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張遼張頜于禁等名將敬服的趙儼,是怎樣的人?

2021-02-13 趙氏宗親
為繁榮、弘揚趙氏文化, 歡迎向《趙氏宗親》微信號投稿。聯絡微信858620059!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

編輯 | 趙英雄

實際上,不止張遼張郃于禁名將敬服,幾乎曹魏陣營所有名將都敬服他,趙儼是東漢末期曹魏初期人物,自幼熟讀經史,與辛毗、陳群、杜襲並稱為潁川四大名士。調和過張遼、樂進和于禁之間的矛盾,還監領過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趙儼做過關中護軍,大破羌人,荊州之戰更是出謀劃策,阻擋了關羽的進攻。下面我就通過幾個事件來說說趙儼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吧。事件一:避亂荊州,趙儼看出劉表目光短淺,果斷放棄劉表,投靠雄才大略的曹操東漢末年,趙儼為避戰亂,來到荊州,認識杜襲和繁欽,三人結拜為兄弟。荊州劉表聽說趙儼、杜襲和繁欽名氣很大,以貴賓之禮邀請他們入仕。

交談中趙儼覺得劉表目光短淺,難成大事,不願在他手下做官,同時勸說繁欽離開劉表。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定都許昌,實施屯田制,趙儼認為曹操是雄主,能匡濟漢朝,就同杜襲、繁欽北還投奔曹操。當時趙儼二十七歲。曹操上表漢獻帝,任命趙儼為朗陵長。任期打擊不守法紀之徒,將歹徒頭目抓起來,定為死罪,後又放了這些人,以此恩威並著。事件二:官渡之戰,趙儼陽安成為漢朝屏障,免去曹操後顧之憂公元200年,曹操袁紹官渡大決戰。此時袁紹強而曹操弱,各郡都有反叛跡象,陽安郡李通向老百姓徵收稅款。趙儼勸李通,認為有可能引起民怨,李通卻認為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左右郡縣又紛紛背叛,我要徵收戶稅綿絹運往朝廷,以免被懷疑,趙儼勸說暫緩徵稅,給大漢朝廷的荀彧寫信,荀彧報曹操,將綿退還百姓。

陽安郡的吏民聽到這個消息,人心安定,趙儼又協助李通平息流寇,使陽安成為屏護許昌的堅固堡壘,免去了官渡曹操後顧之憂。事件三:調和名將,趙儼調和張遼樂進于禁矛盾,都護諸軍天下敬服曹魏名將張遼、樂進和于禁分別屯駐於長社、陽翟和潁陰,3大名將誰都不服誰,經常發生爭吵,影響軍隊士氣和團結。曹操讓趙儼為參軍,參與張遼、樂進、于禁三軍軍事。趙儼用規勸、疏導的方法化解了三位將軍矛盾。因趙儼治軍有方,被任命為都督護軍,負責統率協調曹操的高級將領外出徵伐的事。公元208年,曹操徵荊州,趙儼兼任章陵太守,做都督護軍,監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公元211年,曹操擊破關中聯軍,讓將軍殷署等人帶領降軍,任命趙儼作為關中護軍,統率各軍。延伸閱讀:大明容國公趙輔大將軍生平簡介

羌兵侵擾,趙儼出兵大破羌人。事件四:制止叛亂,趙儼兵營恩威並施,對抗關羽,趙儼計謀立奇功朝廷讓趙儼帶1200名士兵去漢中協守,趙儼讓殷署護送。有些士兵不想與妻子分離,趙儼看到後擔心士兵有變,就親自慰勞士兵,叮囑殷署要注意,沒想到士兵果然叛亂,殷署失蹤,趙儼的150名步兵,又都和叛亂士兵有交情,情況十分危機。趙儼對張既說:"有些士兵不願叛亂,應趁他們猶豫之時,去安撫。」於是召集所有隨從來到各營,只把其中帶頭鬧事者抓起來治罪,其餘一概不問,於是一些逃走的士兵都相繼回營歸降。公元219年,蜀漢關羽進攻,斬龐德,擒于禁,將曹仁圍困在樊城,威震華夏。(本文轉載自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作者趙英雄)

朝廷派趙儼與徐晃領兵一同前往。到達樊城後,徐晃人馬太少,不能解樊城之圍,眾將催促徐晃趕快出兵。趙儼對眾人說:「倉促出兵對救援不利的,我讓間諜告訴曹仁救兵已到,激勵將士,等北路援軍趕到,裡應外合,敵人一定會被打敗。如期間出事,我願擔責任。」眾將同意,後來北路援軍也趕到了城下,各軍合兵一處,關羽戰敗,大家都要追擊。趙儼認為關羽已成為孤軍,是孫權的心腹之患,如果窮追不捨,孫權就可能有顧慮不攻擊關羽了,曹仁於是暫緩追擊。沒想到曹操也是這個想法,跟趙儼想法一樣。事件五:曹魏軍師,防禦東吳計謀無雙,安享晚年,成為三公之一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上位後,趙儼為駙馬都尉,兼任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

公元222年,封為關內侯,孫權攻打曹魏邊境,曹休統率五州大軍防禦,趙儼做為軍師,孫權退兵後,趙儼被封為宜土亭侯,轉為度支中郎將,升尚書。公元225年,趙儼做為曹丕謀士,徵伐東吳,任徵東軍師。公元226年,曹丕駕崩後,曹叡即位,晉封趙儼為都鄉侯,監督豫州的軍事行動,後又轉任大司馬軍師,入朝擔任大司農。齊王曹芳即位,趙儼負責督監雍州、涼州的軍事行動,假節後轉任徵蜀將軍,又擔任徵西將軍,都督指揮雍、涼各軍。公元243年,趙儼因病返回京師,被徵召為驃騎將軍,升任司空。公元245年,趙儼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穆侯。結語趙儼二十七歲跟隨曹操,七十五歲在魏國去世,安享晚年,把一生都獻給了曹魏,是曹魏最出色的大臣了,他做為護軍監軍時,曹魏名將悍將居然都聽他的計策,真的好了不起的人,為曹魏曾經有一個這麼出色的人鼓掌。

全文完,既然看到這裡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在看」吧。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在看」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點一下右下角「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相關焦點

  • 古代公關專家趙儼丨人物
    趙儼看到了政治上的一線曙光,便對繁欽說:「曹公才是應天順人,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曹營才是我們應該去的地方。」於是,二人率其族人,共投曹營。杜襲也離開長沙返鄉。曹操任趙儼為朗陵長,杜襲為西鄂長,繁欽為豫州從事。
  • 他是三國「名將之王」,關羽栽在他手裡,五子良將對他俯首帖耳
    一大批名將在連綿徵戰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一段段輝映千古的戰場傳奇。僅僅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有蜀國的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國的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夏侯惇、許褚、典韋,吳國的周瑜、呂蒙、陸遜、黃蓋、甘寧等等,多不勝數。三國時代,各國的軍事人才雖然都不乏其人,但要論及武將人才儲備的厚度,恐怕非曹魏莫屬。
  • 襄樊之戰如果把于禁換為張遼,關羽還能威震華夏嗎?
    張遼、張郃、于禁、樂進與徐晃五人能徵慣戰。曹操每次徵戰都要帶著其中的一二作為先鋒大將。在曹操看來,于禁是跟隨自己的心腹大將,所以被授予重任,率領七軍去營救襄樊曹仁。公元219年,關羽在劉備、諸葛亮等人的授意下,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不愧為劉備的最強戰將,瞬間將襄陽攻陷,然後率領重兵圍困樊城。可以說若不是曹仁坐鎮樊城,估計曹軍會全線崩潰。
  • 千古春秋話于禁
    但是與那個跟于禁報信的人不同,曹操的反應卻是出乎人的意料「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這又是一項殊榮。曹操的理由是「在亂能整,討暴堅壘」于禁是最早被封為亭侯的人之一,與他前面曹操給予的獨立進行軍事行動的殊榮相比,可以說是交相輝映。
  • 【歷史人物】于禁
    沿途大小數十戰,于禁隨軍而行,建立不少戰功,同呂虔、李典、樂進、徐晃同封為校尉,位僅次於曹洪、曹仁、夏侯淳等曹氏宗親。之後,于禁為都伯屬將,乘車去拜司徒王朗。朗以為于禁是異人,奏明獻帝,封于禁為大將軍。曹操把于禁召回,拜為司馬。曹操在河南濮陽大破呂布時,于禁乘勝請纓,獨率一支勁旅夜襲高雅,斬敵萬餘。班師後,隨曹操大軍進攻壽張、定陶,攻離孤圍張超,克雍邱,招降敵將幾十人。
  • 曹操手下以下十大名將, 張遼未進前三, 第一名卻遺臭千年
    可是張邈、陳宮叛迎呂布,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呂布時卻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小編結語:曹操的合伙人,東線戰區總司令,張遼的上司。)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小編結語:降將,戰功赫赫,卻官職不高,軍事才能卓越。)
  • 曹魏名將張遼是如何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三國名將很多,但真正做到威震敵國的極少。著名的24名將中要說真正文武雙全的大將也就關羽,孫策,張郃,鄧艾,姜維罷了。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策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而張郃也是九死一生,成為了曹魏後期第一名將,威震天下;鄧艾與姜維這對生死冤家,在三國後期表現也是極為耀眼。
  •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
  • 曹操手下戰將很多為何只有張遼入選72名將,張飛戰績不多卻能入選
    而七十二名將屬於三國時期僅有12人,分別是諸葛亮、鄧艾、張遼、張飛、關羽、呂蒙、周瑜、陸抗、陸遜、杜預、羊祜、王浚。而屬於曹操手下只有一人,就是張遼,屬於劉備手下有三人,就是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屬於孫權手下有三人,就是呂蒙、周瑜和陸遜。
  •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將」之首嗎?
    有些青州兵向曹操誣陷說于禁謀反,但于禁毫不擔心,先築好了濠溝以防敵人進攻,然後才令人通知曹操向他解釋經過。曹操十分開心,讚賞他為「古之名將」。於是錄于禁前後功,封為益壽亭侯。《三國志·于禁傳》: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
  • 曹操的軍師聯盟--趙儼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漢水流域因為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蜀將關羽趁機乘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將曹仁圍困在樊城。趙儼以議郎的身份南行去參予曹仁的軍事行動,和平寇將軍徐晃領兵一同前往。到達樊城後,關羽把曹仁圍困得更加嚴密,北路援軍也尚未趕到。徐晃率領的人馬不足以解樊城之圍,而眾將又催促徐晃趕快出兵救援。
  • 張遼在呂布麾下時,僅是無名小卒,為何投奔曹操後卻成一代名將?
    張遼在呂布麾下時,僅是無名小卒,為何投奔曹操後卻成一代名將?提到三國名將,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甚至很多僅讀過演義,沒有接觸過三國歷史的人,會誤認為曹操的五子良將,完全無法與五虎上將比肩。
  • 關羽水淹于禁,曹營中換誰能在此戰勝關羽?找了一圈沒一個能打!
    三國裡的襄樊一戰,堪稱關羽的封神之戰,這一戰,成就了關羽,但反過來卻苦了于禁,東吳那被嘲諷,老曹那被嫌棄,以至於很多人都在想,這一仗的失敗真的怪于禁嗎
  • 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雖然曹操授予假節的不止他們九個,但作為戰將用於軍事用途且長期持有的只有這九人,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張遼、夏侯淵、樂進、于禁、孫觀、臧霸、曹仁、徐晃、張郃。
  • 文丑能擊敗張遼徐晃的圍攻,馬超是否可以擊敗張遼徐晃,結局如何
    三國演義中,顏良、文丑作為河北名將,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存在,顏良20回合能擊敗文丑,卻被關羽一個回合斬殺,文丑能夠擊敗張遼與徐晃的圍攻,卻被關羽三個回合斬殺,那麼三國名將的武力到底如何?
  •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都是怎麼死的?演義和正史中的結局大不相同
    但是羅貫中先生卻認為,作為一個武將,還是戰死沙場比較合理,比較符合他們的身份,於是在演義中,他篡改很多人的結局,這其中就包括了曹魏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遼被後人評為五子良將之首,不過在曹操時代,其實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信任的並不是張遼,而是于禁。只不過後面于禁犯了大錯,不被曹家原諒,所以于禁的地位遭到了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