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王治宙,熟悉他的朋友都叫他「宙哥」,也許你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你可能聽過「秦嶺山地馬拉松」。作為陝西首個民間馬拉松,從2014年創辦以來,「秦馬」已舉辦了65屆,有2萬多人次參加,宙哥就是「秦馬」的發起人。
今年56歲的宙哥從2011年開始晨跑,365天風雨無阻,最初是3公裡、然後漲到8公裡、10公裡、15公裡……2014年,他參加了人生第一次馬拉松賽,2016年,他脫去了鞋子,成了奔跑在馬路上的「赤腳大仙」……如今,對宙哥來說,一個月內刷上二三次「全馬」已變得稀鬆平常。
如何從「跑步菜鳥」變成「業內大神」?宙哥說,最初其實源自一次「偶然」:「2011年我在北京,在一家大型企業裡擔任運營發展培訓部的負責人。也許是靈光一現,我想到了用跑步作為培訓的方式。早起跑步是對人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驗,如果能堅持下來,這對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一定有好處,所以就奔著培訓新人的目的制定了『晨跑』的規定:新人培訓必須跑步三個月,早晨6點集合,每日3公裡,三天不來,直接開除。」
「作為負責人,我必須以身作則,這就是我晨跑的開始。但是萬事開頭難啊,那時,為了確定路線,我迎著寒風跑到河邊,累的上氣接不上下氣,望著遠處的終點大光明橋,我就想:這是幹什麼啊?這樣折騰自己有必要嗎?嘆一口氣,自問自答,唉,誰讓我是這個部門的頭兒呢!
堅持了將近兩年,我的水平從3公裡提升到了10公裡,意外的收穫是,腰不痛了,頸不酸了,長期以來的每周兩次盲人按摩,再也用不著了。」
「2013年,我從北京調到廈門,從喧鬧的帝都來到花園城市,明朗喜悅的心情難以形容,這個時候,跑步已經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意租了海邊的房子。我住的地方在東邊,每天跑步先由東往西跑,只能背對著太陽,為此,我把跑步時間從5點提前到4點半,以便能在5點折返,這樣就能迎接初生的太陽了。那時,一邊跑步,一邊沐浴海風迎看朝霞,每一刻都很迷人……」
「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出差,但是跑步從不間斷,跑步可以看到城市本來的樣子,也能最先聞到每個城市的味道:當你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瀰漫在空氣中的那種麻辣味的香氣,會毫無遮攔飄進你的鼻腔,到了桂林,這味道就換成了米線裡的筍和豆角組合後的酸味,到了哈爾濱,又變成了油脂被火燒烤,再混合孜然、辣椒麵的燒烤味……在清晨的路燈下,在用腳步丈量這些城市的同時,我經常是想著不同的味道,思考著生活的百態……」
「2014年1月,在朋友的慫恿下,我報名參加了『廈門馬拉松』,比賽前還試跑了一圈,覺得信心挺足。可在比賽中,一開始跑得很快,消耗得太大了,還有七八公裡的時候,實在跑不動了,路過家門真想回家,可是又一想,朋友圈都發了,跑不完太丟人,於是咬咬牙再繼續堅持……有意思的是,我的成績是4小時47分47秒,當天朋友圈收到的點讚是147個,覺得好神奇。」
帶著「神奇的數字」,宙哥從廈門來到了西安。那時他每天的跑量已經漲到15公裡,只不過浪漫的「海邊跑」變成了古樸的「城牆跑」。「剛來西安不久,在和跑友們交流時,大家都說,別的城市都有馬拉松,為啥西安沒有?那時我就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既然跑步給我帶來了健康和快樂,那就應該傳遞和分享。2014年8月份,我發起『秦嶺山地馬拉松』。」
「作為公益活動,『秦馬』不對時間獎勵,不對名次宣揚,鼓勵參與進來,堅持下去!每個月倒數第二個周末準時開跑,最初舉辦時,給勝利者的獎品就是一個肉夾饃,還上了陝臺的《都市快報》。」
「『秦馬』可能是中國難度最大的馬拉松,從海拔500米的觀音禪院出發,到達分水嶺,不僅需要連續奔跑30公裡,更有1600米的海拔提升。不過,不少跑友很厲害,能把一年12次比賽全程堅持完,我也看到不少跑友一開始是一個人,然後是兩口子,後來七大姑八大姨都來了……」
由於秦嶺有時大雪封山,2015年,宙哥又發起「西安文化馬拉松「:按照他設計的路線,小雁塔是起點,大雁塔是終點,途經南門、碑林博物館、大明宮遺址公園,陝西歷史博物館、南湖、大唐芙蓉園等多處代表性文化景點,全程正好43.8公裡。在宙哥眼裡,「文馬」是傳播「西安味道」最好的方式。如今,「秦馬」和「文馬」加起來總共舉行了100多屆,這大概是國內舉辦頻率最高的兩大馬拉鬆了。
來西安的第三年,宙哥開始赤腳跑步。「這需要一個過程:先在小區裡走,然後慢跑,完全適應後就直接在街上跑了。幾年下來,跟腱和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鍛鍊,之前的跟腱炎也完全好了。在我的帶動下,很多跑友也加入『赤腳跑團』的行列。」
「曾經有人問我,跑步到底什麼時候最好?我覺得從修行的角度,一定是早上。每天早起,都要經歷一次靈魂和皮囊的鬥爭,如果你起來了,那就是一次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有人質疑過我,你那樣跑步,是否真的健康?我不想從所謂科學理論的角度去辯解,只有自己的親身體會,跑步治癒了我多年的頑疾頸椎增生和腰肌勞損,很多工作中的創意、生活中的思考都是來自跑步的途中……跑步使我獲得了新生。」
「我組織『秦馬』『文馬』,不是倡導大家為跑馬拉松,而跑馬拉松,而是追求健康,倡導堅持。我經常在朋友圈發一句話:起不起床跑不跑,是態度;能跑多久跑多遠,是能力;態度比能力重要;堅持比毅力,決心和勇氣重要。
我說過的話,甭管別人信不信,我自己是信得心服口服:從當初只能勉強跑3公裡的『菜鳥』,到現在變成動不動抬腳就刷『馬』的所謂『大神』,就是不斷堅持的結果。」
最近,宙哥打算把因為疫情中斷的「秦馬」和"文馬」恢復起來,形式會更加靈活,只要跑友把路線跑完,出示手機軟體中的足跡記錄,就可以找他直接領獎了,獎品早已不是肉夾饃,而是他專門請設計師設計的獎牌。同時,他還準備組織發起「微馬」,就是距離短一點的馬拉松,以讓更多的小朋友們能參與進來……
十年來,宙哥已完成100多次「半馬」,100多次「全馬」,繞「西安城牆」260多圈,足跡遍布中國100多個城市,且這些記錄在不斷刷新中……
宙哥的故事講完了,是不是被他的「奔跑」感染了,如果有一點動心,那明天就開始?伴著還沒熄滅的路燈,看看睡夢中的城市,跑上一圈先,回家之後,也許你會發現今天的你和昨天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