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竟是這種食物惹的禍

2020-10-13 海峽都市報

最近

跳水運動員吳敏霞

在社交平臺講述了

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竟然是

她的老公張效誠

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

……

張效誠在視頻中談道:

自己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喜歡掀蝦頭,吃裡面的那個黃,然後吃完第二天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太在意。


後來還曾經去健身房健身,結果隨後病情加重,尿液也變成了醬油色。


醫院檢查發現肌酸激酶飆升,達到了5613,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得知是得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結果直接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


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


夫妻倆拍了這段視頻

希望提醒他人

吃小龍蝦不要吃蝦頭

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資料圖/視覺中國

而在視頻下方

也有網友留言說

身邊親人也出現過

吃小龍蝦導致器官衰竭的情況



一家醫院近三個月接診50多人

據報導,自7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急診科接診了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此前均食用過小龍蝦。

小燁(化名)前一天晚上獨自一人吃了一份近兩斤的小龍蝦,便出現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感覺自己好像要死掉了!」隨後立馬叫醒老公,被緊急送醫搶救。經檢查,是典型的「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大多與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缺血、代謝紊亂、極端體溫(高熱、低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相關。


醫生吳文滔介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吃小龍蝦就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但是從醫院接診的病例來看,患者發病前都沒有過量運動、沒有服用相關藥物等,是在吃了小龍蝦之後才出現相關症狀的。

醫生祝勝郎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小龍蝦少量食用還是可以的,最好去頭食用。」祝醫生說。此外,活龍蝦在買來後,最好放在清水裡養24至36小時。
橫紋肌溶解症有多嚴重?


南京鼓樓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蔣春明2012年在接受採訪時解釋,橫紋肌溶解症是由於橫紋肌損傷,引起肌肉細胞的壞死及細胞膜的破壞,導致肌酶及肌紅蛋白滲漏至血液並隨尿排出,尿液呈現血色、醬油色或茶色。患者會出現肌肉酸疼、腫脹、乏力等,如沒有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急性腎衰竭。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徐昌盛介紹,橫紋肌溶解症的致病因素至今不明,臨床推斷可能與水產品有關,而且高溫烹煮並不起作用,此外這種疾病還跟劇烈運動、意外傷害、飲酒等有關聯。

一旦發現全身肌肉酸痛、渾身乏力、小便顏色變深甚至呈醬油色,要警惕是橫紋肌溶解,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如果是吃完小龍蝦後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先自行催吐,肌溶解患者還要大量喝水以防腎損傷,減少活動。


小龍蝦可以吃,但記住這4點!


1. 小龍蝦頭不要吃,富集重金屬

當吃小龍蝦時,摒棄重金屬富集能力強、釋放能力弱並缺少食用價值的鰓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頭部,保留腹部肌肉部分,也就是食用「小龍蝦仁」,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國內外研究發現,小龍蝦對重金屬有很強的富集特性,在水裡生活過程中,富集的重金屬汙染物一部分會轉移到小龍蝦的外殼並隨脫殼而被轉移到體外,而另外一部分則通過鰓或攝食過程進入體內,在小龍蝦的肝臟、肌肉、鰓等組織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上海市靜安區環境監測站吳繼明等研究發現,小龍蝦體內重金屬含量有組織差異。鰓中的銅、鋅、鉻、鎘、鉛的含量居首位,腹部肌肉中的鋅、鉻、鎘、鉛含量最低,螯足肌肉中的銅含量最低。


2. 不要吃街邊爆炒的,一定做熟

國家高級中式烹調師黃偉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有些街邊大排檔的麻辣小龍蝦是快炒的,先用油炸,然後用辣椒、花椒等調料快炒後上桌,烹調時間很短,不能保證將小龍蝦中的肺吸蟲幼蟲完全殺死。

雖然現在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一般沒有什麼寄生蟲,但是也不排除萬一,所以還是做熟做透比較好。


3. 吃小龍蝦一次不要太多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養生專家趙利仁在2015年接受瀋陽晚報採訪時談到,小龍蝦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人體每天能夠吸收的蛋白質只有30-50g,約合六七隻正常大小的小龍蝦所含蛋白質的量。

如果一次食用幾十隻,過多的蛋白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就會給腎臟帶來一定的損害。

因此,建議,愛吃小龍蝦的人們適可而止,吃一次別超過七八隻,另外每周吃小龍蝦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4. 身體蜷縮的小龍蝦更新鮮


國家特級烹調技師王志強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如果發現龍蝦的尾巴是直的,那麼這些龍蝦就是死蝦,千萬不要吃。如果是彎曲的,蜷縮著身體的,就表示是活蝦,可以吃。

編輯:遊越

相關焦點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住進ICU病房,因這種食物吃多了!醫生解讀
    中國跳水隊的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吳敏霞據二人十一期間節目上的講述,大致情況是這樣的:吳敏霞的老公叫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事情就是這個事情,情況就是這種情況。那麼,普通大眾的問題來了,為什麼吃個小龍蝦會導致這種橫紋肌溶解症?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除了小龍蝦,還有其他食物可以導致這種疾病嗎?下面張大夫就來給大家仔細解讀一下。1、小龍蝦和橫紋肌溶解症其實,小龍蝦和橫紋肌溶解症是否有明確的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定。但是,近年來關於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的案例的確是屢有報導,分布於全國各地。
  • 吃小龍蝦吃進ICU,跳水女皇吳敏霞攜老公現身說法:蝦頭不能吃
    導語中國跳水隊世界冠軍眾多,但真正能稱得上跳水女皇的,恐怕只有以下四位:高敏、伏明霞、郭晶晶和吳敏霞說起國民度,在四位跳水女皇中,吳敏霞是最弱的一位,但在奧運金牌的數量上,她可是處於領先位置的。甚至在所有中國女運動員中,她也是奪取奧運金牌最多的,總數達到了5枚(04、08、12、16四屆都有金牌入帳)。如此成就的取得,加上外形上並不遜色於此前的三位跳水女皇,吳敏霞一度成為廣告商的寵兒。
  • 吳敏霞老公躺進重症監護室,跳水女王含淚籤下病危通知書
    中國的跳水項目一直是奧運比賽的得分項,跳水運動員們曾多次為中國拿下世界冠軍。如果要問拿冠軍拿到手軟的人是誰,答案肯定是吳敏霞,她一共獲得了5枚奧運金牌,被稱為「跳水女王」。現在的吳敏霞轉戰直播領域,近日吳敏霞和老公一起直播時,講述不久前驚心動魄的經歷,不少觀眾直呼心疼。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再也不敢這麼吃了……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夫妻倆拍了這段視頻,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龍蝦不要吃蝦頭,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夫妻倆拍了這段視頻,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龍蝦不要吃蝦頭,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竟是因為吃了這個……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二、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三、食物添加劑。
  • 丈夫躺進ICU,奧運冠軍吳敏霞自曝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不敢這麼吃了
    最近,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吳敏霞夫妻拍這段視頻,是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龍蝦不要吃蝦頭,運動也要注意循序漸進。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再也不敢這麼吃了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 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
  • 丈夫住進ICU,跳水奧運冠軍籤病危通知書,都是貪吃惹的禍
    相比於郭晶晶,另外一名跳水冠軍就要低調的多他,就是吳敏霞,吳敏霞在退役之後幾乎沒有太多的新聞,她與做播音員的丈夫張效誠,在三年前的時候正式結婚,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吳敏霞和丈夫的生活一直都非常幸福,兩人可以說是形影不離。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吃小龍蝦吃進ICU!這些錯誤看你有犯嗎?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因為吃了3斤小龍蝦進了ICU,因為喜歡吃小龍蝦蝦頭裡面的黃,把整整3斤的小龍蝦都吃完了,隨後又去健身,導致身體出現了不適,之後發現尿液呈醬油色,才趕緊就醫治療。
  • 奧運冠軍吳敏霞曬照,長發溫婉,誇讚老公拍照:不愧中傳畢業
    奧運冠軍吳敏霞曬照,長發溫婉,誇讚老公拍照技術:中傳畢業就是不一樣奧運冠軍吳敏霞曬近照,一襲白裙超顯嫩,氣質不輸明星,誇讚老公拍照技術好11月6日,吳敏霞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自己的照片做成的視頻合輯,並配文:"想問下,這技術可以給幾分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只因吃了3斤小龍蝦
    近日,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通過視頻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在該視頻中,吳敏霞丈夫張效誠稱其或因吃了3斤小龍蝦而患橫紋肌溶解症,並因此人生第一次住進了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圖據b站視頻截圖網友紛紛留言:再也不敢這麼吃了。
  • 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躺進ICU:再也不敢這麼吃了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 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隨後立馬叫醒老公,被緊急送醫搶救。經檢查,是典型的「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大多與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缺血、代謝紊亂、極端體溫(高熱、低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相關。
  • 跳水女王吳敏霞老公禍從口入,住ICU病房一度病危,最後怎麼了
    喜歡跳水運動的朋友應該對吳敏霞都非常熟悉的,這位1985年出生在上海的姑娘,是中國跳水運動歷史上首位女性奧運「五金」冠軍,在奧運全球個人成績榜上排名第一,曾被英國BBC評為「傳奇運動員」。而且張效誠在年齡上還比吳敏霞小一歲,可以說是姐弟戀吧。
  • 跳水女王吳敏霞老公躺重症監護室,身強體壯的他怎有這樣的意外?
    跳水女王吳敏霞老公躺重症監護室,身強體壯的他怎有這樣的意外?奧運冠軍吳敏霞退役後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大家都知道她去跟她「姐弟戀」的老公張效誠過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了。不曾想過,在多數奧運冠軍都嫁給香港富豪,或是其他地區富豪的情況下,吳敏霞會嫁給一個「普通人」,張效誠曾在水立方當過現場播音員,兩人於裡約奧運會時正式公開戀情。2017年,吳敏霞與張效誠領證結婚,在2018年有了女兒。雖說比起同為跳水女王郭晶晶的老公霍啟剛,張效誠確實普通,但比起普通人,張效誠也算優秀,年少有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是多家公司的CEO。
  • 吳敏霞身居高位,出席品牌活動,老公險些得尿毒症,禍根竟是龍蝦
    吳敏霞從小優秀,曾為我國跳水事業,創造了奧運五冠的傳奇,18年的國家隊生涯,也讓眾多觀眾認識了解了她,退役後吳敏霞與青梅竹馬的男友張效誠結婚,當時的張效誠從中國傳媒大學剛畢業工作不久,在創業路上摸索,許多人認為各方面都突出的吳敏霞嫁給了他這樣的普通人,有點委屈自己了,但兩人婚後卻一直幸福,吳敏霞也是個旺夫的命,或許是因為她世界冠軍的名聲,張效誠手下的體育傳媒公司也在婚後幾年裡迅速發展擴大了規模。
  • 奧運冠軍吳敏霞為老公籤病危通知書!原因竟是……
    最近,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了一周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濫用藥物酗酒運動量強度過大,超出了自身身體的承受範圍過量食用不潔海鮮擠壓傷 嚴重的外傷之後,例如車禍、地震後病人被垮塌物擊傷或壓埋後容易出現接觸天然毒物、代謝異常、極端體溫(高溫或低溫)、中暑、吸毒、細菌或病毒感染等有醫院7月以來接診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禍在小龍蝦
  • 吳敏霞老公進重症監護室
    #吳敏霞老公進重症監護室#國慶節長假即將過去,一切似乎要以大圓滿作為結局。就在此時,傳來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進入重症監護室進行治療的消息,真讓人替吳敏霞捏了把冷汗。還好,因為治療及時,使得病情沒有往惡化方向發展,只是,現在的吳敏霞的「家屬」需要每天吸收17公斤的水分進行排毒才成。據悉,吳敏霞「家屬」是因為連吃三斤小龍蝦並且吃了許多蝦腦,並且馬上進行健身造成了眼下這種狀況。
  • 奧運冠軍吳敏霞自曝上當經歷,老公貪便宜買假貨,本人表情顯無奈
    關注貓眼娛樂,走在娛樂最前沿7月31日晚上,奧運冠軍吳敏霞在某視頻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她坐在黑色皮沙發前,沙發上的三隻小熊有點兒搶鏡。身穿白色短袖的吳敏霞顯得十分幹練,衣領前別著麥克風,就像和朋友交談一般將她遭遇假貨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 奧運冠軍吳敏霞為老公籤病危通知書!原因竟是吃了這道菜……
    最近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尿液呈現醬油色,很多人出現這種症狀是在劇烈運動之後。除了醬油色的尿液之外,橫紋肌溶解症還有渾身肌肉疼、噁心嘔吐、水腫等外在表現。除了過度的運動,中暑、體溫過高或過低、肌肉擠壓傷、藥物、毒物、感染、炎症、某些代謝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等也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