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國市場 807天的鈴木,過的並不好

2020-12-11 汽車扒一扒

將全球最大的市場拱手相讓於競爭對手,鈴木退出中國的策略, 並不算明智。

即便鈴木遵循了企業文化理念,但堅持中國市場事實上與鈴木的小車文化並不衝突,一年時間內撤出兩大合資公司,鈴木的問題,需要深究。

今天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第807天,這個老牌企業,在全球市場過的並不好。

印度作為最大的疫情重災區,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已經暴露了疲憊的消費狀態,作為鈴木最大的銷量地區,份額有多大,有多依賴,就意味著目前的處境有多不堪。

一腔熱血空悲唱。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用戶群體對鈴木抱著非常強勢的情懷價值,吉姆尼即便在熱炒到落地30萬的今天,也能在路上找尋到身影,二手車市場鈴木較高的保值率以及較低的故障率,都能從側面反映出鈴木的熱度。

在中國市場看不到希望,鈴木果斷徹底,毫不猶豫。

如果說福特、PSA有著非常強烈的生存欲望,想要在中國市場繼續建功立業, 那麼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是毫不留情的。

神龍今天的銷量,大底也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銷量,沒有像這些車企一樣徘徊猶豫不定,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非常決絕。

嚴格意義上來說,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連戰略性撤退都不算,因為它沒有拿出任何補救措施,譬如說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全新車型,股東雙方是否有增資意願,甚至連海外全新、主流車型引入的意願都沒有。

背後, 看得出來鈴木對中國市場的失望。

鈴木奉行的小車文化並沒有錯,更小的尺寸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對於單人出行的任何一個市場而言,小車是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唯一選擇,而鈴木又恰恰是這一領域的王者,無論是安全、設計、操控質量還是品牌。

車小,技術標準並不低。

鈴木有過輝煌,早些年滿大街的北鬥星、雨燕都是鈴木輝煌期的代表,但鈴木並沒有大面積推動產品更替計劃,顯然導致了產品在迭代速度較快的乘用車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

中國乘用車市場騰飛的十年,就是鈴木下行最快的十年。

因為鈴木車型不再具有吸引力了,從豐田、本田過快的發展速度上能夠輕鬆分析出來,中國消費者對大車有著莫名的需求量,更大的尺寸,更舒適的出行用車方式以及更好的品牌價值,都是吸引他們的關鍵。

豐田、本田有,但鈴木沒有,與鈴木相同另一家固執的企業,馬自達也沒有。

事實上,鈴木的市場份額,早些年不可否認的被豐田、本田瓜分殆盡,在產品推動速度上更快的兩田,做好了市場、口碑、品牌以及產品,多維度共同擴散優勢。

鈴木顯然招架不住。

這是一家原本銷量就不大的企業,全球市場並沒有做到銷量開花,鈴木更依託的是日本、印度市場,而印度市場也慘遭重創,對於鈴木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相關焦點

  • 鈴木: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後悔退出中國市場
    如題,我真的很想問問鈴木,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後悔退出中國市場。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退出中國市場這些年的鈴木汽車,過的並不好。 眾所周知,鈴木在退出中國市場之時,很是決斷,甚至都沒有留下任何戰略性撤退。而後決然轉戰印度市場,沒有一絲留戀。
  •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鈴木修:我死也不向中國市場低頭!
    大眾在2009年時和鈴木達成了戰略聯盟,然而還沒到兩年,鈴木就要求與大眾取消合作。在2016年時,雙方終於終止合作,而終止合作的分手費竟然高達40億美元。鈴木車型退出中國市場已經有四年了,但是還有許多車友都非常懷念鈴木。
  •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有後悔嗎? 看我來分析
    如題,我真的很想問問鈴木,你有不有那末一剎那,懊悔退出華夏市場。之是以那末問,是源於退出華夏市場這點年的鈴木汽車,過的其實不好。  眾所周知,鈴木在退出華夏市場之時,很是決斷,甚而都不有留住全部戰略性撤退。而後決然轉戰印度市場,沒有一點留戀。
  • 鈴木退出了中國市場,將來我們還能買到鈴木的車嗎?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之一,鈴木以其低廉的價格、良好的口碑和品質,經常被老司機們津津樂道。近日,鈴木以一元錢的價格將合資公司的股份轉讓給長安汽車,算是徹底告別了中國市場。那我們買的鈴木車,以後的保養怎麼辦呢?
  • 已退出中國市場的鈴木,前10月銷量比寶沃還要多5千輛
    要說起退出中國市場最令人惋惜的品牌,鈴木一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鈴木被迫離開國內市場,並非因為鈴木的產品品質不好,而是因為鈴木的小車戰略已經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汽車越來越大的尺寸需求,所以在不願意向中國市場妥協的情況下,退出了國內市場,到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繼續「發光發熱」。
  •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是長安密謀已久的事
    鈴木早在1984年時進入中國,在2011年前後到達頂峰時期,年銷高達22萬輛,僅以鈴木天語和鈴木雨燕兩款車型已經撐起整個品牌的「半壁江山」。但是在2012年後,鈴木銷量急轉直下,逐漸淡出中國人們的視野。最終在2018年,僅以「一元」價格被長安收購在中國的所有股份。
  • 鈴木退出中國傳言:銷量跌出前50,打開印度市場
    謠言頻出的背景之一,是日本鈴木退出了合資公司昌河鈴木後,外界開始猜測,這個在中國市場漸漸式微的日系品牌,會不會退出它在中國的另一家合資公司——長安鈴木。有接近長安鈴木的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長安和鈴木確實有在商討如何繼續下去,但內部還沒有明確日方是否撤資。
  •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3.3萬的鈴木的天語SX4,大家會買嗎?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二手車檢測趣事,我是一枚修過車的二手車檢測技師,更是一枚問題車的勸退師。前不久,鈴木汽車與其兩家中國合資公司鬧分手的消息,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其中,昌河與鈴木已發表聲明和平分手,而長安鈴木的結局則仍是懸而未決。不過,無論長安鈴木的未來將朝哪個方向發展,相信歷史都不會忘記這兩家陪伴了國人20多年的汽車品牌。
  • 退出中國市場後,鈴木竟然變得越來越強,銷量比雪鐵龍還高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量國,很多的汽車品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從中謀取利潤。隨著汽車品牌的增多,國內的汽車行業競爭的就非常激烈,有一些品牌在中國市場站住了腳跟,然而也有一些品牌被迫離開中國市場。鈴木近年來一直投入於小型車,不再是那種令國人喜愛的大氣車型,銷量也開始逐漸下降,在2018年6月鈴木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但是退出中國市場後,鈴木竟然變得越來越強,銷量比雪鐵龍還高。
  • 鈴木成為又一個百年車企,可惜「小車之王」已退出中國市場!
    而鈴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有超過30多年的時間,曾經的鈴木在國內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巔峰時在國內市場的年銷量高達22萬輛,只可惜號稱「小車之王」的鈴木在2018年就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了。下面就回顧一下鈴木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談及鈴木,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就是「搶車位」的奧拓。
  • 鈴木汽車退出美國市場 巖瀨大輔受命赴華解圍
    當在美國市場遭遇嚴重危機後,鈴木將業務重心放在了中國。11月6日,鈴木公司宣布退出美國汽車銷售市場。美國鈴木汽車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今後將集中於摩託車銷售業務。11月15日,鈴木中國將迎來新任掌門人巖瀨大輔,他將正式接替山本克朗成為鈴木中國總經理。這是2007年以來鈴木在華的第五次換帥。
  • 鈴木汽車為何退出中國?還能買到鈴木車嗎?售後維修怎麼辦?
    隨著2018年長安汽車以一元錢的象徵性價格收購了鈴木中國和日本鈴木手裡所持的50%股份,也徹底宣告了這個在中國苦心經營了25年的國際車企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筆者還是比較惋惜的,我本人雖沒有鈴木汽車,但是有一輛買了十年的鈴木摩託車,皮實耐造的質量、安靜平穩的發動機還有較低的油耗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退出中國兩年後,鈴木營收遭腰斬,當初的選擇是不是錯了?
    文\藍湛當初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鈴木,那麼決絕的退出中國市場,不惜以1元的價格轉讓長安鈴木49%的股權,如今是否後悔了?至少從鈴木公布的2020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應該是有點後悔的,尤其是未來的局勢更不明朗,市場環境可能更進一步惡化,使鈴木的財報數據更進一步下滑。
  • 鈴木一年銷量達到343萬?真的放棄中國市場了?
    說起鈴木這個汽車品牌,我想認識的人還很多,雖然在國內銷售是在10年前左右的事情,但對這款車的質量卻隻字不提,但與長安的合作並不順利,而且韓國消費者還是偏愛大空間的車型,慢慢的鈴木這個品牌在國內的銷量並沒有轉向,現在果斷的退出了中國市場。
  • 鈴木修:就算「死」也絕對不向中國市場低頭!
    清楚地記得鈴木修在對抗通用的20%股權壓扁時,他不斷在想如何才不被通用給吞併,最後決定以超過市值的價值從通用手中買回了17%的股權,所花的錢就是鈴木用兩年所賺來的利潤總和。鈴木修於1930年出生,如今已經是70歲的高齡了,而那時候的他可是放出了豪言:絕對不會屈服,而這也正好體現出了鈴木的經商之道。
  • 鈴木已經退出中國,僅剩的三廂車7萬就能買,卻不值得推薦
    作為小車之王,鈴木在國內評價很好,近幾年發售的車一般都很暢銷,但是評價很好,但是遺憾的是,由於銷量一般,鈴木去年以一元的價格將股票轉讓給了長安,宣布今後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但是幸運的是鈴木從中國市場撤退了,但是鈴木的車還在長安管理著,所以,一部分鈴木的車在國內可以買到。
  • 告別中國市場後,鈴木在歐洲混得如何?
    長安鈴木目前僅剩三款在售車型車型產品不對中國消費者胃口,是導致鈴木汽車銷量不佳,並退出中國市場的幾大原因之一。成立於1993年的長安鈴木以微型車奧託(Alto)打開了中國市場的銷路。但實際上鈴木在中國的開山之作,是技術授權給長安汽車生產的ST90微型卡車。
  • 二手車市場走一遭,我們都低估了鈴木的實力
    有一個讓我非常咋舌的回答是,鈴木在退出中國市場兩年之後,依然有著較高的聲量,尤其是二手車市場熱度,依然非常出色。"前陣子賣了一臺2017年的1.5L雨燕,比我收的那臺4年POLO還好賣,到了三天就去過戶了,而且我只讓了2000塊錢價格"。
  • 鈴木在印度折戟,當初出走中國是不是錯了?
    文\藍湛當初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鈴木,那麼決絕的退出中國市場,不惜以1元的價格轉讓長安鈴木49%的股權,如今是否後悔了?營收利潤的暴跌,預示著鈴木在銷量上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從鈴木公布的上半年全球市場的銷量來看,所有的市場無一例外都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尤其是鈴木較為重要的印度、日本本土市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鈴木上半年在全球市場的累計銷量為95.52萬輛,同比下滑在39.7%,從這個數據來看,鈴木的銷量確實下滑比較嚴重,已經接近40%的比例了。
  • 鈴木退出美國 巖瀨大輔臨危受命赴華解圍
    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11月8日報導 當在美國市場遭遇嚴重危機後,鈴木將業務重心放在了中國。11月6日,鈴木公司宣布退出美國汽車銷售市場。美國鈴木汽車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今後將集中於摩託車銷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