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 侯雅玲】「美國曾犯過很多錯誤,比如,我們中的很多人不願接受中國的崛起。但我和很多人都在努力,爭取更好地和中國打交道……」
今年7月, 90歲高齡的傅高義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仍在表達著對於中美關係的擔憂。作為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數十年來,傅高義筆下誕生過許多關於中國的著作。他也曾數次來到中國,對中國社會、文化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當地時間12月20日,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
傅高義逝世
傅高義資料圖
據《朝日新聞》消息,傅高義當地時間12月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報導提到,傅高義在醫院接受手術,因治療後情況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傅高義逝世後,其親友及此前就職機構紛紛發文悼念。
傅高義的兒子史蒂夫20日深夜在推特上發文悼念父親。他在推文中寫道:「我父親今天去世了,(因為)手術後出現併發症。一周前他還是很健康。他非常享受生活,尤其是在晚年。我們享受(和)他(一起度過的時光)。」 ↓
傅高義曾就職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也發布了訃告。該機構在推文中寫道:「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也於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發布數條推特,就傅高義去世一事表示哀悼。
崔天凱在推文中寫道:「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北京時間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也就此事發聲。汪文斌稱,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於他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
傅高義是誰?
傅高義資料圖
公開資料上如此介紹傅高義的生平:1930年,傅高義出生於俄亥俄州德拉瓦市一個猶太人家庭,曾在俄亥俄衛斯裡昂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並於195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在1967年至2000年間於哈佛大學任教,曾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寥寥數行文字似乎無法概括這位學者的一生。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知道傅高義這個名字,或多或少是因為那部《鄧小平時代》。2000 年從哈佛大學退休之後,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搜集資料,採訪知情人,最終完成這部著作。
傅高義和《鄧小平時代》。
不過,傅高義身上的中國印記遠非一部《鄧小平時代》所能概括。從上世紀60 年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投身中國社會研究開始,到70 年代建言尼克森總統接觸中國,再到後來參與中美各個層面的交流,傅高義親身見證了中美關係發展的不同階段。
說起來,傅高義與中國結緣,還要從他30歲那年的一次訪友經歷說起。當時,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傅高義前往哈佛大學訪友,當時哈佛東亞研究中心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學成後可以留校任教。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向傅高義發出邀請,他就這樣走上了中國研究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傅高義」這個中文名字也是他在從事中國研究後給自己起的。
傅高義的英文名是 Ezra Vogel,Vogel是個德國姓,在德語裡這個發音很像中國的「fugao」。因為英文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是 E,取其諧音,又選了「義」字。他曾對記者解釋說:「我知道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這正是我想追求的。」
在哈佛大學裡,傅高義被稱為「中國先生」,不僅是因為他會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更由於他對中國的研究與諳熟。
傅高義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73年,此後,幾乎每年他都會來中國一兩次。除了身臨其境,傅高義對中國的了解還有很多途徑,比如哈佛大學有不少中國人,包括中國學生與訪問學者,這些人都成為傅高義的交流對象,在與他們的聊天中,傅高義不斷地「抵近」中國。
這些年來,傅高義關於中國的研究從未中斷。其代表作除了《鄧小平時代》外,還包括《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和《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等。
進行中國研究的同時,傅高義對於中美關係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作為「中國先生」,傅高義多次於關鍵時刻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發聲。
1968年,尼克森當選美國總統,費正清與傅高義等十幾位研究中國的著名學者給尼克森寫信稱,「現在是跟中國接觸的好機會」。不僅如此,傅高義還與費正清等8位學者去華盛頓,找國務卿基辛格談話,就中國問題提出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除了中國研究,傅高義對於日本的研究也頗為深入。他精通日語,著有《日本的新中產階級》《日本第一》等著作。
近些年來,儘管傅高義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對於國際問題十分關注,特別是中美關係。最近幾年,美國國內湧現出一批反華政客,在中國問題上不斷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面對這些聲音,傅高義曾多次進行批駁。
2019年7月,傅高義聯合百名專家學者發表了題為《與中國為敵適得其反》的公開信。公開信中提到,中國的參與對當今國際體系以及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非常重要。公開信稱,站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看,最有利的方法是恢復美國在一個發展變化的世界中「有效競爭」的能力,並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而不是採取破壞、遏制中國這種「適得其反」的做法。
此外,傅高義對於新冠疫情等突發性全球危機也十分關注。2020年4月,包括傅高義在內的近百名美國前高官和專家學者發表題為《拯救來自美國、中國和全球的生命》的聲明,呼籲美國與中國合作抗擊新冠疫情。
美國大選之後,關於中美關係的討論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傅高義也關注到這些聲音。就在本月1日,傅高義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環球網】創作,獨家發布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