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跳水隊的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吳敏霞兩口子在十一假期期間爆出大新聞,說是她的老公因為吃了3斤小龍蝦後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很多媒體都有報導,報導中稱吳敏霞還為此籤署了人生的第一次病危通知書。
據二人十一期間節目上的講述,大致情況是這樣的:吳敏霞的老公叫張效誠,張效誠近期曾經自己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然後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太在意。後期還曾經去健身房健身,結果隨後病情加重,尿液也變成了醬油色。後來去醫院檢查得知肌酸激酶飆升,得知是發生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結果直接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
事情就是這個事情,情況就是這種情況。那麼,普通大眾的問題來了,為什麼吃個小龍蝦會導致這種橫紋肌溶解症?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除了小龍蝦,還有其他食物可以導致這種疾病嗎?下面張大夫就來給大家仔細解讀一下。
其實,小龍蝦和橫紋肌溶解症是否有明確的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定。但是,近年來關於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的案例的確是屢有報導,分布於全國各地。其實,查閱文獻得知,早在1924年遠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哈夫地區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許多患者吃了鰻魚之後出現了肌肉疼痛的症狀,肌酸激酶嚴重升高,甚至嚴重的引起了腎衰竭,這種疾病後來還被命名為「哈夫病」。
在這之後,全世界各地就有陸陸續續不斷的報導類似疾病,其中涉及到的水產品包括鰻魚、鱈魚、小龍蝦等等。這其中的具體病因尚無定論,但是具體因素可能跟生物毒素、細菌及病毒感染、海鮮過敏、洗蝦粉、重金屬損傷等等。
橫紋肌溶解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肌肉損傷,導致肌酸激酶嚴重升高,甚至超過了正常上限的10倍,就可以稱之為「橫紋肌溶解症」。而吳敏霞老公肌酸激酶升高到了5613,是正常人的50多倍。這種情況下的橫紋肌溶解症的診斷基本上板上釘釘。這種疾病可以出現醬油色尿,而最大危害就是可能損傷到腎臟,甚至導致腎臟損傷。
化驗單數值
其實,小龍蝦並不是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最常見的東西,最常見導致橫紋肌溶解的應該是一種叫做「他汀」的降脂藥物。說到這裡,普通大眾可能聽不太懂。但是,如果家裡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您就可能聽說過這個藥,比如說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藥物,因為它是一種最常用的降脂藥。
而這類「他汀類降脂藥」最常見的危害就是肝臟轉氨酶的升高和肌酸激酶升高。而肌酸激酶升高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橫紋肌溶解。所以說,大家看到吳敏霞家的新聞,與其天天害怕吃小龍蝦,不如更加關注家裡人是否吃他汀類降脂藥,是否定期複查肌酸激酶等問題。
總之,今天咱們通過人家吳敏霞家的一點家事,能夠提醒更多的人關注肌肉健康,尤其是正在吃他汀類降脂藥的朋友們更應該注意這個副作用。
更多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下方問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