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班農號(DD-450)驅逐艦於1941年在緬因州建造,並在一年後投入使用,到1970年退役並報廢。在數十年的服役過程中,奧班農號驅逐艦最出名的故事就是「用土豆擊沉敵方潛艇」,據說這個故事來自當時的廣播員播音員Ernest A. Herr。
Ernest A. Herr稱1943年4月5日凌晨,在索羅門群島上空是海風在呼嘯著,海浪咆哮著讓大海一下子變得猙獰起來了。
而美國海軍奧班農號驅逐艦正奉命在這一帶海域上巡邏,大概是因為長時間的海上顛簸,同時連日的巡邏,連日本艦艇的影子都沒有見到過讓水手們個個疲倦得直打瞌睡;加上雲層低低地壓在海面,風颳得很緊,浪掀得一個比一個大讓艦上整個戰備都免不了有些鬆懈。
突然,一個巨浪在奧班農號驅逐艦前面不遠的地方翻騰著,接著一艘日本潛艇冒出在海面上,在潛艇的頂部同樣站著一群毫無戒備的日本兵,真上「冤家路窄」。這一突然遭遇,使雙方指揮官和水手的腦子裡一下子出現了空白,個個猶如驚弓之鳥,茫然不知所措。
「面面相覷」不過是幾秒鐘罷了,奧班農號驅逐艦提前反應過來下了開火命令,但在慌亂之中,竟無一彈命中目標。此時日本潛艇上也是一片混亂,儘管日軍艦長一再吼叫:「緊急下潛,調轉方向!」但亂了陣腳的操日本兵們,手發抖腿發軟,哪裡還聽使喚,潛艇不但沒有下潛,反而加速向奧班農號衝去。
日本潛艇很快接近奧班農號驅逐艦左舷,進入艦炮射擊死角,這個時候美艦上的水手由於猝然變化都來不及拿出輕武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東西就往日軍潛艇上扔,有人竟然把土豆當作手雷甩了出去。
不過由於天氣格外灰暗,日軍潛艇上更加慌亂;他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個個圓圓的東西像下雨似的落下來,以為是手雷,於是驚恐萬狀連滾帶爬地往艇裡鑽,許多日本兵竟然將手中武器拋入大海。
隨後奧班農號驅逐艦擔心日本潛艇發射魚雷,開足馬力離開現場。日本潛艇則害怕美艦投水雷和深水炸彈,也是迅速下潛;但過於倉皇逃遁,結果哪裡還管東南西北,只知道全速前進是重重地撞到暗礁上葬入海底。
事後,緬因州馬鈴薯種植者協會還特意送來一塊金屬牌子和嘉許狀紀念這一事件,從而進一步強化了這個故事。
金屬牌子的內容是:對奧班農號全體軍官和水兵,在1943年春創造性地使用我們引以自豪的土豆,擊沉了一艘日本潛艇的光輝事跡致以深深的敬意。緬因州土豆種植協會贈,1945年6月14日。
然而據報導,當年指揮奧班農號的唐納德·麥克唐納海軍上將一再重申沒有扔土豆這一回事,上世紀70年代末緬因州海事博物館展出的緬因州馬鈴薯種植者協會製作的金屬牌也因未知原因失蹤。
直到今天,有關土豆擊沉潛艇的故事仍有許多不同版本,但確認這一事件的官方信息幾乎沒有如奧班農號的《戰爭日記》就沒有記載。
因此,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取決於讀者是否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