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王府城牆,建成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位於西安府城東北部,也叫王城,後訛為「皇城」,即今陝西省人民政府所在的新城。城垣周長2158米,南北長671米,東西寬408米,高11.5米。城四面原各開一門:東 [1] 曰體仁門,西曰遵義門,南曰端禮門(清代改為端履門),北曰廣智門。
坍塌的城牆位於新城廣場西南角,南新街北端西側。據悉,該段城牆在去年就已出現浸水病害。明秦王府城牆是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4年)指令西安府長興侯耿斌文和指揮使史濮英修建。
事發時,一輛公交車正從此處路過,而坍塌下的樹木和石塊砸中旁邊的一輛小轎車,還有多輛車受損。目前現場已經被封鎖,消防員正在現場救援。據悉,該段城牆在去年就已出現浸水病害。明秦王府現存城牆遺蹟中,南面城牆保存相對最好。
明秦王府城牆遺址修復保護砌體約20米發生坍塌,現場4車受損,4人擦傷已送醫。從專家目前研判看,文物本體未受到破壞。專家表示,是連日暴雨所致,修復後仍有文物價值。
有網友表示,明朝時的建築到現在幾百年,說實話古人做的東西質量真好,當今的建築質量沒法比。古代老城牆,塌了也正常。只要不是人為修整的原因,如增加了外牆皮的重量,或內土與外牆結構脫節。
還有網友表示,古城牆是城市功能,文化的一部分,並對城市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要加強化古城牆文物保護方面的宣傳與教育,促進古城牆文化的有效繼承和發揚。古城牆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地區的歷史風貌,不僅見證了歷史發展,還體現出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價值。
筆者觀點:
西安城牆位於陝西西安市中心,是我國古代城垣建築中保留至今最為完整的一處,也是當今世界現存規模最大、最整的古城牆。城牆在古代是傳統的防禦設施,發展至今,西安古城牆雖然其防禦功能不再,但是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風景勝地,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民前來參觀。古城牆是西安市城市整體布局的重要構成部分,承載著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一定要將古城牆好好保護,也讓歷史文化代代流傳。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