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張女士的包裹在郵政的「上海王港郵件處理中心」待了整整5天。
這是父母從老家寄來的40斤紅薯,郵費67元。10月22日發出,10月26日抵達王港郵件處理中心,10月31日才離開。等到11月1日收件時,她發現包裹中的紅薯已坑坑窪窪,斷裂變質,一稱還少了幾斤。她立即撥打「11183」的郵政客服熱線申請索賠,卻被告知「王港的快遞不處理」,她轉而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
△張女士的物流信息顯示,包裹在王港郵件處理中心停留5天。
容易變質的食物為何會放在王港擱置這麼久?張女士遇到的情況並非個案,不少市民都反映王港郵件處理中心已經出現「爆倉」問題。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多方走訪了解緣由。
「5天時間走路都走到了」
10月25日,家住黃浦區的王女士在淘寶網上下單了一箱衛生紙,賣家於第二天發貨,用的是中國郵政快遞,物流信息顯示發貨位置為普陀區。10月27日凌晨3時39分,物品被轉運至浦東王港郵件處理中心。10月28日,見快件沒有動靜,王女士詢問中國郵政微信客服,催促快件轉運,被答覆「王港中心在調整」,稍後有專人會聯繫她。10月29日,物流信息仍未更新,王女士按捺不住,又反饋給淘寶賣家,讓其催促快遞公司運送,不然就打算退貨。賣家表示已經聯繫郵政的快遞師傅,讓其提前到轉運站攬收,然而仍然沒能等來進展。11月1日,郵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向王女士解釋,稱「雙十一王港爆倉,出現了問題」。「普陀到黃浦,5天時間走路都走到了」,王女士果斷髮起了退貨。
△王女士的包裹到達王港郵件處理中心後再無更新。
市民陶女士則因為沒有及時收到文件耽擱了生意。她所在的公司長期與境外企業有生意往來。10月初,香港合作公司通過中國郵政EMS寄送一份重要文件至上海,原本預計7至10天能到手裡。但文件抵達王港郵件處理中心後,等了3天沒有動靜。10月24日,她投訴至中國郵政總部,工作人員答覆,由於松江區的轉運中心裝修,無法卸貨,所以該區所有快件轉至浦東王港,導致王港爆倉。無奈之下,陶女士選擇前往王港自取郵件。到了郵件處理中心大門,她發現門外還等候著一輛輛尚未卸貨的卡車。「當初選擇EMS,就是考慮到有很多重要的文件、材料。看到這樣的運轉效率,我很擔心文件會被弄丟!」陶女士稱,現場與其類似來取件的市民不少,連保安都怨聲載道,在多番交涉下,工作人員才幫她調取了文件。
記者聯繫郵政客服人員得知,上海郵區中心局場地、上海王港處理中心改造中,進出口和當地郵件轉運時限會延遲4-5天,何時改造完畢還未收到通知。
多個因素疊加造成郵區爆倉
11月3日上午,記者前往浦東新區龍東大道4877號王港處理中心求證。在現場,由於南面龍東大道高架正在施工建設,郵區進口處只剩下一條坑窪不平、僅供一輛車行駛的輔路,往來的貨車都需小心行駛。
記者在郵件處理中心門口看到,快遞轉運車抵達後,司機下車拿著駕駛證和運貨單來到保安亭登記。保安記下車牌號,並沒有放行,而是讓他開往3公裡外泰隴路附近的一處停車場。「司機得等著叫號來。」據保安解釋,現在郵區內處於24小時全天卸貨的狀態,然而場內外的停車位有限,為了安置源源不斷的司機,他們今年又臨時租用了一塊場地分流。司機們先按照次序登記車牌號和信息,保安再通過電話聯繫司機卸貨。門口張貼著一串車牌號碼,被叫到的司機報到後,保安再手動劃掉。保安展示了手機屏幕裡的「場院接受指令群」,停車場的工作人員實時報備信息稱:留有長途車116輛。
「現在還不算多。」保安表示,我們有3個停車場,總共有1000多個車位,去年雙十一高峰時期能停上800多輛。除了郵政自己的貨車,還有委託的物流公司貨車。而卸貨的速度取決於很多因素,「有的車子卸完了還要去裝貨,得安排優先卸貨;有的車子有特定的運送路線,得裝滿再走;有的車子載著生鮮食品,也得考慮。但最多晚兩天。」
△司機被分流到郵區之外的停車場等候卸貨。
一名工作人員坦言,目前王港處理中心內物流壓力很大,確實是「爆倉」的狀態。一方面是進博會來臨,對於郵件的安檢採取了升級措施,液體、金屬等品類都要細查;另一方面又遇到今年雙十一預售,貨量提前增加了。再者,松江洞涇的處理中心正在升級拓展場地,為雙十一做準備,許多航空件和包裹都暫時轉運至王港郵件處理中心。三方面原因疊加,導致轉運時間延長了。
△等候卸貨的司機會領取到一張準入證。
郵區卸貨難,物流司機抱怨
王港郵件處理中心是中國郵政在上海最大的分揀點,主要處理抵達上海的陸運包裹或信件。然而,在安徽司機華師傅的印象中,王港郵區處理中心的「卸貨速度太慢了!」
這次華師傅從江西鷹潭上貨,原本應該運到上海西的松江站點,但卻被安排到王港卸貨,「基本都要等上20-30個小時,10月中旬的一次等了整整4天才完成卸貨,太不正常了!」由此他認為,松江分揀的壓力轉移浦東固然存在,但王港郵件處理中心管理不善,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臨時停車場等候的貨車排成一列。
俞師傅和張師傅是浙江溫嶺市恆軒物流有限公司的司機。正值台州黃巖蜜桔的採摘期,俞師傅買了輛新車,載著一車10噸重的蜜桔於今日凌晨3時抵達泰隴路的臨時停車場。他們心情忐忑:10月下旬,他的同事張師傅來上海卸貨時,整整等了50個小時,如此一來,水果難免不新鮮。為此,公司老闆不斷要求王港郵件處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優先安排他們卸貨,「每隔一個小時就打一個電話。」而張師傅的一車貨物中,既有加急件,也有貴重包裹,等候期間又不敢離車太遠,何時能夠卸貨仍然是未知數,「我們雖然只跑郵政的業務,但和同行比較而言,郵政的卸貨速度實在有待提高。」
司機們稱,跑郵政的物流件實在讓人糾結。從數量上看,來往鷹潭、宿遷、安慶、湖州、太原等地的郵政物流單比較穩定,司機通常來回都能載貨。然而,不穩定的卸貨時間成了一種「風險」,一旦遇到轉運速度過慢的情況,意味著司機們將在停車場苦等,錯過更多的運輸訂單,最終可能連油錢都賺不回來。但也有司機習以為常:中國郵政的物流業務特點是覆蓋許多偏遠地區,只是運送速度相對較慢,比拼不過市面上主打速度的物流企業。一旦遇上特殊時期、分揀點功能停擺,貨物積壓問題便十分突出。連王港處理中心的保安都發出建議,如果是緊急需要的物品,要麼選擇加急運送,要麼還是選擇其他物流公司。
據資料顯示,2019年雙十一之後,上海郵區中心局的處理量於11月15日達到峰值,為281.37萬件。2020年的雙十一迫在眉睫,上海的郵區中心局會採取哪些措施頂住物流運轉壓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還將繼續關注。
△一名貨車司機接受記者採訪。
題圖說明:在臨時停車場等待的貨車。