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懂了盡性和知命的關係,你會坦然自若面對人生風風雨雨

2020-12-17 才商與財商

人在生活中或者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逆境或者一些挫折。

那怎麼才能夠時時保持心寬呢?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我們能控制的,但也有些東西是我們控制不了的。

一個真正明智的人,就是盡力做好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對於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就要坦然接受。

這就是曾國藩認為的「盡性和知命的關係」。

盡性,就是盡心盡力的把自己能夠把握的事情去做好它,那對於那些自己把握不了的事情要坦然接受,就是知命。

比如說農民種地,非常勤勞就會豐收。如果很懶惰,收成就會很差,這是人所能控制的勤勞或者懶惰,這個就叫「性」。

但是在自然災害的時候,所有莊稼都會毀掉,這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叫「命」。

所以叫盡性知命,就是盡心盡力去做我們能做的事情,但是對於不能把握的一些東西要去接受它。

比如你去關愛一個人,去尊重別人,這是我們自己能夠把握的,但是你愛別人,別人卻不親近你,你尊重別人,別人對你也不搭理,這個是我們把握不了的。

所謂的聖人,就是達到了盡性而知命的境界,就是會盡全力的去做,但是對於結果,如果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

因為我們說,所有的果都必然是有因的,但未必所有的因都會有果,因為有的果它是多種原因可能才能結出來的,或者是時間還未到。

曾國藩說:「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

也就是每做一件事都要求一一立即有回報,最後一定會非常的失望。

明智者之所以明智,就在於會在因上致力,但在果上隨緣。

曾國藩曾經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這幅對聯什麼意思呢?生時,就是順利的時候,越是順利的時候,越是得意的時候,越要提醒自己要戰戰兢兢,要小心,要謹慎,學會自製。

要知道人間和地獄之間其實就是一步之差,這就是前文所說的「慎」。

但是越是在挫折之中,越是失意的時候,越是在逆境的時候,越要提醒自己,要坦坦蕩蕩,要舒暢自己的天懷。

什麼叫天懷呢?就是孩子的情懷,生命的本來面目,像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哪有憂慮、鬱悶啊,這就是人的本來面目。

人慢慢長大了以後走上了社會,開始有所成績,然後人們有了欲望,有了嫉妒,有了焦慮,有了緊張,就有患得患失的心…

內心就會變得抑鬱,就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從此就再很難真正的開懷。

曾國藩認為,這不是人的本來面目,人本來就應該坦蕩蕩的,應該開開心心的。

因為一般人在得意的時候就很容易張揚,在失意的時候就很容易抑鬱。

曾國藩正好相反,他強調的是得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收斂,失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開懷。

實際上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個過程、一種經歷、一種經驗。

如果遇到逆境或者不順的時候心裏面就不舒服或者糾結,實際上也是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我們要記住曾國藩說的「裕」字就是心要寬。

相關焦點

  • 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紅塵行
    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紅塵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會有成功的歡愉,也會失敗的傷痛,有晴朗碧藍天空,也會有風雨泥濘,有鳥語花香薰陶,也會有沒落風景,人生盈一份懂得,要學會淺淡而行,蓮養心中愛珍藏,隨遇而安就自得,花開四季情永在,明媚嫣然看天空,推開四季的門窗,春有春天的盎然,夏有夏季的絢麗,秋有秋天的豐盈
  • 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的曾國藩經典語錄,指引人生方向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幾十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連一個秀才也沒出過。天賦堪稱同時代大人物中最差的,考了七次才勉強考上一個秀才。曾國藩的笨拙,不是謙虛,是真的笨拙,在他成名之後,湖南鄉下流傳著一個關於他小時侯讀書的小笑話。說是曾國藩從小讀書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覺。
  • 知命和風水的關係
    命理學認為一個人原命局是內因、對人生吉兇禍福起決定性作用,但也受到生存空間環境影響,是內外綜合運行的統一體。往往人們很少關心自己的原命局、而是重點關注自己的運勢,原因是原命局已經形成相對固定,外部因素更加直接注重眼前利益。
  • 曾國藩:決定你未來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4知
    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這句對曾國藩的評價可以說毫不誇張。在曾國藩看來,一個人想要獲得人生的成功,想讓自己的未來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這4知。知命,即知天命曾國藩曾說過:「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謹慎而已。」意思是說,盡人事而聽天命,我能做的只是每日謹言慎行而已。當你儘自己的全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極致後,無論結果怎麼樣,都要學著接受。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但曾國藩兄弟五人,個個都頗有才能,這絕對算是罕見的;曾國藩是通過科舉考試踏足官場的,公元1838年時,曾國藩第二次參加會試,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可以說很不顯眼;但他卻在機緣巧合下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 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紅塵行,人生,走著走著便懂了
    總有那麼一個人,在千萬人之中想,你不早不晚相遇,於平淡中相守中,於風雨中會相扶,於光陰中會相伴,知你冷暖懂你心,懂你悲歡知你情,愛你所愛隨你意,想你所想真紅顏,會包容你的缺點,能容忍你的任性,寂寞時候陪伴你,傷心時候給安慰,共撐人生一把傘,共享那一米陽光,把愛融入了時光,把情融入你生命,給與你入心的暖
  • 曾國藩告誡後人,為人處世要有「四知」,人生才能更好把握方向
    這樣的人也不是天生就惹人討厭,也和他後天性格的養成有關,這麼一看,要做個好人,做個為人稱道的好人,的確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論語》裡說,做人要「知命、知禮、知言」,而曾國藩卻將它拓展為「做人四知」,謂之「知命、知禮、知言、知仁」。知命:即知天命。
  • 懂分寸的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為人處事,重要的是要講規矩,懂分寸,才能有進有退。人生需有尺,做事需有度。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才是人生的高境界。掌握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曾國藩有「外圓內方」的處事哲學:內在秉持自己的個人操守,外在儘量表現得圓潤,善於求變。早年曾國藩剛直,與人意見不合時常起爭執,且不肯退讓。但隨著閱歷的增長,他磨平了自己的稜角,開始學會寬以待人,不再凡事咄咄逼人,於此同事,他內心的操守並未改變,仍然嚴於律己。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2、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 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3、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 《陳情令》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紅塵行
    魏無羨一生,得失不論,為之平常事,是非在己,所行自由肆意,其恩恩怨怨只為心中不愧,冷冷暖暖自有心知。他,身在坎坎坷坷人生路,經歷曲曲折折無數悲歡,一如既往是那個初心不變,心性純正,永遠保持熱愛的少年。他的坎坷童年起,所經風雨少年始,自小與父母離散,如似浮萍無依,四處漂泊,滿是風雨泥濘的侵染,也就在那時,留下了怕狗的陰影。
  • 曾國藩:智慧的人生,剛柔並濟
    太剛,只會讓你活成了孤家寡人,失去了人心。尤其當下更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一人再強,也獨木難成林。領悟至此後,曾國藩行事做人就軟了很多,這便是他人生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本來左宗棠直接讓下人關門的,後來見人都來了,沒辦法了,就想著為難曾國藩一下,希望他知難而退,於是就吩咐下人打開右側小門迎接(在當時這是一種很大的羞辱)。而面對不開正面只開小門的刻意刁難,曾國藩不但不計較,一進門就主動跟左宗棠道歉,承認當年的做事不周,深深感謝左宗棠的當頭棒喝,並說自己實在能力不足,需要他出山相助。
  • 曾國藩: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片尾曲:燃燒的信念道光年間曾國藩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 人這輩子,什麼最值錢?身價會跌,財富會散,唯有良好的人品和勤奮的努力是永遠不會衰敗。人生道路上人品比才能更靠得住,俗話說的好「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有德而無才,不過是一個粗漢;有才卻無德,則會變成一個惡人,聰明、才學、失去優良品德的駕馭,會變成一隻猛獸。曾國藩在給弟弟的家書中曾多次提及「德」即人品的重要性。講道:「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同樣用人方面,曾國藩非常注重官員的人品。
  • 夜話丨梁啓超:知命與努力
    或許,生活會有不如意或許,前路還會有風雨但是請不要放棄如果你正在抱怨命運不眷顧請你記住要知命,更要努力預測未來命運的最好方式就是現在去創造它認真生活的人一步一個腳印抵達只是時間問題夜深了心靜了不如伴著月光
  • 所謂生活,就是坦然自若地面對和接受,自我身上發生的一切好與壞
    對此,我們需要自我認識和接受,我們也需要自我適應和消化,我們更需要坦然面對,用一種最好的方式把它解決。否則,我們就會被這樣的影響牽著鼻子走。想起前些天,有一個90後研究生ZS的新聞,在網上引起了一陣熱議。我曾看過他留下的遺書,內心也和大部分人的感受一樣,為什麼這麼好的一個孩子,說沒就沒了。
  • 曾國藩:誰的人生不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你在這裡失去的,會從其他地方找回來。人生哪能事事如意,上帝在給予的同時也會拿走點原本屬於你的東西,有時失去就是另一種擁有。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生活生活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取捨。偏巧在這個時候,曾國藩獲得前往江西監考的機會,途中因母喪歸家。太平天國席捲全國後,曾國藩便抓住這個機會為自己的人生打開了新局面。鹹豐二年後,曾國藩辦理團練,建立湘軍,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立下赫赫威名。鹹豐十年大破陳玉成,署兩江總督。同治三年,破南京,加封太子太保。憑藉平定太平軍的功勞,曾國藩成為重臣。
  • 何桂清臨陣逃脫,死黨抱團重金打點,卻被曾國藩一句話要了命
    雖然事先有許多人給他求情,但曾國藩簡單的一句話就要了他的命! 說起何桂清,他在官場上的經歷還與曾國藩的經歷有些相似。何桂清同曾國藩一樣,以前是當文官的,專門管教育這塊,按現在話來說,何桂清的職位相當於如今的省教育廳廳長。可就是這麼一個大官,卻因為曾國藩的一句話沒了性命!可見當時的官場真不好混吶!
  • 曾國藩:人生三不鬥
    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或是大環境使然,或是心理作祟,總想爭一爭,鬥一鬥,以此來彰顯自己人生的意義,沾沾自喜」吾乃有勇有謀之大丈夫」。 然而,曾國藩曾言,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 曾國藩講透人生的4句告誡,讀後醍醐灌頂
    答案只有4個字:優質教育曾國藩在二兒子曾紀鴻只有7歲的時候,就經常和他書信來往,給到他人生忠告,這樣的習慣也被他的後代延續了下去,每一代子孫都非常重視對後代的教育,所以才讓曾家近200年人才輩出。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物,我們若能學到半點智慧,後面的人生之路都會好走很多。今天這篇文章,阿胖分享給你曾國藩的4句告誡,講透了人生,讀後醍醐灌頂,無論你是自己看,還是分享給孩子,都會受益匪淺!
  • 曾國藩五十知天命的感悟: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
    在他的倡議下和領導下,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不凡的成就,其中建立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成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和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稿,還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一點不為過。早年的曾國藩也曾在「二十弱冠」時苦讀詩書,並多次落榜;「三十而立」時,年輕氣盛,做官鋒芒畢露,打仗敗北,受到同僚的譏諷;四十不惑,立下戰功無數,聲名遠揚,但幾次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坎坷不斷;直到「五十知天命」時,曾國藩的年齡大了,知道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對於「天道忌盈,業不求滿」這樣的哲學思想,曾國藩有了深刻體會。
  • 普通人想飛黃騰達,曾國藩:這兩點必須牢記,成功會離你越來越近
    正常人敗得這麼慘,一定會質疑自己的能力,越來越沒有信心,別說繼續和太平軍打了,就是戰場都不見得敢上了,也沒有臉面繼續領兵打仗了。可曾國藩就沒有這麼做,他是屢敗屢戰,終於打敗了太平軍,結束了這場大動亂,他的湘軍也在不斷的敗仗中積累了經驗,變成了一支頂級的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