往能做到以下「四修」「六養」,學習下吧。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真正的君子,思想不偏激、不傲慢,努力追求成為泥土最原始的樣子,讓自己具備成為任何事物,做成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外物所控制住。真正厲害的人或者動物,往往就是具備「君子不器」的特徵:他們很低調,讓人一眼看不清摸不著。
  • 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五種氣度,錯不了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必然會表現出卓爾不凡的氣度,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很好的相處,不管對方有多討厭;在事業上也會獲得最終的成功,不管過程有多麼的艱難,這是很重要的一條格局思維。具體而言,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以及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以下五種氣度,註定是人上人,錯不了。
  • 曾國藩:真正強大的人,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需要做到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同時具備君子和小人這兩張面孔,才能凡事做到最優。古人云:「君子懷德,小人懷惠。」君子之所以常常在很多事情上輸於小人,並不是因為小人在某些方面比君子厲害,而是因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胸襟坦蕩。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特別的人——特別能吃苦,心特別強大,做人特別安靜,做事特別較勁……《菜根譚》裡寫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厲害的人,往往又毫不起眼,即便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依舊默默無聞,和常人無異,如果你知道了他的過去,就會由衷佩服。
  •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一個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目標人物,然後模仿他,最終你會活成他的樣子。曾國藩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儘管如此,曾國藩卻成為晚清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經常讀王陽明的書,在王陽明的心學上,他悟出了一套處世、識人、交友經驗,而後他的路也越走越寬,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了晚清首屈一指的人物。我最近再次讀了《曾國藩家書》後,領悟了其中的要義,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清,慎,勤,忍」。
  • 真正有水平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往往靠這二句話
    而人脈不是我們成功時認識多少人,而是我們失意時,有多少人願意幫助我們。網上有句流行語,這樣說:「你認識誰,比你是誰更重要。」講得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必須在為人處事時,有高明的人生智慧。考驗的就是我們說話做事的能力,而真正有水平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往往靠這二句話。
  • 人過六十,做到這三個「不爭」,人生會越來越順
    一個人真正的勁敵,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一定要爭,就和自己爭,就要爭氣。一個人想要實現什麼理想,就儘管努力,爭來爭去,心煩意亂,得不償失。人過六十,歲數也不小了。如果按照人生百年的說法,已經人生過半了。上半生爭來爭去,爭贏了什麼,又輸掉了什麼?你終究會發現,很多事情,不必爭,與人爭執,反而是惹禍;你爭來的東西,還是雞肋。
  • 曾國藩的成功經驗分享:勤、忍、準
    曾國藩始終把「勤」立為人生第一要義,而且還將「勤」的內涵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他說:「千古之聖賢豪傑,即奸雄有立於世者,不外一勤字。」曾國藩治學的「八德」:勤、儉、剛、明、孝、信、謙、渾,「勤」列為首位。還有「五到」與「五勤」:「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當官者,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
  • 人和人的差距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能與自己好好獨自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他們都懂得獨處,這是因為他們明白,獨處更能夠讓自己進入最好的學會和思考狀態。獨處能讓心安靜下來,看清自己的人生的方向。在人群中越是喜歡獨處的人,往往越有力量,越是懂得獨處的人,往往越有本事,越是厲害。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會有自己獨立的精神人格,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分析。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用在曾國藩的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的!清朝人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可四十歲時才算是曾國藩人生轉折點,才真正意義上看懂這一社會發展,最後邁向聖賢之途!
  • 王陽明: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這2個字,能做到,人生會越來越順
    做人,悟透王陽明這一處世天機,福氣不請自來,人生也會越來越順。這一天機只有兩個字,就是利他!王陽明認為,真正的利他,反而是最大的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在王陽明看來,每個人雖然是一個個體,但作為社會的存在,同萬事萬物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做到「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利己,自古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歸根結底,是源自生存的需要。然而,人總是具有社會性的,如果在在社會群體中,你只是單方利己的話,註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